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41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17, 41(3):0-0. DOI: 10.11964/jfc.20170300

      摘要 (1974) HTML (0) PDF 1.69 M (1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论文
    • 鲢顶流游泳速度与摆尾行为相关性分析

      2017, 41(3):401-406. DOI: 10.11964/jfc.20160610427

      摘要 (1977) HTML (699) PDF 2.54 M (17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鱼类的顶流游泳行为是过鱼设施水力学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获取鱼类在顶流游泳过程中的运动学参数将有助于研究目标鱼类的生理特性、游泳能力及其与水力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本研究以鲢为对象,通过行为学分析软件对鲢在顶流游泳状态下顶流静止和顶流前进的行为中,水流速度U、摆尾频率f、相对摆尾振幅A、绝对游泳速度V和游泳加速度a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鲢在顶流静止状态下,摆尾频率f与水流速度U呈现正相关性;相对摆尾振幅A为(0.0876±0.0098)BL,但与摆尾频率f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鲢在顶流前进状态下,不同水流速度U中摆尾频率f都要大于顶流静止状态下的摆尾频率,相对摆尾振幅A反而相差不大;摆尾频率f与绝对游泳速度V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但摆尾频率f与相对摆尾振幅A之间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鲢在顶流前进的过程中,游泳加速度a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的游泳加速度为0.02 g < a≤0.06 g(55.84%)。本研究主要在水槽中进行,流场环境比较单一,自然的流场环境相对复杂,复杂流场条件下鱼类行为与流场中水力因子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 刺参与红鳍东方鲀的生态混养效果

      2017, 41(3):407-414. DOI: 10.11964/jfc.20151110140

      摘要 (1940) HTML (898) PDF 1.96 M (1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丰富海参池塘养殖的混养种类,实验对刺参和红鳍东方鲀的生态混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00 d的混养实验,红鳍东方鲀平均日增重率为1.07 g/d,特定生长率为4.06%/d,混养组与单养组红鳍东方鲀没有显著差异;但混养条件下刺参的生长状况显著优于单养条件下刺参的生长状况。与红鳍东方鲀混养组刺参平均日增重率为(0.11±0.04)g/d,特定生长率为(0.67±0.20)%/d。单养组刺参平均日增重率为(0.04±0.02)g/d,特定生长率为(0.35±0.19)%/d。研究表明,刺参池塘混养红鳍东方鲀模式下,红鳍东方鲀在正常快速生长的同时,可以有效促进刺参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以为刺参池塘的生态复合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 日粮中鱼蛋白水解物对黄颡鱼生长、体成分和血清生理指标的影响

      2017, 41(3):415-427. DOI: 10.11964/jfc.20160710483

      摘要 (2003) HTML (907) PDF 640.72 K (19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鱼蛋白水解物对黄颡鱼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日本鳀粉为对照,以实用型黄颡鱼饲料配方模式为基础开展实验:①以30.5%鱼粉为对照(FM),在相同配方模式下,以6%鱼蛋白水解物(MPH6)替代20%的鱼粉;②以30.5%鱼粉为对照(FM),在无鱼粉日粮中分别添加3%(FPH3)、6%(FPH6)、12%(FPH12)鱼蛋白水解物;共设计5组等氮等能实验日粮,在池塘网箱中养殖黄颡鱼[初始体质量(30.08±0.35)g]60 d。结果显示:与FM相比,FPH12在SGR、FCR、PRR和FRR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而MPH6、FPH3、FPH6组SGR降低了15.45%~24.39%,FCR升高了32.14%~42.86%,MPH6、FPH6差异显著,在PRR和FRR方面,MPH6、FPH3、FPH6组PRR降低了21.11%~27.78%,MPH6组FRR降低了41.51%;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FPH3、FPH6、FPH12肌肉多种游离氨基酸水平显著高于FM,其中Thr、Val、His与其在日粮中的水平显著相关;FPH6组HSI显著低于FM,鱼蛋白水解物对CP、VSI、肠体比的影响不显著;血清AST、ALT、HDL、LDL、TP、CHOL、TG无显著差异,FPH3组ALB显著低于FM。研究表明:黄颡鱼日粮中,12%鱼蛋白水解物(干物质)与30.5%鱼粉在生长速度、饲料效率、血清生理指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等效性;过高的植物蛋白日粮影响了黄颡鱼的生产性能;饲喂鱼蛋白水解物日粮使黄颡鱼肌肉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升高,特别是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增加。

