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36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岱衢洋鱼类资源及其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2012, 36(4):601-607. DOI: 10.3724/SP.J.1231.2012.27650

      摘要 (2616) HTML (0) PDF 542.85 K (2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与2011年冬季(2月)对岱衢洋进行的共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对该海域的鱼类资源状况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所捕获的38种鱼分别隶属于1门2纲8目21科31属; 暖温性鱼类无论在种类数量还是生物量与尾数密度方面均居主导地位; 凤鲚四季均为该海域的优势种; 在时间分布上, 生物量与资源尾数密度均以夏季为最高, 而冬季则恰好相反, 且该两季的生物量与资源尾数密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另外, 在空间分布上, 生物量与尾数密度四季总体上均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 生物量与平均底层温度呈二次曲线相关(P<0.01); 春、秋两季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 D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H' )和Pielou均匀度指数( J' )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与东海近、外海海域鱼类群落的多样性比较, 岱衢洋的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 H' )较低。

    • 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副溶血弧菌感染下拟穴青蟹的基因差异表达

      2012, 36(4):503-508. DOI: 10.3724/SP.J.1231.2012.27717

      摘要 (3122) HTML (0) PDF 474.08 K (2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以实验室分离自汕头牛田洋青蟹养殖区的副溶血弧菌感染的健康拟穴青蟹,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感染前后拟穴青蟹肝脏组织基因的转录表达差异, 最终获得了23个差异片段, 其中20个片段成功测序。BLAST分析表明, 序列与已知功能基因具有同源性的有6个, 其中5个经real-time PCR重新验证为上调表达, 主要涉及参与能量代谢的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以及参与转运过程的精氨酰tRNA合成酶(arginyl-tRNA synthetase), 同时, 还有直接参与免疫防御反应的凝乳状蛋白酶(chymotrypsin-like proteinase)。另外, 8个差异片段与已知基因或序列无同源性。

    • 洞头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时空分布及其多样性

      2012, 36(4):608-614. DOI: 10.3724/SP.J.1231.2012.27684

      摘要 (3035) HTML (0) PDF 436.45 K (2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洞头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多样性, 分别于2006年秋季(10月)和2007年春季(4月)对洞头列岛4个断面开展了春秋航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72种, 包括软体动物44种, 甲壳动物13种, 藻类11种, 多毛类2种, 棘皮动物1种, 其它动物1种。从季节来看, 虽秋季航次的物种数(66种)稍高于春季(63种), 但平均生物量和丰度却都是春季航次(分别为1 129.23 g/m2、707 ind/m2)明显高于秋季航次(分别为576.98 g/m2、461 ind/m2)。各断面主要优势种为疣荔枝螺、日本笠藤壶和粒屋顶螺等, 它们占总生物量和丰度的60%以上。从多样性指数来看, 洞头列岛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73?0.47, 变化范围为0.83~2.10, 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为2.26?0.33, 变化范围为1.99~2.95, 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62?0.19, 变化范围为0.29~0.85, 辛普森优势度指数平均为0.70?0.18, 变化范围为0.36~0.87。综合以上结果发现, 洞头列岛各断面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 且物种多样性较差, 有向次生型群落结构演化的趋势, 主要原因是过度采捕、生境破碎等人为干扰过于严重导致的。

    • 鰤鱼诺卡氏菌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2012, 36(4):509-513. DOI: 10.3724/SP.J.1231.2012.27624

      摘要 (3149) HTML (0) PDF 345.42 K (2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GenBank中 鱼诺卡氏菌16S-23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 经反应体系优化后建立了检测 鱼诺卡氏菌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 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 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8; 溶解曲线分析显示产物为单一的特异峰; 检测灵敏度可达10?6 μg/μL的DNA含量, 与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麦氏弧菌不发生交叉反应, 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应用建立的方法在 鱼诺卡氏菌病爆发时期, 对16份鱼体组织、养殖水体、饲料等样品进行了检测, 结果7份为阳性, 与细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100%相符。既能检测发病鱼, 又能检出未发病且已感染的病鱼, 对病害的早期防控体现应用价值。结果表明, 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等优点, 可用于鱼类致病 鱼诺卡氏菌的快速检测。

