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46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22, 46(10):0-0.

      摘要 (210) HTML (0) PDF 230.03 K (5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论文
    • 动植物蛋白对日本沼虾生长、肌肉组成、抗氧化、TOR信号通路及食欲调节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022, 46(10):1801-1812. DOI: 10.11964/jfc.20220613561

      摘要 (271) HTML (175) PDF 2.24 M (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动植物蛋白对日本沼虾生长、肌肉组成、抗氧化、TOR信号通路及食欲调节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配制了3组等氮等能饲料,分别为鱼粉组 (FM)、混合植物蛋白组 (豆粕,菜粕,玉米蛋白粉) (PPB)和混合植物蛋白添加氨基酸组 (PPB/Aa),投喂饲养日本沼虾 8周。结果发现,PPB和PPB/Aa组日本沼虾增重率和摄食率显著低于FM组,而饲料系数显著高于FM组,各组之间成活率和肌肉必需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FM组肝胰腺丙二醛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性显著低于PPB组和PPB/Aa组,各组谷草转氨酶 (AST)和谷丙转氨酶 (ALT)无显著差异,PPB与PPB/Aa组血清碱性磷酸酶 (AKP)、酸性磷酸酶 (ACP)和ALT的活性均显著高于FM组;与FM组相比,PPB与PPB/Aa组显著降低了雷帕霉素靶蛋白 (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 (S6K)及神经肽 (NPY)基因的表达,但各组瘦素 (leptin)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鱼粉与混合植物蛋白对日本沼虾肌肉中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影响,但混合植物蛋白源降低了虾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及TOR信号通路与NPY基因表达,且添加氨基酸不能缓解混合植物蛋白所引起的生长抑制、氧化应激及蛋白质合成和食欲相关基因表达的降低。

    • 饲料中添加柠檬黄对鲫肝、肠组织结构、抗氧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2, 46(10):1902-1911. DOI: 10.11964/jfc.20220313401

      摘要 (597) HTML (136) PDF 3.73 M (6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合成食用色素柠檬黄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 (35.0±1.5) g的鲫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剂量 (0、1.4、5.5和10.0 mg/kg)柠檬黄摄入对鲫肝、肠组织结构,抗氧化性能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4 mg/kg处理组柠檬黄摄入即可导致肠上皮细胞空泡化,肠绒毛变短;5.5 mg/kg处理组的摄入量引起肠绒毛断裂,而10.0 mg/kg处理组病理现象更严重;肝脏组织学显示,1.4 mg/kg处理组柠檬黄摄入导致肝细胞发生损伤,细胞核萎缩、变形;5.5 mg/kg处理组摄入量引起肝细胞核溶解,细胞空泡化增多;10 mg/kg处理组导致细胞界限模糊不清,细胞变形,空泡化加剧,肝血窦不可见,肝小叶结构模糊;1.4 mg/kg处理组柠檬黄摄入即可引起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以及谷胱甘肽 (GSH-Px)活性均下降,丙二醛 (MDA)含量升高。肠道内容物测序结果显示,柠檬黄的摄入引起鲫肠道微生物Chao1、Shannon和Simpson等指数变化,一些有益菌 (芽孢杆菌和梭状芽胞杆菌)数量明显减少,而一些致病微生物 (如蛭弧菌和希瓦氏菌)的数量明显增加。研究表明,柠檬黄的摄入会导致鲫肝、肠组织结构造成损伤,并对其抗氧化指标及肠道菌群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 中华绒螯蟹外骨骼矿化期肝胰腺脂代谢与钙离子的相关性

