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42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18, 42(7):0-0. DOI: 10.11964/jfc.2018070

      摘要 (1217) HTML (0) PDF 301.59 K (1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论文
    • 高温下芽孢杆菌对坛紫菜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2018, 42(7):1009-1018. DOI: 10.11964/jfc.20170810933

      摘要 (1444) HTML (868) PDF 960.71 K (2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坛紫菜是我国东海区栽培的重要经济海藻,其生长适温为20 ℃,极限高温为29 ℃。高温和病原菌均会导致坛紫菜生长受抑、藻体病烂。为研究高温下藻际微生物对坛紫菜生长的影响,本文以坛紫菜叶状体和藻际芽孢杆菌(实验证明该菌株在20 ℃下为紫菜的益生菌)为材料,检测了在28 ℃下藻际芽孢杆菌对坛紫菜相对生长率(RGR),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藻胆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28 ℃下,在实验初始阶段,菌藻共培养组坛紫菜比纯培养对照组有较高的RGR,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组的RGR无显著性差异;4 d后两组坛紫菜均出现腐烂,菌藻共培养组的藻体腐烂程度更为剧烈;培养24 h后,菌藻共培养组的SOD、POD活性和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Pro显著低于对照组;共培养组中,坛紫菜的藻胆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研究表明,28 ℃下,虽然在短期内藻际芽孢杆菌会促进坛紫菜的生长,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反而不利于坛紫菜的生长,且加剧活性氧和渗透压胁迫,表明该菌的生态功能因环境变化而发生了改变。

    • 四种锌源对珍珠龙胆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以及矿物元素沉积的影响

      2018, 42(7):1111-1123. DOI: 10.11964/jfc.20170610855

      摘要 (1470) HTML (696) PDF 762.71 K (1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硫酸锌(ZnSO4·7H2O)、碱式硫酸锌[ZnSO4·3Zn(OH)2·5H2O]、甘氨酸锌(C4H8N2O4Zn)和羟基蛋氨酸锌(C5H11NO6S2Zn)对珍珠龙胆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能力、肠道发育以及脊椎骨矿物元素沉积的影响,实验选取体质量为(11.00±0.12) g珍珠龙胆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添加ZnSO4·7H2O、ZnSO4·3Zn(OH)2·5H2O、C4H8N2O4Zn和C5H11NO6S2Zn,记作ZnSO4、Zn4(OH)6SO4、Zn-Gly和Zn-MHA,使饲料锌水平分别为118.85、116.92、120.66、119.23 mg/kg,制成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饲养8周。结果显示,Zn4(OH)6SO4、Zn-Gly和Zn-MHA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ZnSO4组。Zn4(OH)6SO4、Zn-Gly、Zn-MHA组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ZnSO4组。Zn-Gly、Zn-MHA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ZnSO4和Zn4(OH)6SO4组,Zn-MHA组CuZn-SOD和T-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与ZnSO4相比,Zn4(OH)6SO4、Zn-Gly和Zn-MHA均显著提高了前肠和中肠的皱襞厚度;Zn-Gly和Zn-MHA组后肠肌层显著厚于ZnSO4和Zn4(OH)6SO4组。Zn-Gly组珍珠龙胆脊椎骨Fe和Mn含量显著高于ZnSO4组。相对于ZnSO4,以增重率和肝脏CuZn-SOD含量为评价指标时,Zn4(OH)6SO4、Zn-Gly和Zn-MHA的相对生物学效价(RBV)分别为119.15%、110.90%,118.43%、113.58%和122.45%、130.84%。研究表明,与ZnSO4相比,Zn4(OH)6SO4能够显著提高珍珠龙胆幼鱼的生长性能,提高肝脏SOD活性,增强脊椎骨中Fe的沉积;Zn-Gly和Zn-MHA能够显著提高珍珠龙胆幼鱼的生长性能,促进肠道发育,调节脊椎骨矿物元素沉积。

