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34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凡纳滨对虾标准化生态养殖全程管理系统

      2010, 34(11):1704-1711. DOI: 10.3724/SP.J.1231.2010.06714

      摘要 (2854) HTML (0) PDF 1.20 M (2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阐述了基于Web的凡纳滨对虾标准化生态养殖全程管理系统的研发过程。该系统立足数字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国情,采用B/S系统结构、Windows 2000/2003 Server平台、SQL Server 2000数据库、ASP技术和Dreamwaver MX 2004开发环境;依据凡纳滨对虾标准化生态养殖生产工艺过程,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最终实现水产养殖环境、苗种放养、渔药使用、饲料投放和产品销售等环节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系统包括日常管理、基础信息、系统管理、个人工具、信息查询和报表打印等6大功能模块。广大养殖用户可借助覆盖全球的无线广域通信网络,使用架设在Internet上的管理系统,进行所辖池塘的日常生产信息维护。

    • 凡纳滨对虾养殖塘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

      2010, 34(11):1712-1718. DOI: 10.3724/SP.J.1231.2010.06912

      摘要 (2894) HTML (0) PDF 1.18 M (2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9年4-9月期间,对上海市奉贤区某凡纳滨对虾养殖场22个养殖池塘水体叶绿素a、水温、pH、溶解氧、透明度、悬浮物(SS)、总有机碳(TOC)、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Mn)等15项水质因子进行测定。取164组测定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叶绿素a与各项因子的相关性系数。分析结果显示,与叶绿素a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的水质因子为SS、TOC、BOD5、CODMn、TN、TP;呈显著正相关的为DO;而叶绿素a与透明度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与PO3-4-P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水温、pH、NO-2-N、 NO-3-N、NH3-N则未呈现显著相关性。根据多元线性回归选择自变量的原则,选择了TOC、TN、PO3-4-P和TP4项水质因子,建立了叶绿素a与4项水质因子的逐步回归模型:Chl.a =-0.054 5+0.0034 9 TOC+0.015 3 TN-0.418 PO3-4-P+0.276 TP(r=0.715 5)。利用偏回归系数检验各水质因子对叶绿素a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叶绿素a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TP、TOC、PO3-4-P和TN。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及水环境质量保护提供了依据。

    • 封闭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蛋白质的生态营养需要量

      2010, 34(11):1719-1727. DOI: 10.3724/SP.J.1231.2010.07025

      摘要 (2958) HTML (0) PDF 1.71 M (19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选用半滑舌鳎幼鱼(110±25)g,进行5×3双因素试验,即5种饲料蛋白质水平(43%、46%、49%、52%、56%,以A~E组表示)和3种饲喂饱食度水平(100%、90%、80%,以Ⅰ、Ⅱ、Ⅲ水平表示),分为1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试验期108 d。通过生长、水质、消化酶等指标测定,研究蛋白质营养与饱食度对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生长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 随蛋白质水平和饱食度升高,增重率显著提高(P<0.01),E组显著高于其它组13.75%~50.16%,Ⅰ水平比Ⅱ、Ⅲ水平分别显著提高7.57%、14.08%;E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它各组6.25%~27.44%(P<0.05),但饱食度对饲料系数的影响没有前者对其影响显著,Ⅰ与Ⅱ水平差异不显著,Ⅰ水平比Ⅲ水平显著高5%;鱼体氨氮、亚硝氮、总有害氮(氨氮+亚硝氮)的排泄率显著增加(P<0.01),C组(中蛋白水平)总有害氮比E、D组分别降低64.40%、54.50%,Ⅰ水平分别比Ⅱ、Ⅲ 水平极显著高17.8%、29.2%;(2) 随蛋白水平升高,肝脏和肠道蛋白酶活力增强,E组比其它各组提高10.50%~81.23%(肝)及6.84%~48.90%(肠)。脂肪酶活力降低,E组比其它各组降低2.46%~14.36%(肝)及4.31%~20.58%(肠)。淀粉酶活力先增加后降低,肝脏淀粉酶活力C组最高,且比其它组高8.53%~22.27%,肠道中B组活力最高,比其它组高5.3%~21.93%。随饱食度升高,肝脏和肠道中消化酶活力各组均降低,Ⅲ水平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比Ⅱ、Ⅲ水平分别降低5.23%~18.07%、6.62%~18.76%和3.91%~10.64%;(3) 通过日增氮量与日总有害氮排泄量的回归分析与模拟测算,获得饱食度Ⅰ、Ⅱ、Ⅲ水平的蛋白质生态营养需要量分别为48.30%、49.27%和50.67%。生态适宜性饱食度为90%。