      2022, 46(10):2007-2015. DOI: 10.11964/jfc.20220613566

      摘要 (217) HTML (134) PDF 10.41 M (7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外骨骼矿化期虾蟹类脂代谢特点及与钙离子的关系,实验选择蜕壳前期和蜕壳后期中华绒螯蟹,比较2个时期不同组织离子和营养物质变化情况,并进一步通过转录组学分析其肝胰腺营养物质代谢特点。结果显示,蜕壳后期肝胰腺和血淋巴钙离子含量显著降低,而蜕壳后期附肢肌肉中钙离子的含量则显著升高,蜕壳后期肝胰腺中钙磷比极显著降低,附肢肌肉钙磷比与之呈相反的趋势。与蜕壳前期相比,肝胰腺中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降低,肝胰腺甘油三酯和钙离子呈极显著的相关性。通过转录组学分析,发现肝胰腺脂代谢相关差异基因113个,89个为上调基因,24个为下调基因。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类固醇激素合成、甘油酯代谢、脂肪酸分解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亚油酸代谢。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外骨骼矿化过程中,肝胰腺中储存的钙离子被运送至肌肉组织用于新表皮的矿化,该过程和肝胰腺甘油三酯相关;甘油三酯可能为外骨骼矿化提供了能量或者物质基础,以及参与类固醇类激素的合成并作用于外骨骼的矿化。

    • 月桂酸单甘油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肌肉氨基酸、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2, 46(10):1912-1926. DOI: 10.11964/jfc.20220513475

      摘要 (287) HTML (140) PDF 1.85 M (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月桂酸单甘油酯 (GML)对凡纳滨对虾幼体生长、免疫、肌肉氨基酸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设计分别含有0、500 、1 000 、1 500、2 000 和2 500 mg/kg GML的6组等氮等脂实验饲料,对凡纳滨对虾幼体[体质量为(0.31±0.02) g]进行为期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 000 mg/kg GML能显著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并显著降低饲料系数。②饲料中添加GML对凡纳滨对虾体成分影响不显著。③各添加组凡纳滨对虾尾肌呈味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④与对照组相比,各添加水平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均显著上升,低密度蛋白胆固醇含量及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下降;500和1 500 mg/kg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⑤当GML添加水平为1 500 mg/kg 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表达量显著上调,GML添加水平超过2 000 mg/kg时,IMD、Toll表达量以及溶菌酶活性显著上调,2 000 mg/kg组酚氧化酶原表达量显著上调。⑥添加组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上调,1 500 mg/kg组和2 500 mg/kg组Shannon指数显著下调,2 500 mg/kg组Simpson指数显著下调。实验表明,添加适宜水平的GML可提高凡纳滨对虾幼体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效应,且GML可下调肠道有害菌的丰度,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以增重率为衡量指标,饲料中添加2 142.99 mg/kg GML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效果最佳。

    • 发酵豆粕、肉骨粉及其混合物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学的影响

      2022, 46(10):1813-1823. DOI: 10.11964/jfc.20211113151

      摘要 (831) HTML (310) PDF 2.90 M (7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2种蛋白源单一和混合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组织学的影响,实验用发酵豆粕 (FSM)、肉骨粉 (MBM)和发酵豆粕+肉骨粉 (FSM+MBM)混合物 (1∶1)等蛋白替代基础饲料 (FM,含鱼粉350 g/kg)中150 g/kg的鱼粉,使鱼粉含量降为200 g/kg,共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记为FM (对照组)、FSM、MBM和FSM+MBM组,投喂初始体质量为 (21.2 ± 0.1) g的大口黑鲈8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替代组的增重率均无显著差异,但FSM组的增重率显著低于FSM+MBM组。此外,FSM组的饲料系数较对照组和MBM组显著升高。各组在全鱼成分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以及蛋白质沉积率上无显著差异,而FSM组的蛋白质效率和脂肪沉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FSM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显著增加,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活性显著降低。在前肠形态学方面,各替代组的绒毛宽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SM组的绒毛高度、肌层厚度以及绒毛周长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在鱼粉含量为350 g/kg的饲料中,MBM、FSM+MBM混合物可以有效替代150 g/kg的鱼粉 (鱼粉含量降至200 g/kg),不会影响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和肠道健康,FSM+MBM混合物替代鱼粉的效果优于FSM。本研究结果可为大口黑鲈饲料中蛋白源的开发和低鱼粉饲料的配制提供依据。

    • 饲料中添加酶解鸡浆对大口黑鲈肝脏抗氧化能力、肠道物理屏障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2, 46(10):1824-1835. DOI: 10.11964/jfc.20220113273

