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45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21, 45(8):0-0. DOI: 10.11964/jfc.20210800

      摘要 (301) HTML (0) PDF 221.96 K (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论文
    • 障碍物对鲢幼鱼游泳动力学的影响

      2021, 45(8):1406-1414. DOI: 10.11964/jfc.20200812369

      摘要 (479) HTML (0) PDF 5.51 M (8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鱼在复杂水流环境中的运动行为,提升鱼道过鱼效果,实验通过在水槽中放置障碍物,分析不同来流速度(1,3和5 BL/s)(BL/s即体长每秒)下鲢幼鱼顶流静止和顶流前进时的游泳动力学表现,提取的游泳动力学指标有摆尾频率、摆尾幅度、对地游泳速度、游泳加速度和运动步长。结果发现,半流速度1 BL/s下,与自由来流相比,鲢幼鱼在障碍物后方顶流静止时,摆尾频率降低,摆尾幅度增加;顶流前进时,摆尾频率、对地游泳速度、游泳加速度和运动步长降低,摆尾幅度增加。半流速度3 BL/s下,障碍物有助于节省鱼类运动能量的消耗。在有障碍物的水流中,顶流静止时的摆尾频率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顶流前进时,摆尾频率、摆尾幅度和游泳加速度随流速增大而增大,而运动步长随流速增大而减小。位置偏好研究表明,当流速为3 BL/s时,鲢幼鱼明显集中在距离障碍物后方约5~30 cm处游动,停留时间占比达92.5%,可能采用了卡门步态的运动模式;当流速为1和5 BL/s时,鲢幼鱼没有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位置偏好;在自由来流中,鲢常贴壁游泳,亦没有明显的位置偏好,表明障碍物和流速的结合可为鱼类提供水流藏匿场,研究结果为鱼道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基于基因分型测序(GBS)技术分析鲂鲌鱼类及其杂交子代的遗传结构

      2021, 45(8):1307-1316. DOI: 10.11964/jfc.20200712319

      摘要 (617) HTML (0) PDF 5.45 M (8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利用基因分型测序(GBS)技术对三角鲂、翘嘴鲌、蒙古鲌及其杂交子代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GBS技术对三角鲂、翘嘴鲌、蒙古鲌及其杂交子代(F1)共6个个体的鳍条提取总DNA进行双酶切简化基因组测序,使用Stacks软件构建SNP比对参考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个个体共产生clean data 7.01 GB,平均每个样品1.17 GB;将所有样本作为一个群体检测SNP变异,共检测出SNP位点399 145个,质控过滤后得到SNP位点97 911个。基于亲本及其子代的SNP位点分析表明,亲本及其子代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39 4,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285 3,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73 7,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为0.372 7,平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为0.247 2,平均可分型样品比例(genotype rate)为93.94%。遗传分化指数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三角鲂、翘嘴鲌、蒙古鲌及其杂交子代间的分化指数为0.309 6~0.894 0,遗传距离为0.370 5~2.244 3。使用最大似然(ML)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三角鲂、翘嘴鲌、蒙古鲌及其杂交子代区分明显。本研究通过对三角鲂、翘嘴鲌、蒙古鲌及其杂交子代的遗传结构分析,将为鲂鲌鱼类的杂交选育提供更多的遗传学数据。

    • 中国省域休闲渔业竞争力评价与建议

      2021, 45(8):1415-1429. DOI: 10.11964/jfc.20200712339

      摘要 (493) HTML (0) PDF 17.65 M (8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发展休闲渔业是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中国省域休闲渔业竞争力评价研究的空白,且现有评价方法不能同时兼顾指标的模糊性与随机性的难题。本研究引入竞争力概念及正态云模型方法,通过构建中国省域休闲渔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30个(除西藏)省级行政单位休闲渔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① 中国省域休闲渔业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2/3的省域竞争力处于Ⅰ级(弱)状态,且缺失竞争力为Ⅳ级(较强)的省份;② 人均水资源面积、客源地市场距离指数和市场规模是多数省域单元竞争力的共性短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交通可达性指标竞争力整体较高;③ Ⅰ级和Ⅲ级省域竞争力结果波动性较小,竞争力为Ⅱ级的省域竞争力结果波动性较大,竞争力为Ⅴ级的省域其竞争力结果最稳定。本研究可以为丰富休闲渔业评价方法、科学制定我国休闲渔业产业规划提供参考。

