• 2023年第47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23, 47(4):0-0. DOI: 10.11964/jfc.20230400

      摘要 (186) HTML (0) PDF 225.29 K (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
    • 硬骨鱼类鳃黏膜免疫相关分子的研究进展

      2023, 47(4):049401-049401. DOI: 10.11964/jfc.20211113182

      摘要 (325) HTML (0) PDF 1.27 M (8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鳃为鱼类重要的呼吸器官,是鱼类进行离子交换、酸碱调节和含氮废物排泄的重要结构基础,也是鱼类重要的外周黏膜免疫器官之一,在抵御病原微生物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免疫屏障作用。当前,硬骨鱼类鳃黏膜免疫反应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对硬骨鱼类鳃的结构和特点进行分析,之后综述了抗菌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Toll样受体、补体等先天性免疫相关分子以及T细胞受体和免疫球蛋白等适应性免疫相关分子在硬骨鱼类鳃黏膜中的表达规律、分子功能,最后探讨了化学因素 (重金属、杀虫剂等)、生物因素 (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以及营养物质和疫苗等对硬骨鱼类鳃黏膜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深入研究鳃在鱼类黏膜免疫反应中的角色和应答机制提供指导,为硬骨鱼类病原性疾病的免疫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 >研究论文
    • 越冬期体色变异红罗非鱼差异表达miRNA的鉴定

      2023, 47(4):049602-049602. DOI: 10.11964/jfc.20220113297

      摘要 (580) HTML (0) PDF 2.48 M (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红罗非鱼越冬期体色变异的分子机制,实验构建了其2种体色 (正常粉红体色和变黑体色)皮肤组织的小RNA文库,每组4个重复,组装后平均每组分别获得12 190 544和11 891 890条过滤后的读长 (clean reads),获得miRNA成熟序列669个,其中337个是已知的miRNAs。鉴定出越冬期变黑体色相对于正常粉红体色鱼的差异表达miRNAs 26个,其中上调11个,下调15个,且12个为已知的miRNAs,可能在红罗非鱼越冬期体色变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富集分析发现了大量代谢和体色调控相关的通路。研究表明,红罗非鱼越冬期的体色变异可能是色素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形成的,与代谢相关的调控通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解析红罗非鱼越冬期体色变异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 低氧胁迫下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的转录组学

      2023, 47(4):049103-049103. DOI: 10.11964/jfc.20210812995

      摘要 (279) HTML (0) PDF 2.87 M (6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低氧胁迫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影响的分子机制,实验通过使用Nova Seq 6000测序技术,检测了低氧组 (1.5±0.5) mg/L和对照组 (6.0±0.5) mg/L分别处理24 h后的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的转录组数据变化。首先,对测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拼接、注释以及筛选,分析获得的128 614个转录本和128 614条基因,平均长度为2 634 bp (N50),Q30 > 92%。其次,以1.2倍为阈值,共筛选出1 68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899个,下调基因788个。GO和KEGG分析发现,低氧胁迫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三羧酸循环、糖酵解途径、ECM-受体相互作用、间隙连接、细胞凋亡、酚氧化酶系统以及其他免疫相关基因等产生了显著影响。最后,随机挑选转录组数据中的10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验证,结果显示与转录组数据分析相一致,其中包括6个上调的基因:整合素1、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磷酸肌醇3激酶、磷酸甘油酸突变酶2、PDGF/VEGF相关因子1和relish;4个下调的基因:无脊椎连接蛋白7、热休克蛋白90、线粒体ATP合成酶α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本研究初步阐明了中华绒螯蟹血淋巴细胞短时间内应对低氧胁迫的分子机制,同时该结果也可为今后研究其他甲壳动物在应对低氧胁迫时的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 亚硝态氮胁迫对斑节对虾(非洲群体)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2023, 47(4):049604-049604. DOI: 10.11964/jfc.20210512824