    • 5种鳎科鱼类核糖体ITS1序列比较

      2017, 41(3):321-329. DOI: 10.11964/jfc.20160410359

      摘要 (2705) HTML (990) PDF 1.43 M (19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核糖体基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严格遵循协同进化方式,但是在很多种类中都发现了明显的序列多态性,表明其是非协同进化。为了检测鳎科鱼类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1(ITS1)序列是否存在多态性,并探究其能否作为种类鉴定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克隆获得了5种鳎科鱼类共118条ITS1全序列。结果显示,眼斑豹鳎具有两种差异显著的片段类型,表明其在基因组中遵循非协同进化方式;而在其余4种鳎科鱼类中均没有发现序列多态性,表明其为协同进化。序列分析显示ITS1具有明显的种间长度异质性,最短的序列出现在蛾眉条鳎(412 bp),最长的为眼斑豹鳎(585 bp)。碱基分析显示ITS1序列在5种鳎科鱼类中都呈现出相同的趋势:C > G > A > T,且GC含量为69.5%,远高于AT含量。聚类分析显示除眼斑豹鳎外,所有鳎类均单独聚为一支,种类区分度非常明显,表明ITS1序列能够作为种类鉴定的分子标记。但是眼斑豹鳎的一个克隆和东方箬鳎聚为一支,这种序列多态性对种类鉴定产生了干扰,因此用具有多态的ITS1序列作为分子标记时一定要有足够的克隆数量,避免因数据不充分而得到不正确的结论。

    • 维生素C对急性低温胁迫下珍珠龙胆石斑鱼HPI轴及生理生化的调控

      2017, 41(3):428-437. DOI: 10.11964/jfc.20160210296

      摘要 (2314) HTML (818) PDF 2.22 M (18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初步探讨急性低温胁迫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VC)对珍珠龙胆石斑幼鱼HPI(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轴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调控作用,以初始体质量为(50.40±0.4)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为研究对象,配制VC含量分别为0、38、76、152、304 mg/kg的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在养殖12周后进行急性低温(17℃)胁迫实验。结果显示,D38组增重率显著高于D152和D304组。不同水平VC对幼鱼生长无显著作用;不同水平VC对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素(EPI)和皮质醇(cortisol)浓度均无显著性变化;D0和D38组皮质醇浓度应激后均显著高于应激前。血清T3浓度随VC水平增加呈上升趋势;T4浓度不受VC水平的影响。各组T3、T4浓度在应激前后无显著差异;血清TSH浓度随VC水平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应激后各组TSH浓度均显著高于应激前。各组间肝脏GCK和HK浓度均不受VC水平影响,除D76组外,其他各组应激后GCK浓度均显著低于应激前;D76组HK浓度应激前后差异显著。急性低温胁迫后,各组肝脏PEPCK浓度均低于应激前,其中D38和D304组应激前后差异显著。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VC对急性低温胁迫下珍珠龙胆石斑鱼HPI轴相关激素酶活性可进行调控,并对鱼体甲状腺体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使胁迫后的鱼体达到生理稳态平衡,增强鱼体耐受性。

    • 团头鲂耐低氧新品系雌核发育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2017, 41(3):330-338. DOI: 10.11964/jfc.20160410379

      摘要 (2071) HTML (698) PDF 846.25 K (19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指导团头鲂耐低氧群体的后续选育工作开展,利用筛选出的20对微卫星引物,比较分析了团头鲂耐低氧群体(TN)及其减数分裂(TNM)、有丝分裂(TNDH)雌核发育后代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团头鲂TN、TNM、TNDH及团头鲂“浦江1号”(TPJ1)对照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3.90、3.55、3.45、4.25,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7853、0.3934、0.2768、0.8075,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491、0.5563、0.4870、0.685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695、0.4796、0.4181、0.6105,TPJ1对照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TN群体较TPJ1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有所降低,但不存在显著差异,仍保持了较高的遗传杂合度,而2个雌核发育群体(TNM和TNDH)的遗传多样性显著低于TPJ1和TN群体,TNDH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显著低于TNM群体。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偏离指数也表明团头鲂TPJ1和TN群体出现杂合子过剩现象,而TNM、TNDH雌核发育群体则出现了杂合子缺失现象,纯合子比例高。聚类分析表明,TPJ1和TN群体聚类成一个分支,而TNM、TNDH雌核发育群体聚类成另一分支,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在TN群体中实施雌核发育可加速遗传物质的纯合,可用于团头鲂进一步耐低氧性状基因的纯化。