    • 龙须菜苯丙烷类抑藻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其对6种赤潮微藻的抑藻活性

      2018, 42(7):1019-1025. DOI: 10.11964/jfc.20170310769

      摘要 (1424) HTML (763) PDF 879.04 K (15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溶剂浸提、液液萃取、硅胶柱层析和硅胶薄层层析等分离方法以及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技术,初次从龙须菜中纯化得到4种苯丙烷类化合物:邻苯二丙酸、gossonorol、7,10-epoxy-ar-bisabol-11-ol和对羟基苯乙醇,并进一步分析了此4种苯丙烷类化合物对强壮前沟藻、赤潮异弯藻、米氏凯伦藻、球形棕囊藻、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对以上6种赤潮微藻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其中,邻苯二丙酸、gossonorol和对羟基苯乙醇表现出更为广泛的抑藻活性。比较此4种苯丙烷类化合物和重铬酸钾对赤潮微藻生长的半抑制效应浓度EC50-96 h,发现邻苯二丙酸对强壮前沟藻、赤潮异弯藻和球形棕囊藻,gossonorol和羟基苯乙醇对赤潮异弯藻和球形棕囊藻,7,10-epoxy-ar-bisabol-11-ol对赤潮异弯藻和米氏凯伦藻在生长抑制方面比重铬酸钾更具有优势。

    • 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WM-1发酵条件优化

      2018, 42(7):1124-1131. DOI: 10.11964/jfc.20161210661

      摘要 (1343) HTML (1144) PDF 770.92 K (1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优化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WM-1的发酵条件,获得抑菌物质产生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本实验以嗜水气单胞菌为指示菌,以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设计,对菌株WM-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菌株WM-1最适发酵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1.0%、牛肉膏1.5%、硫酸镁0.07%、磷酸氢二钾0.05%;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5、培养温度30 ℃、装液量20%、摇床转速210 r/min、培养时间48 h。在最适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下,菌株WM-1发酵液抑菌圈直径达(22.5±0.50) mm,抑菌活性比优化前提高了40.6%。本研究为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材料、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应用于嗜水气单胞菌的生物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 柘林湾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

      2018, 42(7):1026-1039. DOI: 10.11964/jfc.20170410814

      摘要 (1622) HTML (726) PDF 1.11 M (1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洋牧场是由多个功能区组成的生态系统工程,不同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和食物网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研究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有助于了解功能区之间生态系统差异。实验通过对南澳柘林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环境调查,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进行比较,并借助SIBER对稳定同位素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洋牧场调查共采获生物种类78种,其中,消费者的δ13C比值介于–19.94‰~–13.62‰,δ15N比值介于8.78‰~15.29‰,营养级范围介于1.73~3.64。不同功能区同位素数据对比表明,人工鱼礁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食物网结构较为复杂;海藻增殖区中生物生态位分布最广,营养冗余程度较高;贝类增殖区生物生态位较窄,营养级分布较为集中。在不同功能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对比中,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最佳,海藻增殖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 一株虹鳟源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2018, 42(7):1132-1139. DOI: 10.11964/jfc.20160810519

      摘要 (1505) HTML (852) PDF 884.64 K (15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引起四川石棉某养殖场饲养的虹鳟患病死亡的病原体,实验对自然发病虹鳟进行大体病变观察并对其病原体进行分离,通过人工感染实验及多重RT-PCR鉴定确定病原体WZ160509,并对病原体的主要结构蛋白VP2进行扩增分析,同时对病变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患病鱼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体表发黑,腹部膨大,挤压腹部可见肛门喷射淡黄色黏液便;剖检可见肝脏、肾脏苍白;肠道内无食物,内积黄色黏液。将患病虹鳟组织匀浆液无菌接种虹鳟鱼生殖腺细胞系(rainbow trout gonad cell line,RTG-2)细胞,盲传3代均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人工感染实验显示死亡率高达90%,并出现与自然患病鱼相同的症状。多重RT-PCR检测发现,自然发病鱼、人工感染鱼以及病变RTG-2细胞均为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 virus,IPNV)阳性,其主要结构蛋白VP2基因与美国分离株基因组1型聚为一支,且同源性分析表明,WZ160509-VP2与IPNV-VP2(AY026345)的同源性最高,序列一致性为95.8%。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患病鱼胰腺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肝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肾小球轻度炎症,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肾小囊腔内有红色絮状蛋白类物质渗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研究表明,从该养殖场患病虹鳟中分离到的病毒为IPNV。