      摘要 (195) HTML (0) PDF 1.46 M (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亚硝态氮(NO2-N)对斑节对虾(非洲群体)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和渗透平衡的影响,实验选取体长(3.0±0.5) cm的斑节对虾,设置0 (对照组)、5、10和15 mg/L(3个胁迫组)的亚硝态氮浓度梯度,进行了为期72 h的急性胁迫。实验结果显示,肝胰腺氧化应激因子活性(或含量)随着胁迫时间发展而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先升高后下降,24 h,SOD和GSH-Px、NOS活性达到最大值,10 mg/L胁迫组的SOD、GSH-Px活性和15 mg/L胁迫组的NOS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相反,24 h胁迫组的MDA含量最小,其中10 mg/L胁迫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48 h,CAT活性达到最大值,10 mg/L胁迫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一氧化氮(NO)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72 h,NO含量最高,15 mg/L胁迫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血清能量代谢指标中脂肪酶(LPS)活性先上升后下降,48 h,LPS活性达到最大值,其中10 mg/L胁迫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而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活性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明显下降,72 h,HK、PFK、PK活性和TG含量达到最小值,15 mg/L胁迫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鳃丝中渗透调节参数——Na+、K+-ATP酶(Na+、K+-ATPase)活性在胁迫过程中始终下降,经过72 h的亚硝态氮胁迫,Na+、K+-ATPase活性达到最小值,15 mg/L胁迫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研究表明,斑节对虾可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对脂质吸收和利用,调节原有渗透平衡来应对亚硝态氮胁迫,这种作用的发挥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浓度限制。本实验将为进一步探索亚硝态氮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 pH、盐度和温度对海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2023, 47(4):049105-049105. DOI: 10.11964/jfc.20210312689

      摘要 (364) HTML (0) PDF 1.71 M (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环境因子对海蜇耗氧率 (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和排氨率 (ammonia excretion rate,AER)的影响,实验通过室内培养,测定了不同pH值、盐度和温度条件下,海蜇幼蜇和成蜇的OCR和AER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海蜇伞径与干重可用W= 0.002 2e0.124 8D表示,R2=0.972 4。海蜇幼蜇和成蜇的OCR和AER受pH值、盐度和温度影响显著。海蜇幼蜇和成蜇的AER和OCR随pH值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幼蜇和成蜇的2种代谢率分别在pH值为7.0和7.5时达到最大值,同时收缩次数最多。海蜇幼蜇和成蜇的AER和OCR随盐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盐度为25和20时达到峰值;盐度为20时收缩力最强。不同规格海蜇的OCR随温度升高而增加;AER则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5 ℃达到峰值。海蜇在21 ℃时运动和进食最快,温度低于3 ℃或高于35 ℃海蜇则停止运动。幼蜇的AER Q10值为0.767~4.362,OCR Q10值为1.299~2.201;成蜇AER Q10值为0.617~4.147,OCR Q10值为0.714~2.519。不同条件下海蜇氧氮比 (O:N)的平均值为1.392±0.424,表明其主要以蛋白质代谢为主。本研究通过对海蜇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代谢实验,探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对海蜇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为实现我国海蜇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性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 基于集成学习的大西洋热带水域大眼金枪鱼渔情预报

      2023, 47(4):049306-049306. DOI: 10.11964/jfc.20210312692

      摘要 (604) HTML (0) PDF 3.46 M (6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大西洋大眼金枪鱼渔场预报模型的准确率,实验利用13艘中国延绳钓渔船2013—2019年的渔捞日志数据和对应的海洋环境数据 (海表面风速、叶绿素a浓度、涡动能、混合层深度和0~500 m水层的垂直温度、盐度和溶解氧等),以天为时间分辨率、2°×2°为空间分辨率、以数据集的75%为训练数据建立了K最近邻(KNN)、逻辑斯蒂回归(LR)、分类与回归树 (CART)、支持向量机 (SVM)、人工神经网络 (ANN)、随机森林 (RF)、梯度提升决策树 (GBDT)和Stacking集成 (STK)渔情预报模型,以25%的测试数据进行模型性能测试、比较。结果显示, (1) STK (由KNN、RF、GBDT模型集成)模型的大眼金枪鱼渔场预报性能较KNN、LR、CART、SVM、ANN、RF和GBDT模型有所提高且相对稳定,上述模型对应的准确率和ROC曲线下面积 (AUC)依次分别为81.62%、0.781,79.44%、0.778,72.81%、0.685,74.84%、0.717,73.67%、0.702,67.70%、0.500,80.96%、0.780和78.13%、0.747; (2) STK模型预测的中心渔场与实际中心渔场基本吻合,主要在5°N~10°N,33°W~43°W海域附近;(3) 影响大西洋大眼金枪鱼渔场分布的海洋环境因子主要有300 m水层的溶解氧、500 m水层的盐度、海面风速和混合层深度,相对重要性分别为13.24%、9.12%、9.12%和8.81%。研究表明,STK模型对大西洋大眼金枪鱼渔场的预报准确率较高。