    • 胆碱对高脂胁迫的团头鲂肝脏抗氧化、组织结构和免疫力的影响

      2017, 41(3):438-447. DOI: 10.11964/jfc.20151010113

      摘要 (1949) HTML (846) PDF 2.09 M (1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初始体质量(42.20±0.34)g团头鲂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胆碱对高脂胁迫团头鲂肝脏抗氧化、组织结构和免疫力的影响。实验采用2×2因子设计方法,共配置2个脂肪水平(5%和15%)和2个胆碱水平(1200和2200 mg/kg)的等氮饲料4组。养殖实验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养殖周期为8周。养殖实验结束后进行血液和肝脏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等的检测分析,以及观察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当饲料中添加1200 mg/kg胆碱时,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团头鲂肝脏脂肪含量和甘油三酯浓度显著增加,而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则显著上升;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等显著升高;血液中白细胞数、溶菌酶活性、总蛋白和球蛋白水平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显著降低;超微结构观察到肝细胞中存在大量脂滴,伴随着细胞核变性、核膜残缺、线粒体水肿等异常现象。这些结果表明高脂日粮不仅导致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损伤,而且造成肝脏氧化应激和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在高脂饲料(15%脂肪)中添加2200 mg/kg胆碱,可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含量、血浆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肝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显著提高白细胞数和球蛋白水平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同时肝细胞形态及细胞器结构也趋于正常。研究表明,添加适量胆碱能够减少肝脏脂肪沉积,维持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并增强团头鲂抗氧化能力和机体免疫力,继而保持鱼体的健康。

    • 凡纳滨对虾引进群体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2017, 41(3):339-346. DOI: 10.11964/jfc.20140709398

      摘要 (2013) HTML (702) PDF 1.62 M (19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引进群体与国内养殖凡纳滨对虾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提高我国凡纳滨对虾种质改良效果,应用AFLP标记技术对国外引进群体和国内养殖凡纳滨对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7对AFLP引物组合对7个群体(4个引进群体,3个养殖群体)210个个体进行扩增,结果发现,7个群体在100~500 bp共检测到10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9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85.71%。4个引进群体(KONABA、SISMAN、OI、CHAI)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62.5%,57.29%,61.21%,61.46%;3个国内养殖群体(ZX、ZK、GDOU)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65.63%,61.46%,54.17%。7个群体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02,表明所检测的7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析显示,51.79%的变异来源于群体间,群体的平均ΦST值为0.518,表明凡纳滨对虾群体内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群体间相似性较大,且存在较强的基因交流。本研究可为我国凡纳滨对虾种质改良提供基础资料。

    • 香港牡蛎新型LRR受体克隆与功能分析

      2017, 41(3):347-357. DOI: 10.11964/jfc.20160510396

      摘要 (2098) HTML (880) PDF 3.90 M (15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亮氨酸富集重复(LRRs)是一种常见于膜上受体的多功能配体识别结构域,涉及机体发育、免疫应答及激素调控等重要生理过程。本实验通过基因克隆、序列比对分析、原位杂交、重组蛋白细胞体外处理等方法,对一种在胚胎发育时期显著高表达的香港牡蛎新型LRR受体进行了初步功能探究。SMART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该新型LRR受体膜外区除了LRRs结构域外还含有一个免疫球蛋白样(immunoglobulin-like)结构域,是典型的I型跨膜蛋白,将其命名为香港牡蛎含LRRs和IG-like结构域受体(ChLIGR)。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ChLIGR是含IG-like结构域LRR蛋白超家族中的新成员,其同源蛋白多见于软体动物,但功能均未被揭示。胚胎发育各时期表达谱与胚胎整体原位杂交结果一致表明ChLIGR在囊胚期显著高表达,而且表达信号富集于胚胎局部。联合ChLIGR表达调控区含ETS/AP-1组合调控位点的预测结果,提出ChLIGR参与胚胎原肠胚化相关上皮间质细胞转换过程的猜想。ChLIGR膜外区重组蛋白体外处理显著促进细胞迁移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为猜想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香港牡蛎新型LRR受体在囊胚期促进细胞迁移,介导胚胎原肠胚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 黄曲霉毒素B1对凡纳滨对虾幼虾肝胰腺抗氧化酶的损伤机制