    • 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冗余度

      2018, 42(7):1040-1049. DOI: 10.11964/jfc.20171111037

      摘要 (1523) HTML (952) PDF 1.45 M (1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影响着海洋鱼类群落动态及其稳定性。为深入研究海州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变化,根据2011年、2013—2016年春、秋两季在该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结构冗余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海州湾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结构冗余度。结果显示,海州湾及邻近海域春、秋季鱼类均可划分为南北两个群落。春季北部群落的典型种包括方氏云鳚、细纹狮子鱼、黄鮟鱇和大泷六线鱼;南部群落的典型种为小黄鱼、短吻红舌鳎、方氏云鳚和星康吉鳗。秋季北部群落的典型种为棘绿鳍鱼、长蛇鲻和星康吉鳗;南部群落典型种包括短吻红舌鳎、棘头梅童鱼、鮸、矛尾虾虎鱼、小黄鱼和皮氏叫姑鱼。春、秋季鱼类群落响应单元数均为1,群落结构冗余度水平低;响应单元中种类与南、北鱼类群落典型种组成相似,表明海州湾春、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特征主要受方氏云鳚、细纹狮子鱼、小黄鱼、棘绿鳍鱼和长蛇鲻等少数种类决定。决定海州湾及邻近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的可替代种类较少,当主要种类受损时,群落结构会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较低。

    • 植物精油对冷藏大黄鱼优势腐败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2018, 42(7):1140-1153. DOI: 10.11964/jfc.20170310732

      摘要 (1424) HTML (681) PDF 1.23 M (16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天然植物精油对冷藏大黄鱼贮藏过程中优势腐败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实验首先对冷藏大黄鱼的优势腐败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实验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4种植物精油或其组分对腐败菌株的抑菌活性;在阐明植物精油抗菌活性的基础上,再对植物精油处理后的大黄鱼气味进行感官可接受度检验,以筛选出具有高效抗菌活性和良好感官接受性的精油保鲜剂;实验通过细菌形态扫描电镜观察、胞内乳酸脱氢酶及核酸释放研究山苍子精油对不同腐败菌株的膜损伤作用,以初步阐明其抗菌机制;最后,通过检测微生物数量、产硫菌数量、挥发性盐基氮(TVB-N)及组胺含量变化来考察山苍子精油对冷藏大黄鱼潜在的保鲜效果;从冷藏大黄鱼中分离得到6株优势腐败菌,分别为腐败希瓦氏菌4株,热杀索丝菌1株,温和气单胞菌1株;14种植物精油对腐败菌株具有不同抑制活性,其中肉桂醛抑菌活性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 μL/mL,其次为丁香酚、百里香酚、柠檬醛、柠檬草及山苍子精油,最低抑菌浓度均 ≤ 0.5 μL/mL;丁香酚、百里香酚、柠檬醛、柠檬草及山苍子精油使用后未导致大黄鱼气味的感官劣化,且可矫正大黄鱼肉的腥味;山苍子精油可破坏腐败菌株的细胞膜,并导致胞内蛋白酶和核酸外泄。经4 μL/mL山苍子精油处理后,冷藏过程中大黄鱼片的菌落总数、产硫菌数、TVB-N及组胺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肉桂醛、丁香酚、百里香酚、柠檬醛、柠檬草及山苍子精油对大黄鱼特定腐败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芳香酚和富含柠檬醛的精油使用后不影响大黄鱼的感官接受性,有望作为天然保鲜剂用于冷藏海产品的保鲜。

    • 秋季我国近海不同海域短蛸角质颚形态学研究

      2018, 42(7):1050-1059. DOI: 10.11964/jfc.20170310738

      摘要 (1351) HTML (732) PDF 743.89 K (1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2015年10—11月在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渔业生产期间采集的393尾短蛸样本,通过标准化方法对不同海域短蛸的10项角质颚形态值进行了差异性分析,同时建立判别函数以区分不同群体。结果显示,东海和黄海样本短蛸个体大小较为类似,南海个体明显较小;经角质颚形态值标准化处理,南海海域个体的角质颚形态比其他2个海域更小;方差分析显示,3个海域短蛸角质颚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除了下翼长外,东海与黄海个体的角质颚形态值均不存在差异,而南海与其他2个海域的角质颚形态值均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第一主成分因子均为下颚形态值,第二、第三主成分均为上颚形态值;通过逐步判别分析,选取了6项角质颚形态值建立判别函数,判别正确率在80%以上;回归树分析结果发现,短蛸的下颚形态值(下头盖长和下翼长)能够更快速地辨别不同海域的短蛸。研究表明,因摄食和栖息环境的不同,不同海域短蛸角质颚形态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可通过角质颚的形态来判别短蛸的种群。