    • 湖栖鳍虾虎鱼皮肤和眼睛转录组比较

      2021, 45(8):1317-1326. DOI: 10.11964/jfc.20200912401

      摘要 (564) HTML (0) PDF 6.25 M (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对湖栖鳍虾虎鱼的皮肤和眼睛进行转录组比较分析,实验通过测序原始数据,经de novo拼接、组装共获得103 686个单基因(unigene),N50和平均长度分别为1 456和2 490 bp。在Nr、Nt、KO、SwissProt、PFAM、GO及KOG数据库中对上述unigenes进行注释,分别有57 380、 37 343、 31 700、 51 277、 47 020、 47 555 和 25 604个unigenes获得注释。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富集发现,在黑色素生成途径中,tyrtyrp1和tyrp2等基因在皮肤中明显下调。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显示,在湖栖鳍虾虎鱼皮肤和眼睛中共有8 11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3 174个DEGs在皮肤中上调,4 939个DEGs在眼睛中上调。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对10个DEGs的验证,确定了RNA-Seq分析正确。本研究丰富了湖栖鳍虾虎鱼的体色研究,为湖栖鳍虾虎鱼遗传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数据,也为进一步研究鱼类绚丽的体色形成机制提供了参考。

    • CYP2J3样基因在不同生长速率凡纳滨对虾中的差异表达

      2021, 45(8):1327-1339. DOI: 10.11964/jfc.20200912407

      摘要 (973) HTML (0) PDF 12.36 M (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获得对虾生长差异的分子机制,通过比较不同生长速率凡纳滨对虾的转录组(速长组和慢长组),获得了一条编码P450的差异表达基因,经过cDNA全长验证后命名为LvCYP2J3-like,其开放阅读框为1 488 bp,编码495个aa,含有一个完整的P450功能域,功能分析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了蜕皮激素的灭活。方差分析表明,LvCYP2J3-like在不同组织、发育阶段和蜕皮周期的表达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速长群体的表达量显著性低于慢长群体。表明该基因参与了发育和蜕皮过程,其表达量与环境胁迫关系密切。在LvCYP2J3-like和其预测转录因子基因中分别发现了4和11个速长组和慢长组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差异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说明这些基因遗传差异与其活性和表达量相关,从而影响生长速率。研究结果为凡纳滨对虾遗传和育种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 >综述
    • 硬骨鱼免疫相关microRNA研究进展

      2021, 45(8):1430-1437. DOI: 10.11964/jfc.20200312202

      摘要 (465) HTML (0) PDF 5.33 M (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MicroRNA (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5 nt的非编码RNA,在硬骨鱼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借助高通量测序与荧光定量PCR (RT-PCR)技术,筛选到大量免疫相关的差异表达miRNA (DE miRNA)。通过比较多种硬骨鱼在不同病毒/细菌感染条件的miRNA表达谱,筛选出相同DE miRNA,并认为筛选出的DE miRNA是潜在参与调节宿主免疫应答的进化上保守的候选DE miRNA。据此,我们在病毒感染表达谱中筛选到10个进化保守的DE miRNA,细菌感染表达谱中筛选到8个保守的DE miRNA。此外,miRNA的功能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宿主miRNA不仅可直接抑制病毒的复制,同时参与调控干扰素反应、炎症、细胞凋亡等过程。本文简述了硬骨鱼免疫相关miRNA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硬骨鱼疾病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鲨类的脂质代谢及其生理生态作用

      2021, 45(8):1438-1450. DOI: 10.11964/jfc.20200912397

      摘要 (570) HTML (0) PDF 6.04 M (8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鲨类生活过程中的能量来源于脂质代谢。肝脏是鲨类储存脂质的最主要器官,其储存的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为主要能量来源。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脂质是鲨类脂质积累的外源性途径,而肝脏内合成脂质是脂质积累的内源性途径。鲨类体内脂质的储存和代谢途径与硬骨鱼类相比,具有特异性,鲨类血液中游离脂肪酸与脂蛋白结合运输;将脂质储存在肝脏内;肝外组织脂肪酸氧化有限,更依赖于酮体的代谢产能,这些特征均与硬骨鱼类的脂质代谢途径相异。繁殖过程中,鲨类通过脂质以卵黄的形式为后代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此外,肝脏和肌肉内的脂肪酸组成可用于分析鲨鱼的摄食信息。掌握鲨类的脂质代谢途径,对了解其生活史,揭示鲨类物种进化过程,制定有效的物种资源保护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研究论文
    • 三棱碘泡虫 (粘体动物门:碘泡科) 重描述及其系统发育关系分析