      2017, 41(3):448-455. DOI: 10.11964/jfc.20160610438

      摘要 (1814) HTML (809) PDF 1.25 M (1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考察黄曲霉毒素B1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抗氧化酶的损伤机制,选取体质量为(0.3±0.02)g的凡纳滨对虾进行实验,实验组饲喂含2000 μg/kg AFB1的饲料,对照组饲喂无AFB1饲料,每组设3个平行,共养殖4周,每隔4天进行1次取样,测定肝胰腺抗氧化酶指标。结果显示,幼虾在摄入高浓度AFB1后,第8天实验组体内SOD显著低于对照组,连续饲喂2周后机体内的SOD活性显著下降,实验组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CAT活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的趋势,且每个阶段之间差异显著,20 d后虽有上升趋势,但与初始相比显著降低,第8天之后,实验组CAT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在第8、16和24天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GSH-Px活性整体均低于对照组,且机体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同时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在16 d后出现显著增加,同时实验组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继续呈现增加趋势。研究表明高浓度AFB1对凡纳滨对虾抗氧化酶的影响因酶种类而异,同时对肝胰腺的损伤持续增加,在4周内便会造成肝胰腺的严重损伤。

    • 蓝点马鲛鱼皮抗氧化肽段对H2O2诱导Caco-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7, 41(3):456-464. DOI: 10.11964/jfc.20160510410

      摘要 (2150) HTML (685) PDF 2.93 M (16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蓝点马鲛鱼皮抗氧化肽段(FractionⅡ,1~4 ku)对氧化损伤Caco-2细胞的保护作用。将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H2O2模型阴性对照组;H2O2+FractionⅡ低剂量组(10 μg/mL);H2O2+FractionⅡ中剂量组(50 μg/mL);H2O2+FractionⅡ高剂量组(100 μg/mL)。实验测定了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了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与模型阴性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的FractionⅡ能显著提高Caco-2细胞的存活率,SOD、CAT和GSH-Px活性;且明显降低了LDH活性和MDA含量。其中100 μg/mL的高剂量处理组细胞存活率达到了47.10%,SOD、CAT和GSH-Px酶活性分别为45.50、35.10和34.13 U/mg蛋白;LDH酶活性和MDA含量分别降低为20.93 U/mg蛋白和20.77 nmol/mg蛋白。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也证实,一定量的FractionⅡ对氧化应激导致的Caco-2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可见,蓝点马鲛鱼皮FractionⅡ对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中华鳑鲏皮肤细胞的分离及其细胞系的建立

      2017, 41(3):358-365. DOI: 10.11964/jfc.20161010567

      摘要 (2046) HTML (705) PDF 1.16 M (17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对传统酶消化法稍进行改进建立了中华鳑鲏皮肤细胞的分离方法,获得RSDCs株(系)以便用于后续关于中华鳑鲏体色细胞研究。结果显示,对中华鳑鲏抑菌暂养8~24 h后,0.25%胰酶-EDTA消化处理3~5 min,用手术刀片顺鳞片方向刮除鳞片,在体式显微镜下解剖获得鱼类皮肤,采用IV型胶原酶-胰酶联合消化皮肤获得单细胞;获得的RSDCs于28℃,5% CO2条件下进行培养,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测定绘制了RSDCs生长曲线;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RSDCs F0、F5和F10上皮标记物(Keratin 18和Vinculin A)和内皮标记物(Collagen I)的表达情况。成功分离获得RSDCs细胞株(系);RSDCs以1×104个/cm2接种,倍增时间为30 h左右,呈典型的“S”型,与贴壁细胞的体外增殖行为一致;RT-PCR结果显示,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上皮标记物表达呈现下降趋势,而内皮标记物表达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改良的酶消化法能够成功分离获得RSDCs株(系);获得RSDCs体外培养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与贴壁细胞的体外增殖行为一致;分离获得RSDCs由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构成,但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上皮细胞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