    • 捕捞数据不确定下蓝点马鲛渔业管理策略评估

      2018, 42(7):1154-1167. DOI: 10.11964/jfc.20170310749

      摘要 (1405) HTML (713) PDF 2.49 M (1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蓝点马鲛是黄渤海的主要经济鱼种,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评估其资源水平和种群状态对于资源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渔业资源评估方法对数据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蓝点马鲛渔业缺乏相关数据,特别是捕捞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尤为明显,其平均水平和变化趋势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统计上表现为观测数据的误差和偏差,对渔业评估和管理造成了障碍。本研究采用输出控制和输入控制两类共6种基于有限数据的渔业管理规程(MP)对蓝点马鲛进行了资源评估,针对捕捞观测数据的误差和偏差对这6种MP进行了不确定分析和管理策略评价。结果显示,输出控制MP中稳定捕捞法(CC4)、最大可持续剩余产量捕捞趋势法(SPMSY)和平均渔获量法(AvC)受到渔获量观测偏差和误差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时滞差分资源评估法(DD)对渔获量的不确定性响应相对较弱,更适用于蓝点马鲛等渔获量数据不确定性较大的渔业。根据敏感性分析发现该类MP对最大可持续生物量与未开发的生物量的比值、补充关系的陡度、最大可持续捕捞死亡率与自然死亡率的比值以及最大可持续捕捞死亡率等参数均较为敏感。而输入控制类MP最小体长法(minlenLopt1)及75%捕捞努力量法(curE75)对渔获量的不确定性响应不明显,对操控模型中各参数敏感程度较低。本研究指出输入控制MP不易受到观测误差和观测偏差的影响,而输出控制MP对观测误差有不同程度的响应。本研究使用管理策略评估综合比较两类MP,认为curE75对于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两个方面有着最好的权衡。

    • 东海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分布

      2018, 42(7):1060-1076. DOI: 10.11964/jfc.20170610881

      摘要 (1725) HTML (700) PDF 1.27 M (17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东海近岸海域浮游动物时空分布特征,根据2013年5月(春季)、8月(夏季)和12月(冬季)东海近岸海域3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春季、夏季和冬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与生物量、优势种季节变化及生态类群。结果显示,3个航次共鉴定浮游动物108种(含未定种),浮游幼体14类,隶属于7门15大类,其中桡足类和水母类的种类和数量占绝对优势,桡足类为最优势类群,共47种,占总种数的43.52%,水母类共19种,占总种数的17.59%。浮游动物种类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夏季种类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各季节浮游动物种类数目与纬度呈负相关。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与平均生物量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其中平均丰度与平均生物量冬季最低,平均生物量夏季最高,平均丰度春季最高。根据浮游动物对水文环境条件耐受性和生活海区的差异性将浮游动物群落分为6个生态类群:近岸低盐种、广温广盐种、高温高盐种、近岸暖温种、暖水种和大洋广布种。其中东海北部近岸海域春、冬季近岸低盐种和广温广盐种占绝对优势,夏季暖水性种群所占比例高;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暖水性种群在春、夏、冬三季中均占主导地位;东海中南部近岸海域春、冬季暖水性种群占绝对优势,但夏季高温高盐种、大洋广布种优势明显。各季节中华哲水蚤均为优势种,但其他优势种季节更替较明显,其中春、夏两季优势种更替率为90.9%,夏、秋两季为50%。