    • 新疆叶尔羌河流域4种裂腹鱼多变量形态学对比分析

      2023, 47(4):049107-049107. DOI: 10.11964/jfc.20200912414

      摘要 (231) HTML (0) PDF 2.20 M (6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叶尔羌河流域4种裂腹鱼的表型差异,实验整合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2个数据体系,利用多变量形态学统计分析法对叶尔羌河流域裂腹鱼类(4种,494尾,48组参数)开展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9个参数同时在4种裂腹鱼中存在显著差异,差异主要位于头部、前躯干部和后躯干部;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重唇裂腹鱼与厚唇裂腹鱼形态数据在PC1轴上差异显著,主要反映头部特征;而框架数据结果显示,塔里木裂腹鱼和宽口裂腹鱼在第一主成分上差异较大,主要体现在后躯干部;2个数据体系逐步判别分析分别选取8个和6个主要参数建立判别公式,初始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5.7%和75.7%,散点图组质心分离,样品重叠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个数据体系均分为2个分支,其中重唇裂腹鱼单独成一支,塔里木裂腹鱼与厚唇裂腹鱼在形态上距离较近,与宽口裂腹鱼次之。研究表明,2个数据体系中,形态数据表现较优于框架数据;叶尔羌河流域4种裂腹鱼外部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可以较好区分,但仍存在一定的重叠。

    • 试论数字赋能助力水域生态牧场建设

      2023, 47(4):049508-049508. DOI: 10.11964/jfc.20230113868

      摘要 (252) HTML (0) PDF 1.31 M (5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域生态牧场从水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高度重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连通性,是拓展渔业空间、推动业态融合发展的重要场景。为了实现我国渔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生态经济和数字经济将共同驱动水域生态牧场的模式创新和产业发展。本文详述了水域生态牧场建设的必要性、发展理念和应对策略,阐述了数字赋能从关键技术、无人装备和智能管理三方面助力水域生态牧场的体系化、数字化建设,提出了四场联动、陆海贯通、牧养互动和业态融合的发展模式,以期为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科学、规范建设水域生态牧场提供参考。

    • 运动强度对罗氏沼虾运动行为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2023, 47(4):049609-049609. DOI: 10.11964/jfc.20210312682

      摘要 (602) HTML (0) PDF 1.62 M (5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查明运动过程中罗氏沼虾的行为特征及其与肌肉能量代谢的关系,实验设置了对照、低、中、高4种不同强度的游泳和弹跳实验,研究了运动后罗氏沼虾的行为、能量来源和相关代谢酶活性。游泳强度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设置不同的水流速度来确定,对照、低、中、高强度的水流速度分别为0 (自由运动)、5 (200 min)、10 (200 min)和15 cm/s (游泳至疲劳)。弹跳强度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设置不同触碰频率来确定,对照、低、中、高强度的触碰频率分别为0 (自由运动)、0.033 (5 min)、0.050 (5 min)和0.067 Hz (弹跳至疲劳)。结果显示,罗氏沼虾各运动组游泳足和尾肢的最大摆动频率和最大摆动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运动强度组肌肉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肌肉糖原含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低强度游泳组肌肉甘油三酯含量小于对照组。中、高强度游泳组游泳足肌肉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低强度游泳组游泳足肌肉丙酮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无论弹跳强度高低,罗氏沼虾腹部肌肉LDH酶活性和乳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罗氏沼虾通过增加肌肉能量代谢强度来满足运动所需能量,游泳行为能量来源与游泳强度有关,弹跳行为主要依靠厌氧代谢获取能量。本研究结果丰富了虾类行为生理学理论知识,为罗氏沼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基础数据。

    • 中国鲎幼鲎形态性状与体重的通径分析及异速生长研究

      2023, 47(4):049110-049110. DOI: 10.11964/jfc.20210412790

      摘要 (251) HTML (0) PDF 1.59 M (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龄期中国鲎幼鲎生长特性,实验测定了2~4龄幼鲎头胸部长 (X1)、头胸部宽 (X2)、腹部长 (X3)、腹部宽 (X4)、剑尾长 (X5)、全长 (X6)和体重 (Y)等参数,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探讨形态性状对体重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2~4龄幼鲎体重相关系数最高的形态性状均为头胸部宽 (X2);通径分析发现,头胸部宽 (X2)对2龄和3龄幼鲎体重直接影响最大,腹部宽 (X4)对4龄幼鲎体重直接影响最大;各形态性状对体重决定程度分析与通径分析变化趋势一致。对2~4龄幼鲎头胸部宽和体重进行对数处理,获得异速生长方程回归系数 (b)为2.746,表明此阶段幼鲎体重增长率大于头胸部宽增长率,处于正生长期。实验表明,不同龄期阶段中国鲎苗种筛选所依据的形态性状有所差异,中国鲎幼鲎阶段种质评价应考虑其异速生长规律,同时也为探究鲎的生长与性状、结构与生理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 大菱鲆利用水解鱼蛋白和牛蛙蛋白的差异