    • 克氏原螯虾雄性生殖系统的超微结构

      2012, 36(4):514-521. DOI: 10.3724/SP.J.1231.2012.27704

      摘要 (2730) HTML (0) PDF 820.98 K (3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克氏原螯虾输精管的超微结构,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克氏原螯虾的精巢、输精管和精荚的显微结构, 并对精巢做了周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精巢由许多生精小囊和收集管组成, 其结构呈葡萄串状, 生殖细胞在生精小囊内发育成熟后由收集管输送到输精管; 输精管有左右两条, 相对于左侧输精管, 右侧输精管比其约长一半, 直径更大, 卷曲程度更高, 内容物含量更多, 分泌细胞内的内质网含量更丰富; 输精管根据形态不同分为前、中、后、生殖突4段, 前中段具有分泌精荚壁物质的功能, 后段具有储存、射出精荚的功能, 末端生殖突为输精管出口; 精荚呈长囊形或椭球形, 由精子团、精荚基质和两层精荚壁组成, 精子团偏向精荚一侧分布; 克氏原螯虾雄虾精巢在一周年中的5—8月和10月处于精子细胞期的生精小囊比例很高, 具有两个成熟时期。

    • 珠江中下游鳡鱼苗的发生及其与水文环境的关系

      2012, 36(4):615-622. DOI: 10.3724/SP.J.1231.2012.27436

      摘要 (2884) HTML (0) PDF 644.21 K (2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珠江中下游地区鳡资源状况, 为鱼类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2005年—2006年在西江肇庆江段, 通过弶网定点连续采样监测对珠江中下游鳡早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2006年珠江中下游鳡繁殖期跨度105 d, 鳡鱼苗集中出现在5—7月, 占鱼苗总量的0.29%。鳡鱼苗发育至眼黑期至卵黄吸尽期, 体全长(8.89?0.25) mm。鳡鱼苗密度和鱼苗总密度均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表现为晚上密度一般高于白天。鳡鱼苗密度与水温、上游干支流的径流量、水位的相关分析和交互协方差函数分析表明: 鳡鱼苗密度与官良水文站的径流量和水位呈显着相关关系(P<0.05, n=126), 罗定江是影响珠江中下游鳡鱼苗发生的主要河流之一。推测罗定江下游、罗定江口至梧州江段可能为珠江中下游鳡鱼的主要产卵场分布区域, 该区域鳡鱼产卵规模占珠江中下游鳡鱼苗总量的41.4%。

    • 重金属离子Cd2+对泥蚶鳃及肝脏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2012, 36(4):522-528. DOI: 10.3724/SP.J.1231.2012.27749

      摘要 (2980) HTML (0) PDF 872.80 K (2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镉(Cd)的各个不同暴毒浓度(5, 15, 45, 90 μg/L)对泥蚶鳃和肝脏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 及高浓度暴毒情况下对泥蚶鳃和肝脏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实验处理时间为96 h。结果发现, 随着暴毒浓度的升高, 鳃丝内腔隙肿胀, 内有血细胞堆积, 最后鳃丝出现断裂融合, 其上的呼吸上皮细胞脱落, 超微结构发现鳃上皮细胞中出现黑色嗜锇性物质, 且次级溶酶体和线粒体数量都增加, 最后细胞内出现空泡现象; Cd对肝脏显微结构的影响不大, 仅出现了黄色沉积物, 超微结构表明, 肝细胞内亦出现了嗜锇性物质, 次级溶酶体亦大量增加, 这些现象与鳃丝内出现的情况一致, 且肝细胞核还出现变形皱缩, 甚至产生空泡, 细胞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最为敏感的线粒体和内质网没有出现损伤现象, 研究推测可能是由于机体内Cd诱导产生的抗氧化活性酶作用的结果。

    • 基于单摄像机视频的鱼类三维自动跟踪方法初探

      2012, 36(4):623-628. DOI: 10.3724/SP.J.1231.2012.27439

      摘要 (3001) HTML (0) PDF 403.58 K (2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鱼类行为学数据的提取效率, 实验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摄像机的鱼类三维观测方法, 将防水镜面安装在实验用鱼缸上方, 模拟一台由上向下拍摄的摄像机, 实现了单摄像机三维成像。同时运用多目标跟踪的IMMJPDA(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 joint probabilistic data association)算法, 实现了鱼类运动的三维实时自动跟踪, 并通过摄像机倾斜矫正和摄像机标定提高了测量精度。通过对6条红鼻剪刀鱼的跟踪, 实验结果显示: 本方法可正确区分、提取和跟踪鱼群个体以及它们的镜像, 自动输出鱼的三维坐标、实时速度、方向等参数, 并生成完整的鱼类行为三维轨迹图。