      摘要 (238) HTML (130) PDF 5.17 M (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价酶解鸡浆在大口黑鲈健康养殖方面的功效,本实验用3.5%的鱼溶浆 (SW)和酶解鸡浆 (EC)分别等量替代基础饲料中的鱼粉,配制成3种等脂 (EE 11.3%)实验饲料,在室内循环系统饲喂初始体质量为 (9.25±0.13) g的大口黑鲈8周。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大口黑鲈增重率 (WGR)、特定生长率 (SGR)和摄食率 (FR)均无显著差异。EC组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以及抗炎细胞因子 (TGF-β)和促炎细胞因子 (IL-8)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基础饲料)和SW组。同其他处理组相比,添加酶解鸡浆后,肠道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zo-1 和claudin-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而血清中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D-乳酸 (D-Lac)和脂多糖 (LPS)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观察到酶解鸡浆会影响大口黑鲈肠道菌群的丰度 (OTUs和Chao1),在属水平上增加潜在益生菌芽孢杆菌丰度,降低部分潜在有害菌如志贺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弧菌属和支原体的丰度。进一步表型预测发现,添加酶解鸡浆会显著降低革兰氏阴性菌比例,增加革兰氏阳性菌比例。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酶解鸡浆不影响大口黑鲈的生长,还会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和肠道物理屏障,改善肠道菌群。酶解鸡浆可作为大口黑鲈饲料的优质蛋白源。

    • 饲料糖脂比对吉富罗非鱼生长、生理生化指标、肠道菌群组成及抗病力的影响

      2022, 46(10):1927-1939. DOI: 10.11964/jfc.20220413428

      摘要 (213) HTML (145) PDF 2.10 M (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不同糖脂比饲料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生理生化指标、肠道菌群组成和抗病力的影响,实验选取平均体质量为27 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用等氮等能的5种不同糖脂比饲料[44.2/4(D1)、39.6/6(D2)、35.0/8(D3)、30.4/10(D4)、25.8/12(D5)]饲喂10周,采用营养学、生化分析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相关测定。结果显示,2周时高糖或高脂饲料组鱼生长较差,但4~10周,所有组间生长无显著差异。10周时低糖脂比D4在脏体比上显著高于高糖脂比D1,而在血清尿素和抗病力上显著低于D1,在肠系膜指数上显著高于高糖脂比D1和D2,在全鱼粗蛋白上显著低于D1和D2。另外,D1不仅在肝体比上高于低糖脂比D5,而且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耐受能力上均高于其他各组。与之相比,糖脂比虽在肠道微生物物种丰度和均一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但D4在聚类关系上单独一支,其门水平上的衣原体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高于其他各组,特别是D2和D1,但厚壁菌门低于其他各组,特别是D2; 属水平上,D4组幽门螺杆菌属明显多于其他组,而乳杆菌、双歧杆菌属明显少于除D3外的其他组。研究表明,吉富罗非鱼对不同糖脂比饲料有很强的适应和利用能力。

    • 饲料添加L-精氨酸或N-氨甲酰谷氨酸对杂交鳢肠道黏膜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2022, 46(10):1836-1847. DOI: 10.11964/jfc.20220313416

      摘要 (537) HTML (140) PDF 3.35 M (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精氨酸或N-氨甲酰谷氨酸 (NCG)对杂交鳢肠道黏膜形态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2.02±0.02) g的杂交鳢450尾,分别饲喂基础饲料以及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60% L-精氨酸 (Arg)、0.03% NCG,饲养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60% Arg显著提高了杂交鳢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添加0.60% Arg或0.03% NCG显著提高了杂交鳢的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降低了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NCG组杂交鳢全鱼异亮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Arg组和NCG组杂交鳢全鱼精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其他氨基酸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Arg或NCG可显著提高杂交鳢肠道中肠、后肠肌层厚度,中肠绒毛宽度,NCG组后肠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与Arg组。各实验组肠道黏膜层、肌层结构清晰紧密、黏膜层绒毛丰富,对照组与Arg组出现少量绒毛顶部上皮与固有层间隙增宽,NCG组却未见明显异常。饲料添加精氨酸可显著提高杂交鳢肠道菌群物种丰度,Chao指数与Ace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与NCG组。与对照组相比,NCG组显著提高厚壁菌门及变形菌门的丰度,但NCG组梭杆菌门丰度显著降低,与Arg组具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Arg在生长性能方面优于添加NCG,但饲料添加NCG可以显著增加肠道厚壁菌门等有益菌门的丰度,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其作用效果优于补充Arg。