      2023, 47(4):049611-049611. DOI: 10.11964/jfc.20210412806

      摘要 (191) HTML (0) PDF 1.32 M (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大菱鲆对不同来源水解蛋白的利用效率,实验选取太平洋狭鳕和牛蛙下脚料为蛋白来源,分别制备水解鱼蛋白和水解牛蛙蛋白,以初始体重为 (8.00±0.01) g的大菱鲆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56 d的养殖实验。实验设2个对照组,正对照组 (PC)鱼粉含量为35.0%,负对照组 (NC)鱼粉含量为26.5%;设2个实验组,水解鱼组 (FPH)为26.5%的鱼粉和8.0%的水解鱼蛋白,水解牛蛙组 (BPH)为26.5%的鱼粉和9.5%的水解牛蛙蛋白。结果显示,FPH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BPH组和NC组,与PC组无显著差异。摄食6 h后,食糜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精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在BPH组的含量显著高于PC组;多数非必需氨基酸在BPH组含量最高,但无显著差异。质子偶联氨基酸转运载体PAT1和小肽转运载体PepT1的mRNA表达量分别在FPH组和BPH组都显著高于PC组和NC组;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和y+L型氨基酸转运载体y+LAT2的mRNA表达量在各处理组中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鳕和牛蛙蛋白水解物均能提高大菱鲆的生长性能,且水解鱼蛋白的促生长效果优于水解牛蛙蛋白。食糜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和小肽转运载体表达量的结果也表明,大菱鲆对添加水解鱼蛋白的饲料利用效率优于水解牛蛙蛋白。本研究结果为不同蛋白水解物在大菱鲆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日粮中碳水化合物类型对多鳞白甲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健康状况的影响

      2023, 47(4):049612-049612. DOI: 10.11964/jfc.20211113168

      摘要 (185) HTML (0) PDF 1.79 M (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多鳞白甲鱼幼鱼日粮中最佳碳水化合物添加类型,以葡萄糖、麦芽糖、糊精、玉米淀粉及纤维素5种碳水化合物为糖源,分别配制5种日粮,对多鳞白甲鱼幼鱼进行了为期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①生长及饲料利用率方面,麦芽糖组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以及蛋白质效率等指标最佳,纤维素组最差。②体成分方面,纤维素组全鱼粗脂肪水平最低,粗灰分水平显著高于麦芽糖组,麦芽糖组及纤维素组肌糖原含量最低,糊精组肝糖原含量最低。③主成分分析表明,C16:0、SFA、MUFA和PUFA比例对肝胰脏脂肪酸比例产生主要影响,其中,C16:0和SFA比例在麦芽糖组显著提高,MUFA比例在糊精组显著提高,而PUFA在纤维素组显著提高;C18:1n-9和MUFA比例对肌肉和脂肪组织总体脂肪酸组成产生主要影响,二者比例在麦芽糖组显著提高。④血清生化指标方面,麦芽糖组及纤维素组谷丙转氨酶活性、麦芽糖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较高,葡萄糖组及纤维素组碱性磷酸酶活性、球蛋白含量较高,而血糖含量反之。⑤抗氧化能力方面,麦芽糖组肝胰脏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纤维素组丙二醛含量最高。研究表明,麦芽糖是多鳞白甲鱼幼鱼适宜的碳水化合物源,玉米淀粉及糊精次之,纤维素及葡萄糖不是多鳞白甲鱼幼鱼适宜的碳水化合物源,实际生产中推荐玉米淀粉作为碳水化合物源。本研究将为多鳞白甲鱼专用饲料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 凝结芽孢杆菌对镉暴露下鲤肝脏镉含量、抗氧化能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3, 47(4):049113-049113. DOI: 10.11964/jfc.20210212649