    • 家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2012, 36(4):529-537. DOI: 10.3724/SP.J.1231.2012.27621

      摘要 (3481) HTML (0) PDF 481.76 K (3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 以评价不同比例的家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 幼虾生长性能、抗氧化以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960尾体质量为(0.56?0.03) 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6组, 分别投喂用家蝇蛆粉替代鱼粉的6种饲料, 替代比例(等蛋白替代)分别为0、20%、40%、60%、80%和100%, 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45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 G20~G60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WG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G80、G100组WGR显著降低(P<0.05)。除G40组外, 各替代组凡纳滨对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100组摄食量(FI)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当替代水平不超过60%时, 家蝇蛆粉对凡纳滨对虾的饲料系数(FCR)、蛋白质效率(PER)、蛋白质沉积率(PPV)和肝胰指数(HSI)影响不显著(P>0.05); 随替代水平的继续增加, FCR和HSI显著升高, PER和PPV显著降低(P<0.05)。替代组对虾肥满度(CF)和存活率(SR)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不显著(P>0.05)。随家蝇蛆粉替代水平的增加, 全虾粗蛋白、钙(Ca)和总磷(P)含量显著升高(P<0.05), 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 干物质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替代组对虾血清和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G80和G100组肝胰腺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酚氧化酶(PO)活性随家蝇蛆粉替代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 其中G20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肝胰腺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家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血细胞总数(THC)、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AKP活性和肝胰腺PO活性、NO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

    • >综述
    • 基于个体生态模型在渔业生态中应用研究进展

      2012, 36(4):629-640. DOI: 10.3724/SP.J.1231.2012.27661

      摘要 (3505) HTML (0) PDF 371.40 K (3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 基于个体的生态模型(individual-based model, IBM)被广泛应用到海洋生态环境中, 被认为可能是研究鱼类生态过程的唯一合理手段。基于个体生态模型以众多的生物个体为模拟对象, 考虑个体之间的差异、环境条件的时空变化对个体发育的影响,这一研究为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 以及资源补充量预测分析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IBM的基本概念, 以及在渔业上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总结了IBM在鱼类输运、生长死亡和捕食相关的应用研究现状以及IBM在渔业上未来发展趋势, 并对IBM在渔业上应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本论文的总结与分析将为国内开展我国近海鱼类早期生活史的研究, 以及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资源评估管理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 氨氮胁迫对青鱼幼鱼鳃丝Na+/K+-ATP酶、组织结构及血清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2, 36(4):538-545. DOI: 10.3724/SP.J.1231.2012.27713

      摘要 (3074) HTML (0) PDF 678.31 K (3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氨氮是诱发鱼病的主要环境因子, 以初始体质量(7.00?0.14) 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 研究氨氮胁迫对其鳃丝Na+/K+-ATP酶、组织结构及血清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低(对照组0 mg/L)、中(10 mg/L)和高(20 mg/L)3个氨氮浓度处理组, 将暂养在自然淡水(对照)中的青鱼幼鱼分别放入各实验梯度中, 进行0、6、12、24、48和96 h氨氮胁迫。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中、高氨氮组鳃丝Na+/K+-ATP酶活性分别在12 h和6 h 降至最低, 然后升高, 48 h达最大值, 96 h后与对照组水平相当。鳃组织光镜观察表明, 中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12 h有所增加, 24 h呼吸上皮细胞出现部分脱落, 96 h泌氯细胞出现空泡化, 部分鳃小片充血; 而高氨氮组鳃小片基部泌氯细胞数量6 h呈增加趋势, 12 h呼吸上皮细胞部分脱落, 24 h大面积脱落, 96 h鳃小片基部严重充血。血清皮质醇和血糖含量在胁迫12 h均升高至最大, 含量与氨氮浓度呈正相关, 48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下, 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中氨氮组12 h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而高氨氮组96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力12 h内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 48 h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前期, 血清总抗氧化力和谷胱甘肽均呈下降趋势, 丙二醛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呈升高趋势。谷胱甘肽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在96 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 而丙二醛96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高氨氮组总抗氧化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 氨氮胁迫初期, 鱼体抗氧化系统受到严重干扰。随着胁迫时间延长, 鱼体进行适应性生理调节, 但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 鳃组织已受到损伤。