    • 棉子糖对刺参幼参生长、生理指标及糖代谢的影响

      2022, 46(10):1940-1949. DOI: 10.11964/jfc.20220613560

      摘要 (197) HTML (137) PDF 1.77 M (6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棉子糖对刺参生长、消化与糖代谢的影响,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11.46±0.06) g的刺参幼参为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包膜棉子糖,配制成棉子糖含量分别为0.00% (D1)、0.02% (D2)、0.03% (D3)、0.06% (D4)、0.08% (D5)和0.11% (D6) 的6组实验饲料,进行为期67 d的生长实验。结果显示:①随着棉子糖含量的增加,刺参的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先升后降,D2~D5组显著高于D1组,D4组达最大值,体壁基本营养成分不受棉子糖含量的影响。②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先升后降,D3、D4组显著高于D1组;丙二醛含量先降后升,D4组达最低值;D3~D5组肠道皱襞高度显著高于D1组,D5、D6组出现炎症细胞浸润。③葡萄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先升后降,葡萄糖激酶和果糖磷酸激酶活性在D4组达最大值,丙酮酸激酶活性在D3组达最大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先上升后平稳,D4~D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④葡萄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基因表达量均先升后降,D2~D6组均显著高于D1组,葡萄糖激酶和果糖磷酸激酶基因表达量在D4组达最大值,D4、D5组果糖磷酸激酶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以增重率为评价标准,初始体质量为(11.46±0.03) g的刺参幼参饲料中棉子糖的最适添加量为0.063%。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棉子糖提高了刺参糖代谢效率,改善了机体消化生理和抗氧化能力,促进了刺参的生长。

    •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羟基蛋氨酸硒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抗亚硝酸盐胁迫的影响

      2022, 46(10):1848-1859. DOI: 10.11964/jfc.20210813040

      摘要 (234) HTML (150) PDF 1.63 M (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羟基蛋氨酸硒(HMSe)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抗亚硝酸盐胁迫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0.90±0.05) g的凡纳滨对虾,分别投喂HMSe添加水平为0.000、0.375、0.750、1.500和2.250 mg/kg体质量的实验饲料,命名为HMSe0、HMSe1、HMSe2、HMSe3和HMSe4,每组3个重复,养殖8周,养殖实验结束后,进行12 h的亚硝酸盐胁迫实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的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和饲料效率(FE)随着饲料中HMSe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HMSe2组达到峰值。随着饲料中HMSe水平的提高,对虾全体和肌肉中的硒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全虾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分别在HMSe2组和HMSe1组达到最大值。HMSe4组中凡纳滨对虾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肝胰腺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HMSe0组。亚硝酸盐胁迫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与胁迫前比较,胁迫后对虾肝胰腺中MDA含量升高,GST、CAT和T-SOD的活性降低,而补充适量的HMSe可减轻这些负面影响。根据凡纳滨对虾胁迫后成活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低鱼粉饲料中凡纳滨对虾的HMSe最适添加量为1.350 mg/kg。研究表明,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750~1.350 mg/kg HMSe,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和抗亚硝酸盐胁迫的能力。

    • 饲料磷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肠道磷和脂肪酸转运及甘油三酯沉积的影响

      2022, 46(10):1950-1956. DOI: 10.11964/jfc.20220713581

      摘要 (216) HTML (150) PDF 1.43 M (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肠道磷和脂肪酸转运及甘油三脂沉积的影响,实验配制了3组不同磷水平的饲料 [1.21% (LPD)、1.75% (MPD)和2.66 % (HPD)],投喂吉富罗非鱼10周。结果显示,与LPD组相比,HPD组显著增加吉富罗非鱼肠道钠磷协同转运体SLC34A2基因(95.7%)和蛋白(200.1%)的表达,增加肠道组织总磷含量(79.2%);HPD组上调脂肪酸吸收基因cd36、fabp1、fabp2和fatp1及甘油三酯合成基因dgat1的表达(11.2%~54.0%),下调脂肪酸转运基因apob-100的表达(37.7%),增加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241.1%)。与LPD组相比,HPD组显著增加吉富罗非鱼肠道组织甘油三酯(TG)的含量(42.9%)。研究表明,饲料中高磷水平可增加肠道组织TG的含量,上调脂肪酸吸收途径和抑制脂肪酸排出途径。