      摘要 (209) HTML (0) PDF 1.23 M (5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凝结芽孢杆菌SCC-19对镉暴露下鲤肝脏镉含量、抗氧化能力以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实验选取平均体重为(34.00 ±1.16) g的鲤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即对照组、0.5 mg/L Cd2+组、0.5 mg/L Cd2++107 CFU/g 凝结芽孢杆菌组,0.5 mg/L Cd2++108 CFU/g 凝结芽孢杆菌组以及0.5 mg/L Cd2++109 CFU/g 凝结芽孢杆菌组 (分别记为DK、D、DA、DB和DC),养殖8周。结果显示,与镉暴露组相比,凝结芽孢杆菌SCC-19能够有效降低鲤肝脏中镉含量,显著提高金属硫蛋白 (MT)的水平,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此外,凝结芽孢杆菌组鲤肝脏总抗氧化能力 (T-AOC)、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 (ASA)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 (AHA)水平显著高于镉暴露组,而活性氧 (ROS)、丙二醛 (MDA)和过氧化氢 (H2O2)水平显著低于镉暴露组。另外,凝结芽孢杆菌SCC-19可以恢复鲤肝脏因镉暴露造成的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等基因的异常表达。研究表明,凝结芽孢杆菌SCC-19可以减少镉暴露下鲤肝脏镉含量,缓解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索凝结芽孢杆菌做为饲料添加剂缓解水产动物镉毒性的可能性。

    • 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病原分离鉴定及血清免疫因子变化

      2023, 47(4):049414-049414. DOI: 10.11964/jfc.20210212632

      摘要 (638) HTML (0) PDF 1.97 M (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克氏原螯虾是当今中国人工养殖最广的淡水螯虾品种。近几年来,稻田养虾面积呈暴发式增长,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环境的恶化,各种病害频发。为探明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死亡的原因,实验取濒死病虾胃和肠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用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进化分析鉴定优势菌;用回归感染和药敏实验评价优势菌毒力和药物敏感性,通过血清免疫相关酶活性变化探究优势菌的致病机理。结果显示,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PCW-01,回归感染健康克氏原螯虾,出现与自然发病虾相同的病理症状,活力下降,胃部有积液,半致死量达0.60×105 CFU/g,经理化分析和分子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对呋喃妥因、妥布霉素、头孢他啶等7种药物敏感。人工感染后的克氏原螯虾,体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溶菌酶(LZM)活性极显著上升,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下降,丙二醛(MDA)含量略有上升。研究表明,优势菌PCW-01为致病菌,可失活抗氧化因子,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疾病发生。本研究结果揭示出了克氏原螯虾细菌性疾病的免疫应答规律,为其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 产业组织模式对海水鱼养殖生产者药物使用行为的影响

      2023, 47(4):049615-049615. DOI: 10.11964/jfc.20220913692

      摘要 (165) HTML (0) PDF 2.38 M (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规范养殖生产者药物使用行为,促进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本文基于中国沿海11个省市的海水鱼养殖生产者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组织模式对海水鱼养殖生产者药物使用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1)紧密型产业组织对生产者安全用药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2)加入紧密型产业组织的生产者用药量显著降低; (3)不同类型的紧密型产业组织对生产者的药物使用行为影响不同,“合作社 (协会)+生产者”模式显著优于“企业主导的生产基地+生产者”模式; (4)养殖培训在紧密型产业组织模式对生产者药物使用行为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能够通过培训知识技能、提供解决问题措施等途径进一步减少生产者药物使用。基于此,文章提出重视紧密型产业组织尤其是合作社 (协会)的作用、开展生产者绿色养殖培训、发展养殖保险等建议,以期加快推进中国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 高铁肌红蛋白对腌腊鱼脂质氧化与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2023, 47(4):049816-049816. DOI: 10.11964/jfc.20210412722

      摘要 (381) HTML (0) PDF 1.45 M (5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高铁肌红蛋白 (MMb)对腌腊鱼品质的影响,实验在腌制草鱼肉中添加不同浓度MMb (0、 0.1、 0.2、0.4、0.8 mg/g) 构建样品反应体系,基于羰基化合物、脂质含量、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物等指标,研究腌腊鱼传统加工中MMb促脂质氧化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随着MMb添加浓度的升高,3种羰基化合物含量逐渐递增,且增幅存在“4-羟基己烯醛>4-羟基壬烯醛>丙二醛”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8 mg/g MMb样品组总脂、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降幅最大 (分别为18.95%、18.72%和31.83%),而游离脂肪酸含量呈完全相反趋势 (增幅为6.74%)。添加MMb浓度越高,鱼肉样品中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越容易发生氧化降解,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尤为显著 (相对含量分别下降12.37%和16.27%)。本实验共检出6大类41种挥发性风味成分,确定了戊醛等13种气味活性物质,除癸醛外所有气味活性物质均与PUFA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MMb介导的脂质光氧化反应可能是传统腌腊鱼香气的主要形成机制。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