      2021, 45(8):1340-1349. DOI: 10.11964/jfc.20200712343

      摘要 (772) HTML (0) PDF 5.84 M (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有效鉴定三棱碘泡虫的有效性,补充其生物学特征,实验利用现代粘孢子虫整合分类学方法,包括形态特征、寄生特性(宿主特征和寄生部位)及分子特征,对其进行重新描述,证实其分类有效性,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三棱碘泡虫专性寄生于草鱼鳃丝间,未在其他器官(肝脏、肾脏、肠道等)检获孢子。包囊呈乳白色,长椭圆形,长 (2.4±0.3) (2.1~2.7) mm,宽(0.8±0.1) (0.6~0.9) mm。成熟孢子壳面观呈卵圆形,孢子后端未见“V”形褶皱,孢子外包裹有一层透明的圆形黏液膜,缝面观呈纺锤形,孢子缝面可见三条平行而突出的脊线;孢质均匀,孢子后端具有一个大嗜碘泡;成熟孢子长(10.3±0.4) (9.4~11.0) μm,宽(9.5±0.5) (8.7~10.9) μm,厚(7.4±0.5) (6.4~8.0) μm;两极囊等大,梨形,极丝7~8圈;组织病理显示,病灶鳃组织未出现严重炎症反应。BLAST比对发现,三棱碘泡虫与隐杆碘泡虫小核糖体RNA序列相似性最高(89.58%),但远低于种内序列相似性。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三棱碘泡虫先与寄生于鲤科鱼类的隐杆碘泡虫形成姊妹关系,再与寄生于胭脂鱼科鱼类鳃的诺布尔碘泡虫、微小碘泡虫及毕斯塔斯碘泡虫形成独立的鳃寄生碘泡虫分枝,表明宿主亲缘关系与组织趋向性在鱼类组织寄生碘泡科粘孢子虫系统演化历程中扮演重要作用。本研究补充了三棱碘泡虫包囊形态结构、组织趋向性及分子数据,证实了其分类有效性。

    • 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耳石形态的影响

      2021, 45(8):1350-1360. DOI: 10.11964/jfc.20200712348

      摘要 (517) HTML (0) PDF 5.85 M (9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耳石外部形态的影响,判别耳石外形生长的拐点,实验根据2019年2—5月我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海域调查生产期间采集的1 009尾鸢乌贼样本,以耳石总长(TSL)、侧区长(LDL)、翼区长(WL)和最大宽度(MW)作为耳石外形的生长指标,以耳石最大宽度与其总长之比(MW/TSL)作为耳石相对尺寸的生长指标,利用方差分析(ANOVA)和最小显著差异法(LSD)研究性别、性腺成熟度以及不同胴长范围对耳石形态变化和相对尺寸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性别间TSL、LDL、WL和MW的变化存在极显著性差异,雌、雄样本不同性腺成熟度和不同胴长组间TSL、LDL、WL和MW的变化也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MW/TSL的变化在不同性别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不同性腺成熟度和不同胴长组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无论雌雄,性成熟和个体大小对西北印度洋海域鸢乌贼耳石的外形生长都会产生影响。性腺成熟度Ⅲ期、胴长300~500 mm是雌性鸢乌贼耳石外形的生长拐点,雄性耳石外形生长拐点不明显。