    • 磷对生长期草鱼肌肉理化参数、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和游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022, 46(10):1957-1968. DOI: 10.11964/jfc.20220313409

      摘要 (722) HTML (142) PDF 1.48 M (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磷对生长期草鱼肌肉常规营养组成和理化特性,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和游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选择初始体质量为[ (256.22 ± 0.60) g]的健康草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含有效磷0.95 (基础饲料组,未添加)、2.46、3.96、5.68、7.10和8.75 g/kg的饲料60 d。结果显示,饲料中适宜水平有效磷显著提高了生长期草鱼肌肉蛋白质、水分、羟脯氨酸、∑氨基酸、∑鲜味氨基酸 (UAAs)、∑甜味氨基酸 (SAAs)、肌苷酸 (IMP)、∑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含量以及pH0 h和pH12 h,而肌肉剪切力、组织蛋白酶B和L活性、乳酸、饱和脂肪酸 (SFA)含量显著降低。此外,当饲料中有效磷水平分别增加到3.96和5.68 g/kg时,生长期草鱼肌肉IMP和∑呈味氨基酸 (UAAs+SAAs)的滋味活性值 (TAV)分别达到最大值。适宜水平有效磷还显著提高了生长期草鱼肌肉PUFA/UFA及n-3 PUFAs/n-6 PUFAs比值。研究表明,适宜水平有效磷提高了生长期草鱼肌肉蛋白质含量、肌肉嫩度、系水力和pH值,增加肌肉呈味氨基酸和核苷酸、PUFA含量,进而提高鱼类肌肉品质。

    • 不同投喂频率下草鱼对5种非粮蛋白源利用效率的比较

      2022, 46(10):1860-1871. DOI: 10.11964/jfc.20220413473

      摘要 (223) HTML (130) PDF 1.37 M (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双因素正交试验 (3×5),评估了草鱼在3种投喂频率 (2次/d、3次/d和4次/d)下对豆粕 (美国)、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小球藻、棉籽蛋白粉的利用效率。以5种原料为单一蛋白源配制实验饲料,在池塘网箱 (2.0 m×1.5 m×1.0 m)中分别以3种投喂频率投喂初始体质量80 g左右的草鱼8周,考察草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草鱼分别在黄粉虫 (2次/d)组和豆粕 (4次/d)组表现出最低和最高的增重率。除小球藻组外,各蛋白源组草鱼的终末体质量和蛋白质效率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不考虑蛋白源,投喂频率为4次/d的草鱼生长性能显著高于2次/d。不考虑投喂频率,黄粉虫和棉籽浓缩蛋白组的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豆粕、乙醇梭菌蛋白和小球藻组,饲料系数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投喂频率和蛋白源对草鱼的肝体比、脏体比、肥满度以及全鱼和肌肉的基础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影响。投喂2次/d的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投喂3和4次/d的草鱼,投喂4次/d的草鱼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投喂2次/d和3次/d的草鱼。黄粉虫组草鱼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豆粕和小球藻组。研究表明,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草鱼适宜的投喂频率为3~4次/d,草鱼对5种非粮蛋白源的利用能力为乙醇梭菌蛋白=豆粕=小球藻>棉籽浓缩蛋白>黄粉虫。

    • >综述
    • 水产动物营养与免疫研究进展

      2022, 46(10):1761-1775. DOI: 10.11964/jfc.20220613568

      摘要 (836) HTML (162) PDF 1.70 M (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营养与饲料对水产养殖的贡献越来越重要,饲料组成不仅影响水产动物的营养,而且会影响水产动物的免疫与抗病能力;而营养状况更是决定水产养殖动物抵抗疾病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近5年水产动物营养与免疫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如:多种必需营养素 (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元素)、添加剂 (酶制剂、植物精油、免疫多糖)、发酵饲料对免疫和抗病能力的影响等。提出了组学和生物信息技术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将有利于探讨水产养殖饲料的营养含量、鱼类肠道菌群和由此产生的代谢产物之间的关系,为研究鱼类营养与免疫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2022, 46(10):1969-1979. DOI: 10.11964/jfc.20220313407