    • 菲律宾蛤仔寡肽抗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机制研究

      2017, 41(3):465-472. DOI: 10.11964/jfc.20160910529

      摘要 (1898) HTML (951) PDF 5.70 M (1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人工合成的菲律宾蛤仔寡肽体外抗前列腺癌细胞DU-145的活性及作用机制,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人工合成菲律宾蛤仔寡肽作用于DU-145细胞后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细胞色素C表达、caspase3、caspase9的变化,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DU-145细胞的抑制率逐步增高,当药物浓度为2.5 mg/mL时,24 h抑制率为49.9%±4.1%,72 h抑制率为97.2%±7.34%;Hoechst33258染色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加药组细胞出现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集和细胞核碎片化等细胞凋亡的典型特征,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凋亡的细胞逐渐增多;线粒体膜电位逐步下降;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药物作用后细胞内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减少,Bax/Bcl-2比值增加,Cyt-C、caspase-3、caspase-9表达增加,且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研究表明,人工合成菲律宾蛤仔寡肽能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DU-145凋亡,可能机制为上调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增加Bax/Bcl-2比值,诱导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促使Cyt-C转移并激活caspase家族发生级联反应。

    • 虎斑乌贼喷墨卵与正常卵的比较

      2017, 41(3):366-373. DOI: 10.11964/jfc.20160510421

      摘要 (2172) HTML (987) PDF 2.21 M (1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明虎斑乌贼喷墨卵对孵化及胚胎发育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实验研究了喷墨卵与正常卵的孵化率、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初孵幼体体质量,并比较了剥膜喷墨卵、剥膜正常卵、喷墨卵、正常卵4种类型卵的幼体生长和存活率。结果显示,虎斑乌贼喷墨卵和正常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喷墨卵的孵化率为90.1%±1.5%,正常卵的孵化率为87.9%±0.7%;两种卵的初孵幼体体质量也无显著差异,喷墨卵的初孵幼体体质量为(0.18±0.01)g,正常卵的初孵幼体体质量为(0.17±0.01)g;两种卵的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均无显著差异,喷墨卵的培育周期为(34.67±0.89)d,孵化周期为(14.33±0.44)d,而正常卵的培育周期为(35.33±0.44)d,孵化周期为(14.67±0.67)d。而剥膜喷墨卵、剥膜正常卵、喷墨卵、正常卵4种类型卵的幼体存活率差异显著,剥膜喷墨卵和剥膜正常卵的存活率明显小于喷墨卵和正常卵,而剥膜喷墨卵和剥膜正常卵之间、喷墨卵和正常卵之间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4种类型的幼体日均增长量和增重量差异显著,剥膜喷墨卵和剥膜正常卵的幼体日均增长量和增重量明显小于喷墨卵和正常卵,而剥膜喷墨卵和剥膜正常卵之间、喷墨卵和正常卵之间的幼体日均增长量和增重量无显著差异。

    • MHMWPE/iPP/EPDM渔用单丝的力学性能与动态力学行为

      2017, 41(3):473-479. DOI: 10.11964/jfc.20160110270

      摘要 (2025) HTML (854) PDF 2.13 M (1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中高分子量聚乙烯(MHMWPE)、等规聚丙烯(iPP)、乙丙橡胶(EPDM)进行熔融共混、纺制MHMWPE/iPP/EPDM渔用共混单丝,研究iPP和EPDM含量对共混单丝的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iPP或EPDM含量基本不会对共混单丝中MHMWPE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造成影响。共混单丝中iPP含量的增加使MHMWPE的结晶生长受阻,结晶度下降,α峰对应损耗因子峰值(tanδα)下降,α峰峰温(Tα)向高温移动。共混单丝中EPDM含量的增加使MHMWPE的结晶度下降,α转变移向低温,tanδα增加。研究表明,一定含量的iPP可有效改善共混单丝的力学性能,提高单丝的断裂强度和结节强度,EPDM的引入可进一步增加渔用单丝韧性和结节强度。

    • 盐度胁迫对三疣梭子蟹肌肉和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2017, 41(3):374-381. DOI: 10.11964/jfc.20160210281