    • 盐度升高对中华绒螯蟹几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2012, 36(4):546-552. DOI: 10.3724/SP.J.1231.2012.27707

      摘要 (2869) HTML (0) PDF 497.89 K (2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逐步增盐法, 结合生物酶学测定, 研究了从淡水升高盐度到 7、14、21、28和35对二秋龄雌、雄中华绒螯蟹血清总蛋白、氧合血蓝蛋白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 随着盐度的升高, 中华绒螯蟹的血清总蛋白、氧合血蓝蛋白含量逐渐降低; AKP活性先略升高, 而后逐渐降低; 与雄蟹的PO活力逐渐降低相比, 雌蟹的PO活力先降低, 当盐度高于21后维持稳定水平; SOD活性先略降低, 盐度高于21被激活。除SOD外, 雌蟹血清各测定指标均显著高于雄蟹(P<0.05)。研究结果表明, 盐度接近或超过28将显著影响中华绒螯蟹3种免疫酶的活性及总蛋白和氧合血蓝蛋白的含量, 进而影响其免疫防御能力。

    • 草鱼鱼鳞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部分生物学性能

      2012, 36(4):553-561. DOI: 10.3724/SP.J.1231.2012.27700

      摘要 (3070) HTML (0) PDF 718.82 K (28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草鱼鱼鳞为原料, 分别提取鱼鳞中的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酶溶性胶原蛋白(PSC), 着重开展了其包括热稳定性、体外酶降解性以及胶原海绵材料特性在内的相关研究, 并与哺乳动物来源的猪皮胶原(PC)相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制备所得的3种胶原蛋白均为典型的Ⅰ型胶原并具有完整的三螺旋结构; PC的热变性温度(41.6 ℃)明显高于ASC(34.8 ℃)和PSC(35.2 ℃); 3种胶原蛋白的体外酶降解性能受水解酶的种类、胶原蛋白提取方法、胶原蛋白来源、胶原蛋白受热历史以及蛋白的自组装程度影响。胶原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淡水鱼胶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解能力, 但胶原蛋白酶的降解能力最强; 相同条件下, 3种胶原蛋白体外酶降解率依次为ASC>PSC>PC; 经热变性处理后胶原蛋白的体外酶降解率明显提高而经体外自组装处理后其体外酶降解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 3种胶原样品冻干后得到的胶原海绵材料具有不同的机械性能和组织结构, ASC和PSC海绵是一种多孔但拉伸承受力较弱的海绵材料, 而PC则与之相反。

    • 浒苔对赤潮异湾藻的克生作用

      2012, 36(4):562-567. DOI: 10.3724/SP.J.1231.2012.27746

      摘要 (3165) HTML (0) PDF 372.49 K (2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浒苔对赤潮微藻—— 赤潮异湾藻生长的克生效应。结果表明, 浒苔新鲜组织对赤潮异湾藻的生长具有强烈的克生效应; 一次性添加浒苔培养过滤液对赤潮异湾藻生长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而半连续添加浒苔培养过滤液对赤潮异湾藻生长具有显著的克生作用; 浒苔干粉末和甲醇抽提液均对赤潮异湾藻的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抑制赤潮异湾藻生长的物质很可能更多地存在于浒苔组织内, 向环境中分泌的克生物质较少。因而, 克生物质的连续分泌是有效克制赤潮异湾藻生长的关键。同时, 克生作用存在着明显的浓度效应, 当抑制物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才表现出明显的克生作用, 在阈值之上浓度越高克生作用越强。