      摘要 (246) HTML (142) PDF 2.65 M (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BM)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以鱼粉含量40%为对照组 (MBM0),在饲料中添加2%、4%、8%和12%的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BM),分别替代饲料中鱼粉含量的5% (MBM5)、10% (MBM10)、20% (MBM20)和30% (MBM30),配制 5 组等氮等脂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8.85±0.04) g的石斑鱼8周。结果显示,各组石斑鱼存活率均为100%;各替代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各替代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间血清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各替代组肠道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肠道肌层厚度无显著差异,MBM10、MBM20和MBM30组肠道绒毛高度和宽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MBM10、MBM20、MBM30组和对照组肠道绒毛高度显著高于MBM5组,MBM30组肠道绒毛宽度显著高于MBM5组。实验表明,当基础饲料中鱼粉含量为40%时,MBM可替代30%的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存活率、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不产生负面影响,并对降低石斑鱼血脂水平和提高肠道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证实了荚膜甲基球菌蛋白在珍珠龙胆石斑鱼饲料中使用的可行性,对节省石斑鱼饲料鱼粉的使用,降低养殖成本具有推动作用。

    • 日粮中裂殖壶藻渣对多鳞白甲鱼生长、脂代谢及健康的影响

      2022, 46(10):1872-1891. DOI: 10.11964/jfc.20220613570

      摘要 (302) HTML (147) PDF 2.55 M (6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裂殖壶藻渣作为饲料原料对多鳞白甲鱼的生长性能、脂代谢及健康状况的影响,配制5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添加0(DS0)、30(DS3)、60(DS6)、90(DS9)和120 g/kg (DS12)的裂殖壶藻渣,饲喂养殖于室内循环水系统的180尾多鳞白甲鱼[(9.00±0.55) g,12尾/缸],共56 d。结果显示:(1)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及饲料系数(FCR)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2) DS9组和DS12组的肥满度(CF)、肝体比(HSI)、腹脂指数(IFI)、肝脏和腹脂甘油三脂(TG)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 DS6、DS9和DS12组肌肉中DHA含量、∑n-3 LC PUFA (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含量、n-3/n-6 PUFA比例、胆固醇血症指数(h/H)和血脂质量指数(FLQ)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和血栓形成指数(T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所有处理组肝脏的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DS6、DS9和DS12组腹腔脂肪组织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2(ACC2)和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所有处理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90 g/ kg的裂殖壶藻渣可通过影响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多鳞白甲鱼腹腔脂肪和肝脏脂肪蓄积,并提升其肌肉营养价值,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 >综述
    • 凡纳滨对虾营养生理和高效环保饲料研究进展

      2022, 46(10):1776-1800. DOI: 10.11964/jfc.20220613564

      摘要 (586) HTML (138) PDF 1.90 M (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凡纳滨对虾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营养均衡的优质蛋白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凡纳滨对虾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海水对虾类养殖品种,其年产量达119.77 万 t,占全国海水虾类养殖总产量的85%以上。目前,国内外对于凡纳滨对虾的营养需求与饲料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是对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精准营养需求以及营养素和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相互关系研究仍不够深入。本文主要综述了:①蛋白质营养需求、氨基酸营养需求及蛋白源替代研究进展;②脂肪营养需求、脂肪源、必需脂肪酸、胆固醇和磷脂等研究进展;③碳水化合物研究进展;④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盐的研究进展;⑤功能性添加剂包括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和免疫增强剂等的研究进展。虽然凡纳滨对虾营养生理的研究逐渐深入,饲料配方逐步完善,加工工艺更趋成熟,但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饲料原料特别是鱼粉和大豆以及种质资源一直以来是“卡脖子”的关键问题,严重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我国的“粮食安全”。针对饲料原料短缺、养殖环境压力加大及种质资源退化的对虾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发新型非粮蛋白源,构建不同生长阶段和养殖条件下对虾精准营养需求数据库等,对于增强养殖对虾的抵抗力和抗逆性、提高对虾品质尤为重要,还有助于提高饲料原料利用率和减少氮磷排放。因此后续的研究方向应着重在:①鱼粉和豆粕替代的新型非粮蛋白源研发;②原创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研发;③不同生长阶段的精准营养数据库构建;④营养代谢机制研究。以期为凡纳滨对虾的低鱼粉低蛋白高效环保饲料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从而推动对虾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研究论文
    • 灭活植物乳杆菌及其代谢物对草鱼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2022, 46(10):1980-1991. DOI: 10.11964/jfc.20220413453