    • 南海北部海域大眼鲷空间自相关性

      2021, 45(8):1361-1373. DOI: 10.11964/jfc.20200512256

      摘要 (606) HTML (0) PDF 10.75 M (9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经济鱼类分布的空间自相关特征有助于探究种群空间分析的最适尺度,是鱼类种群变动、资源量评估的基础内容。本研究根据2009—2014年渔船信息动态监测网络中的南海北部海域底拖网渔业生产数据,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了大眼鲷资源空间自相关性的动态变化,同时采用补充增量空间自相关分析(ISA)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程度。结果显示:①在整个研究海域内,大眼鲷资源年际间分布呈低密度区域为主,高密度区域较少的分布特征。②增量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大眼鲷资源在76~87 km的尺度范围内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聚集分布模式具统计学意义。③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年际间大眼鲷资源热冷点渔区分布有差异,且资源变动较大;热点渔区主要集中在研究海域中部50~100 m等深线附近,冷点渔区则集中于50 m等深线附近海域。本研究引入增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探究大眼鲷资源的空间自相关性,为挖掘渔业资源时空分布特征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舟山群岛外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

      2021, 45(8):1374-1383. DOI: 10.11964/jfc.20200612287

      摘要 (529) HTML (0) PDF 7.62 M (8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舟山群岛外海域鱼类资源状况,于2018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舟山群岛外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用得到的数据分析了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①舟山群岛外海域鱼类有106种,隶属于12目47科80属;② 本次调查鱼类种类数春季为63种,秋季为85种,总体与历史调查结果相比春季明显减少,而秋季却略有增加;③2个季节的鱼类优势种更替明显,春季优势种为黄鮟、日本红娘鱼和细条天竺鲷,秋季优势种为细条天竺鲷和日本发光鲷;④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值为秋季大于春季,春、秋季均匀度指数(J')对比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都较小,且春、秋季生物多样性指数值基本都是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加,均以80 m以上水深区间较高;⑤通过聚类分析与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可得, 春季在35%的相似水平上分为3个群落,秋季在45%相似水平上分为2个群落,秋季物种相似度比春季高,春季在生物量和丰度水平上均比秋季低。研究表明,舟山群岛外海域的春季鱼类群落结构可能处于未受干扰状态,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可能处于严重干扰状态。

    • 斜带石斑鱼甘露糖受体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功能

      2021, 45(8):1279-1295. DOI: 10.11964/jfc.20200812385

      摘要 (564) HTML (0) PDF 6.85 M (19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斜带石斑鱼甘露糖受体(Epinephelus coioides mannose receptor, EcMR)在抗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virus,RGNNV)感染中的免疫功能,实验成功克隆与表达了EcMR。结果显示,EcMR cDNA全长4 793 bp,共编码1 446 个氨基酸。EcMR的蛋白结构域包括1个信号肽(signal peptide)、1 个富含蓖麻类β型三叶草结构域(RICIN)、1个Ⅱ型纤维连接蛋白结构域(FN Ⅱ)、8个串联的C-型凝集素样结构域(CLECTs)以及1个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region)。实时定量PCR(q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IF)分析结果显示,EcMR在斜带石斑鱼的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顺序为鳃>头肾>脑>脾脏>肝脏>外周血>心脏>肌肉。在研究EcMR是否参与RGNNV入侵过程中时发现,RGNNV可以在GF-1细胞系中快速增殖,同时显著激活EcMR的表达。为进一步探究RGNNV对GF-1细胞系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双染色法检测了RGNNV感染GF-1细胞系后的细胞凋亡情况,研究表明,RGNNV感染可以促进GF-1细胞系的凋亡,并且细胞凋亡率随着RGNNV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加。同时,qRT-PCR和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RGNNV的感染可以显著促进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以及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酶活性水平。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克隆了EcMR,并揭示了其在RGNNV入侵过程中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将为石斑鱼病毒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 莱州湾4种大型甲壳类的空间与营养生态位