      摘要 (1835) HTML (764) PDF 704.00 K (1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不同盐度环境下三疣梭子蟹肌肉和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s)的含量及浓度的变化规律,明确FAAs的组成以及在盐度适应中发挥的作用,丰富FAAs在甲壳动物盐度适应领域的研究,为后续分子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实验设定胁迫盐度分别为10、20、40、50,以正常海水(盐度33)为对照,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三疣梭子蟹血淋巴与肌肉组织中游离氨基酸的组分,分析不同盐度环境下三疣梭子蟹肌肉和血淋巴中FAAs的含量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正常海水中三疣梭子蟹血淋巴和肌肉中含量较高的FAAs主要为牛磺酸(Tau)、精氨酸(Arg)、甘氨酸(Gly)、脯氨酸(Pro)和丙氨酸(Ala)。盐度为10~50,梭子蟹肌肉和血淋巴总游离氨基酸(total free amino acid,TOFAA)的含量随盐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cal free amino acid,NEAA)的含量随盐度的升高而上升,而必需氨基酸(essentical free amino acid,EAA)的含量变化不显著,因此,TOFAA在渗透压调节方面的作用主要取决于NEAA。发挥主要渗透压调节作用的FAAs为脯氨酸(Pro)、丙氨酸(Ala)、甘氨酸(Gly)、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Ala、Gly、Asp、Glu属于鲜味氨基酸(taste amino acid,TAA),研究表明,NEAA中的TAA在渗透压调节方面作用显著,Pro含量的升高对TOFAA含量的增加作用显著,盐度为40~50尤甚,表明Pro在梭子蟹高渗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七星列岛海域春秋季游泳动物群落特征

      2017, 41(3):382-391. DOI: 10.11964/jfc.20160510387

      摘要 (2074) HTML (696) PDF 1.18 M (1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七星列岛海域的底拖网渔获物进行分析,研究七星列岛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生态位和群落结构特征,得出游泳动物共80种,隶属于3纲14目42科62属,其中鱼类52种,虾类13种,蟹类10种,头足类5种。秋季优势种有6种,春季有4种,共有种为三疣梭子蟹。两季物种多样性指数(H')、(D)、(J')均为中等水平。生态位数值较大的物种秋季有六指马鲅(10.51)、哈氏仿对虾(9.47)、海鳗(8.84)等,春季有火枪乌贼(8.93)、口虾蛄(8.51)、带鱼(7.94)等。聚类分析显示,两季物种站位均可分为3组,与NMDS分析结果一致。ABC曲线分析得出,W值秋季为0.052、春季为–0.059,均接近0。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组成以鱼类为主,虾类次之,头足类最少,优势种变化明显;哈氏仿对虾、海鳗、口虾蛄等低价值游泳动物资源生态位数值高,占据主要竞争地位;由于组内站位间物种组成和海域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两季物种站位间分组不受季节影响。ABC曲线分析显示该海域处于中度干扰状态。

    • 美国红鱼游泳体能分配模型及其在海区选址中的应用

      2017, 41(3):392-400. DOI: 10.11964/jfc.20160210294

      摘要 (1926) HTML (858) PDF 8.24 M (1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深水网箱养殖的美国红鱼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游泳时主要能量物质和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构建美国红鱼的游泳体能分配模型,最后结合特定的潮流规律,建立养殖海区最大潮流选择的理论方法。结果显示,美国红鱼游泳过程中,血糖浓度会显著提高,肌糖原有少量减少,肝糖原会显著降低,鱼类游泳接近疲劳时,肝糖原浓度亦接近耗尽;美国红鱼以较高速度游泳过程中,血乳酸和肌乳酸浓度会有较明显的增加,表明美国红鱼游泳过程伴随着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两种能量物质代谢过程。本实验提出以肝糖原浓度作为判定鱼类持续游泳能力的重要指标,并建立了基于肝糖原储能消耗的美国红鱼游泳体能分配模型。最后基于美国红鱼体能分配模型,结合养殖海区潮流规律,提出了美国红鱼养殖海区最大潮流流速选择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本实验提出的鱼类游泳体能分配模型构建方法以及鱼类养殖海区潮流选择论证方法,可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为深水网箱、浅海围网等海洋养殖模式的海区潮流选址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