      摘要 (251) HTML (149) PDF 7.16 M (6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评估不同浓度灭活植物乳杆菌及其代谢物(LPM)对草鱼生长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配制4 组分别含0 (对照组)、300、600和900 mg/kg植物乳杆菌及其代谢物 (LPM)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草鱼幼鱼[初始体质量 (80.47±1.04) g] 6 周,结果显示,草鱼增重率和饲料效率在LPM添加量为300 mg/kg时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9.09%和8.57%。LPM添加组肥满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添加量为900 mg/kg时,脏体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8.84%。全鱼粗蛋白质含量、饲料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在添加量为300 mg/kg达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4.40%、11.97%和7.64%。LPM添加组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LPM添加量为600 mg/kg时,草鱼肠道的绒毛数量、绒毛长度和绒毛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LPM对草鱼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无显著影响。LPM添加量为300 mg/kg时,乳杆菌属和梭菌属的细菌丰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嗜水气单胞菌、诺卡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对LPM极度敏感。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随着LPM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LPM添加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综上,饲料中添加300~600 mg/kg LPM能够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改善肠道功能,调节免疫功能,保障肝胰脏的正常功能,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进而提高草鱼生长性能。

    • 饲料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肠道健康的影响

      2022, 46(10):1892-1901. DOI: 10.11964/jfc.20220413432

      摘要 (236) HTML (135) PDF 5.41 M (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由桑叶黄酮、栗木单宁和桑叶多糖组成的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肠道健康的影响 ,实验设计3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0、0.1%、0.2%复合植物提取物的等氮等脂饲料(J0、J1、J2),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与J0组相比,J2组大口黑鲈的末均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分别显著提高8.34%、11.24%和5.88%;3组大口黑鲈机体粗脂肪、水分、粗灰分、钙和总磷,肥满度、脏体比均无显著差异,粗蛋白含量随着复合植物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J0组相比,J2组显著提高5.61%;J1和J2组肝体比显著降低9.10%~10.28%,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白蛋白/球蛋白值显著提高8.28%~12.62%和13.56%~23.73%,J2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降低9.47%,J1和J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血糖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1.25%~46.88%、7.69%~12.54%和20.90%~22.40%;J1和J2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呈降低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升高趋势;J1和J2组肝脂空泡化程度显著降低22.89%~36.22%,肠道绒毛高度显著降低10.84%。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和改善其肝脏健康。

    • 越冬期间投喂不同饵料对中华绒螯蟹扣蟹存活、营养组成、消化及免疫力的影响

      2022, 46(10):1992-2006. DOI: 10.11964/jfc.20220113269

      摘要 (214) HTML (137) PDF 1.72 M (6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越冬期间投喂不同饵料对中华绒螯蟹扣蟹存活、营养组成、消化及免疫力的影响,实验比较了越冬期间不投喂(NF组)、投喂配合饲料(CF组)以及投喂冰鲜鱼(CTF组)对扣蟹存活率、营养组成、消化酶、抗氧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每个处理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70 d。结果显示:①越冬过后,CF组和CTF组扣蟹的增重率和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NF组,三组间存活率无显著差异。②越冬过后,CF组和CT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NF组,C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CTF组,NF组扣蟹肝胰腺水分显著高于CF组和CTF组。无论投喂与否,越冬过后躯体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肝胰腺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③脂肪酸组成,CF组扣蟹躯体和肝胰腺中C18:2n6 (L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而CTF组C20:5n3 (EPA)和C22:6n3 (DH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F组。④越冬过后,扣蟹CF组胃蛋白酶(pepsin)和α-淀粉酶(α-AMS)活性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⑤扣蟹抗氧化能力,肝胰腺和血淋巴中NF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高于CF组和CTF组,CF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显著高于NF组和CTF组,CTF组扣蟹血淋巴和雌性扣蟹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NF组和CF组。⑥扣蟹免疫能力,CF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NF组。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扣蟹越冬期间应适量投喂饵料,投喂配合饲料组扣蟹的存活率、肝胰腺指数、增重率以及营养物质积累优于投喂冰鲜鱼组,且投喂配合饲料有利于扣蟹消化,增强扣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本研究为中华绒螯蟹扣蟹越冬饵料的合理投喂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基础。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