    • 坛紫菜自由丝状体响应琼胶寡糖的激发

      2018, 42(7):1077-1084. DOI: 10.11964/jfc.20171010994

      摘要 (1627) HTML (920) PDF 938.30 K (1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琼胶寡糖对坛紫菜自由丝状体藻丝生长和壳孢子囊枝形成的激发的影响,实验采用琼胶寡糖激发坛紫菜自由丝状体,以液相氧电极检测坛紫菜丝状体净光合放氧速率的变化;以对羟基苯乙酸(POHPAA)化学发光法检测坛紫菜丝状体的H2O2释放量;利用LC-MS检测红藻糖苷含量变化;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坛紫菜丝状体H2O2产生相关基因(PhrbohPhSOD)和红藻糖苷合成相关基因(Phnho1、PhgpdhPhtps)的表达情况;并利用显微镜观察法检测壳孢子囊枝数量的变化。结果发现,琼胶寡糖能够激发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系列响应,表现在净光合放氧速率以及光合同化产物红藻糖苷的含量和生物合成出现增加;H2O2释放量持续增加,与产生H2O2相关的2个酶基因PhrbohPhSOD的表达增强。此外,琼胶寡糖也能够促进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发育,在培养第30天时,琼胶寡糖处理组的壳孢子囊枝形成率达到59%,显著高于对照组46%。综上所述,琼胶寡糖能够增加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光合速率和光合同化产物,并通过形成H2O2的酶的表达来诱导活性氧的释放;琼胶寡糖还能促进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繁殖发育。

    • 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杂交“云龙斑”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2018, 42(7):1085-1093. DOI: 10.11964/jfc.20171011001

      摘要 (1580) HTML (877) PDF 522.65 K (1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杂交“云龙斑”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品质评价,为其种质营养学鉴定及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采用常规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3种石斑鱼肌肉中的水分、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以及氨基酸、脂肪酸和10种矿物元素的组成与含量进行了测定和评价。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杂交“云龙斑”石斑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9.6%、18.4%和19.4%;3种石斑鱼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指数、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5.54%、14.72%、15.99%)、(6.86%、6.41%、7.04%)、(75.19、74.93、77.96)和(5.57%、5.3%、5.73%)。3种石斑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2%、10.1%和4.5%,脂肪酸种类丰富,并且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比例符合理想脂肪酸的标准。3种石斑鱼肌肉中矿物元素种类丰富,5种常量元素K、Ca、Na、Mg、P和5种微量元素Fe、Mn、Cu、Zn、Se均有检出,其中杂交“云龙斑”的Na、K、Cu含量略高,另外几种矿物元素含量居于父母本之间。研究表明,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杂交“云龙斑”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宜,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是优质的蛋白源,同时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且矿物元素种类齐全,是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其中杂交“云龙斑”在一些营养指标中明显高于其父母本,显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

    • 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018, 42(7):1094-1110. DOI: 10.11964/jfc.20170310739

      摘要 (1569) HTML (757) PDF 681.97 K (1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实验配制了4种分别添加有椰子油(CO)、苏子油(PO)、葵花籽油(SO)、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的等氮等脂的饲料,喂养平均初始体质量为(1.52±0.00) g的黄颡鱼幼鱼。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影响,对饲料系数(FCR)影响显著,各组SR均在95%以上。各组间的肝体比(HSI)、肥满度(CF)均有显著性差异,而脏体比(VSI)和肠脂比(IPR)无显著性差异。HSI和CF均以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最高,葵花籽油(SO)组最低。黄颡鱼的鱼体水分、粗蛋白和灰分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而椰子油(CO)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为10.51%,剩余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饲料中脂肪源对黄颡鱼肌肉、肝脏组织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显著,并且肌肉和肝脏中脂肪酸含量变化与饲料中相应脂肪酸含量变化基本一致,椰子油(CO)组组织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苏子油(PO)组组织中亚麻酸(ALA)和n-3 PUFA含量最高,葵花籽油(SO)组组织中亚油酸(LA)和n-6 PUFA含量最高,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组织中脂肪酸较为均衡。黄颡鱼血清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白蛋白/球蛋白(A/G)、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糖(GLU)、肌酸激酶(CK)含量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各组黄颡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有显著差异。椰子油(CO)组的SOD和GST活性最高,而MDA含量最低。研究表明,在添加豆油的基础上,椰子油、苏子油、葵花籽油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都可以用作黄颡鱼饲料的脂肪源;证实了鱼体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基本可以反映饲料脂肪酸组成,并且说明了黄颡鱼具有延长和去饱和ALA和LA的能力。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