    • 人工湿地联合塘内设施调控生产性虾塘水环境的效果与技术

      2012, 36(4):568-575. DOI: 10.3724/SP.J.1231.2012.27762

      摘要 (2933) HTML (0) PDF 347.04 K (2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由表面流与水平潜流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联合使用塘内曝气增氧机与人工净化网调控生产性淡水对虾养殖塘水环境的效果与技术。养殖中后期(约60 d后), 湿地以1.65 m/d水力负荷, 3次循环处理虾塘废水, 有效调控虾塘水质, 确保养殖成功。结果表明湿地对废水中有害物质均可程度不等地去除, 蓝绿藻得以控制, 出口水 -N与BOD5分别为极显著(P<0.01)与显著(P<0.05)去除, 去除率与去除速率分别为72.6%, 0.467 g/(m2·d)与29.7%, 2.651 g/(m2·d), -P为41.7%, 0.022 g/(m2·d), TN为26.1%, 2.619 g / (m2?d), CODMn为15.9%, 3.738 g/(m2·d), -N去除率仅3.6%, 但去除速率较高[0.462 g/(m2·d)]。湿地静止4 d期间, 废水中 -N与 -N去除率达96.8%与93.3%, 均极显著去除(P<0.01)。养殖周期试验塘水化学指标均维持在虾安全生长范围内, 收获虾8.81 g, 9.36 cm; 对照塘因爆发蓝绿藻仅养殖60 d, 收获虾3.06 g, 6.54 cm。试验表明, 在不用药、不换水条件下, 联合塘内设施, 人工湿地以较高水力负荷与低频率运转可有效调控虾塘水质, 确保养殖成功。

    • 北部湾口眼镜鱼年龄与生长

      2012, 36(4):576-583. DOI: 10.3724/SP.J.1231.2012.27745

      摘要 (3100) HTML (0) PDF 705.50 K (2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 对北部湾口海域作业的灯光围网和拖网渔船渔获物中的眼镜鱼进行逐月(除6、7月)采样, 通过生物学测定(1 025尾)及292枚(雌性: 148枚, 雄性: 144枚)脊椎骨的年龄鉴定, 对眼镜鱼年龄和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眼镜鱼脊椎骨上的年轮由宽窄相间的明带和暗带组成, 边缘增长率 (marginal growth increment, MGI)计算结果显示年轮形成时间主要在8—10月, 同期性腺成熟指数 (gonadosomatic index, GSI)也最高, 表明年轮形成时间与繁殖期时间同步, 即1年1个年轮。北部湾口眼镜鱼GSI高峰期(8—10月)与中上层水温高峰趋势相符, 表明眼镜鱼的产卵高峰期与中上层水温关系密切。北部湾口灯光围网和拖网渔获物中眼镜鱼的年龄组成为雌性0+~5+龄6个年龄组、雄性0+~4+龄5个年龄组。雌雄个体间生长差异不显著, 叉长与体质量的关系为W=6.00×10-5L2.8415(n=1025, r2=0.94, P>0.05), 年龄生长方程为Lt=334.85[1-e-0.17(t+0.92)]。北部湾口眼镜鱼在3+龄之前生长迅速, 之后生长逐渐减缓。

    • 草鱼醛缩酶B基因部分序列的SNP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2012, 36(4):481-488. DOI: 10.3724/SP.J.1231.2012.27626

      摘要 (3223) HTML (0) PDF 476.45 K (30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佛山市白金水产良种选育场提供的草鱼EST库的醛缩酶B基因重叠群的2个Contig扩增该基因的序列片段, 采用直接测序法, 经过序列比对, 共筛到C+687G、C+1042A和A117C等3个颠换SNPs位点。C+687G位于醛缩酶B基因外显子6的63 bp处, 为同义突变; C+1042A位于外显子8的43 bp处, 为错义突变;A117C位于内含子7的117 bp处。采用Snapshot方法对同一群体的296尾草鱼的这3个SNPs位点进行检测和分型, 并统计基因型频率。3个SNPs位点中AA的频率分别为42.9%、32.8%、32.8%;AB的频率分别为42.9%、45.9%、45.6%;BB的频率分别为14.2%、21.3%、21.6%。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3个SNPs位点与草鱼体质量、体长等重要生长性状的关系, 关联分析结果显示, C+687G位点不同基因型只在体长/尾柄长比值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和体质量等重要生长性状不相关。A117C和C+1042A两个位点都在体质量等4个生长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将3个SNPs位点不同基因型两两位点组成3个组合的双倍型(都去掉了频率小于3%的组合), 结果显示, C+687G和A117C以及C+687G和C+1042A的2个组合分别组成的7种双倍型在体质量等5个生长性状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 A117C和C+1042A组成的3种双倍型在体质量、眼间距等2个生长性状上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认为, 可以考虑将草鱼醛缩酶B基因作为生长相关的候选基因, 用于草鱼的分子辅助育种。