      2021, 45(8):1384-1394. DOI: 10.11964/jfc.20200812378

      摘要 (528) HTML (0) PDF 5.83 M (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2010—2019年夏季莱州湾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4种大型甲壳类(中国明对虾、三疣梭子蟹、日本蟳和口虾蛄)的优势度、种间联结、空间生态位特征,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数据分析了4种大型甲壳类的营养级、营养生态位与摄食来源。结果显示,口虾蛄、日本蟳是目前莱州湾夏季甲壳类最主要的优势种,放流种类中国明对虾、三疣梭子蟹为群落的重要种;4种大型甲壳类的种间联结性不强,显著正联结主要出现于中国明对虾与其他三者之间;日本蟳空间生态位宽度最高(2.45),口虾蛄(2.13)次之,中国明对虾(1.92)和三疣梭子蟹(1.93)较低;生态位重叠较高主要发生于中国明对虾与其他3种之间;4种大型甲壳类营养级相近(3.02~3.28),中国明对虾生态位总面积最大,三疣梭子蟹与日本蟳、口虾蛄的生态位总面积相近,三疣梭子蟹和日本蟳的营养生态位重叠较高;摄食来源分析表明,中国明对虾摄食双壳类比例更高,其他3种摄食来源同质化程度较高。目前莱州湾三疣梭子蟹和中国明对虾的优势度低于口虾蛄和日本蟳,表明增殖放流虽然扩大了三疣梭子蟹和中国明对虾的种群规模,但尚未较大程度改变甲壳类群落结构。综合4种甲壳类的群落地位、种间联结性、空间生态位宽度与重叠、营养级与营养生态位以及摄食来源的研究结果,中国明对虾与其他三者竞争相对较小,而三疣梭子蟹与日本蟳、口虾蛄竞争较大。为最大程度发挥增殖效益,建议在确定放流地点和放流数量时,应着重考虑相近生态位物种对放流物种的竞争和限制。

    • 长江口崇明东滩夏秋季仔稚鱼的空间分布

      2021, 45(8):1395-1405. DOI: 10.11964/jfc.20200412230

      摘要 (649) HTML (0) PDF 6.07 M (8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8年6月(夏)和9月(秋),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水域的14个站位点的表层,运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口径1.3 m,网目0.5 mm)水平船拖10 min采集仔稚鱼,实时采集水柱环境参数包括温度(SST)、盐度(SSS)、浊度(TUR)、深度(DEP)和叶绿素a(SSC),探讨该水域仔稚鱼的分布和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8网次共采集到仔稚鱼10925尾。其中淡水型鱼类22种(42%),河口型(半咸水)鱼类19种(37%),沿岸型鱼类7种(13%)和近海型鱼类4种(8%)。鲤科为14种(27%);虾虎鱼科12种(23%);鳀科及银鱼科均为5种(10%)。以大于5%为优势种,凤鲚占总渔获量的21.51%、刀鲚(18.11%)、贝氏䱗(16.34%)、银飘鱼(10.82%)和斑尾刺虾虎鱼(9.38%)。在采集的所有仔稚鱼中,前弯曲期仔鱼数量最多,约占总数量的76.49%,弯曲期仔鱼11.94%,后弯曲期仔鱼8.01%,稚鱼3.43%,卵黄囊仔鱼仅出现在6月,占总渔获量的0.13%。前弯曲期仔鱼与弯曲期仔鱼的密度随着季节的更替呈下降趋势,后弯曲期仔鱼密度呈上升趋势。夏季仔稚鱼的物种数、个体总数及密度都比秋季多。研究表明,长江口崇明东滩鱼类可以分为两支,淡水种生态群落和半咸水生态群落。

    • 中华鲟ASDIGIRRASTRAF6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2021, 45(8):1296-1306. DOI: 10.11964/jfc.20200812383

      摘要 (725) HTML (0) PDF 5.90 M (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华鲟是处在硬骨鱼类与软骨鱼类之间的中国古老的珍稀鱼类之一,但在人工繁殖和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同疾病的危害,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其免疫调控,为其疾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单个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分子(SIGIRR)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是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的2个重要的信号转导元件。本研究鉴定了中华鲟的SIGIRRTRAF6的同源物,分别命名为ASDIGIRR (Acipenser sinensis DIGIRR)和ASTRAF6 (A. sinensis TRAF6),并研究它们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和Poly(I:C)诱导后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ASDIGIRRASTRAF6在健康鲟的10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分别在肠道和头肾组织中表达量最高;用Poly (I:C)孵育中华鲟脾脏细胞后,ASDIGIRR在3 h时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在6 h时恢复至正常水平,后在24 h显著上调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下调,至48 h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STRAF6在6 h达到最高表达量,维持到24 h后再下调,48 h时下降至最低水平。研究表明,ASDIGIRRASTRAF6在中华鲟抵御病原入侵的免疫防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