    • 北部湾深水金线鱼种群参数的动态变化

      2012, 36(4):584-591. DOI: 10.3724/SP.J.1231.2012.27663

      摘要 (3371) HTML (0) PDF 509.75 K (26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1992年—1993年(1992年)、1997年—1999年(1997年)和2009年—2010年(2009年)北部湾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生物学资料, 对深水金线鱼群体组成、生长和死亡参数等种群生物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北部湾深水金线鱼的种群生物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种群趋向小型化和低龄化, 生长速度加快, 性成熟提前。平均体长从1992年138.25 mm下降到1997年的112.70 mm和2009年的118.28 mm, 相应地平均体质量分别为60.06 g、39.03 g和48.85 g。1992年、1997年和2009年间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渐近体长(L)、生长参数(k)和理论初始年龄(t0)分别为242.2 mm、0.39、-0.39; 220.4 mm、0.45、-0.35和235.5 mm、0.48、-0.32。体质量拐点年龄(tr)分别为从1992年2.19龄提前到1997年1.97龄和2009年1.86龄。50%性成熟体长(L50)则从1992年的128.6 mm下降到1997年116.5 mm和2009年的110.5 mm。1992年、1997年和2009年间的开发率(E)分别为0.57、0.62和0.58, 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北部湾深水金线鱼种群已处过度捕捞状态。深水金线鱼的种群参数的一系列变化表明, 在高捕捞强度的胁迫下, 深水金线鱼为延续种群, 其种群产生了适应性变化。

    • 吉富罗非鱼家系选育3代后形态性状变异及其对体质量的影响

      2012, 36(4):489-496. DOI: 10.3724/SP.J.1231.2012.27731

      摘要 (2709) HTML (0) PDF 344.73 K (2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吉富罗非鱼引进群体(P)及其家系选育第三代(F3)为实验对象, 测定了群体的体质量(Y)、体长(X1)、体宽(X2)、体高(X3)4个性状, 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 计算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 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对P和F3间形态性状及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1) 与亲本相比, F3体质量、体长、体宽和体高4项指标都有显著提高, 同时变异系数有一定下降, 体型趋于一致, 其中雌性变化较大。2) F3较P 3项形态性状指标对体质量影响最大者均由体高×体长变为体长。3) 与P相比, F3体长、体宽和体高3项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力有所下降。

    • 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研究

      2012, 36(4):592-600. DOI: 10.3724/SP.J.1231.2012.27718

      摘要 (2230) HTML (0) PDF 0.00 Byte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采用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并从不同的分类阶元上分析了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的多样性。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 和∧ ),目级和科级水平丰富度(R)以及目级和科级水平相似性系数(C)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指数。结果显示,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共记录鱼类20目110科206属,以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居绝对优势。采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分析,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5.5、10.30、14.85),(1.87、2.70)和(1.44),在目级水平上,比高纬度的东海陆架、大亚湾和东沙群岛海域高,并且与纬度梯度成反比,证明低纬度海域的鱼类分类多样性低,种类组成主要集中分布于较少数的分类类群。使用PRIMER5.2软件计算了平均分类差异指数△ 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 ,数值分别为65.8和110.0,其中△ 接近于东海陆架(65.7),高于东沙群岛(55.2)和大亚湾海域(62.2),说明大亚湾海域鱼类的亲缘关系接近于东海陆架海域鱼类,比东沙群岛和大亚湾海域鱼类的远。与三个海区的相似性系数比较结果显示,在目级和科级水平上,南沙群岛西南部陆架海域鱼类组成同大亚湾海域更为接近。

    • 牙鲆生长抑素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定位

      2012, 36(4):497-502. DOI: 10.3724/SP.J.1231.2012.27733

      摘要 (2842) HTML (0) PDF 562.13 K (2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RACE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克隆牙鲆生长抑素(SS)基因cDNA序列并且分析了其在仔鱼期的表达规律, 同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对牙鲆胃肠道和脑垂体等器官的生长抑素分泌细胞进行定位。最终获取包含完整编码区的牙鲆SS基因cDNA序列, 其编码区长为381 bp, 推测编码的蛋白质为126个氨基酸, 其前23个氨基酸为信号肽, 分子量为14.3 ku, 理论等电点为8.33。牙鲆仔鱼不同发育时期的SS基因表达量比较结果表明, 出膜后仔鱼体内SS基因表达不断增加, 到变态发育期变化不大, 变态后期又开始显著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 SS细胞存在于胃、胰腺和脑垂体中。在胃中, 生长抑素分泌细胞主要分布于胃上皮层; 在胰腺中, 生长抑素分泌细胞零散地分布, 血管周围较多; 在脑垂体中细胞密度高, 集中在腺垂体的周边区域。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