    • 饲料色素对黄颡鱼皮肤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

      2010, 34(11):1728-1735. DOI: 10.3724/SP.J.1231.2010.06506

      摘要 (3169) HTML (0) PDF 1.35 M (30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平均体重45.25 g的1冬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4%的加丽素红、0.5%的金黄素、0.5%的金菊黄、6%的玉米蛋白粉作为色素源,以不含色素源的饲料为对照,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养殖56 d,观察各试验组黄颡鱼的体色,分别测定其背部和腹部皮肤、血清中的酪氨酸酶活力、总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结果为金菊黄组黄颡鱼血清酪氨酸酶活力显著提高,而其他各试验组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对照组黄颡鱼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背部皮肤下降11.2%、腹部皮肤下降57.5%,叶黄素含量变化与此类似;玉米蛋白粉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腹部皮肤降低了38.5%、背部皮肤无显著性变化,背部和腹部皮肤中叶黄素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加丽素红组黄颡鱼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腹部皮肤中降低了45%、背部皮肤无显著性变化,背部和腹部皮肤中叶黄素含量显著降低;金黄素组鱼体背部、腹部皮肤中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升高了1.8倍和1.5倍,金菊黄组鱼体背部和腹部皮肤中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升高了1倍和0.49倍;叶黄素含量也显著增加。试验结果表明,黄颡鱼能够选择性地沉积来源于饲料色素物质,饲料色素对黄颡鱼体色具有较大的影响。

    • 大黄鱼与黄姑鱼异源三倍体的诱导和微卫星分析

      2010, 34(11):1629-1635. DOI: 10.3724/SP.J.1231.2010.06998

      摘要 (2886) HTML (0) PDF 1.23 M (2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参照大黄鱼雌核发育诱导程序,应用冷休克抑制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受精卵的第二极体排出,培育了两个异源三倍体家系(PPN1和PPN2)。异源三倍体家系的受精率、孵化率略低于大黄鱼自繁二倍体对照家系(PP),而初孵仔鱼畸形率略高于PP家系。倍性分析显示,异源三倍体家系初孵仔鱼细胞DNA含量约为大黄鱼自繁对照家系的初孵仔鱼细胞DNA含量的1.46倍,且三倍体率达到100%。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结果表明,父本杂合基因在异源三倍体中分离,后代分别得到父本两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分离比符合孟德尔式遗传预期;由于基因的第二次分离被阻断,母本基因在异源三倍体中的传递表现出半四分子的特点,其中部分个体同时保留了母本两个等位基因,表现为杂合基因型。综合倍性分析和微卫星分析结果可以判断,异源三倍体家系成员为含有2个大黄鱼基因组和1个黄姑鱼基因组的异源三倍体。可见,大黄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或三倍体诱导程序中用于抑制第二极体排放的条件,同样适用于诱导异源三倍体。然而,PPN1和PPN2的仔鱼在15日龄后出现生长停滞,陆续死亡,没有个体存活超过1个月,表明母本染色体加倍不能有效提高杂种成活率,但异源三倍体仔鱼可作为遗传作图、基因组比较和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材料。

    • 微卫星标记分析乌龟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2010, 34(11):1636-1644. DOI: 10.3724/SP.J.1231.2010.06967

      摘要 (2915) HTML (0) PDF 1.60 M (2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7个乌龟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检测。结果显示,7个养殖群体都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8个位点共检测出130个等位基因,范围在9~26,平均16.25;其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57~0.92,平均值为0.71;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0~0.87和0.60~0.93。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遗传变异5.91%来自群体间,84.29%来自群体内部,两两群体间FST值在0.014 3~0.112 7,其中57.14%的两两群体间无分化,42.86%的两两群体间出现了中等程度的分化。哈迪-温伯格平衡检测表明,8个位点中有5个位点显著或极显著的偏离了哈迪-温伯格平衡,推测各群体中出现了近交繁殖的现象。7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106 6~0.646 8,UPGMA聚类分析表明,湖北荆州群体单独聚为一支,其余6个群体聚为另一支。另外,7个群体都存在特有等位基因,提示群体间等位基因扩散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时在育种上,可以作为亲本选育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 野生和人工养殖褐牙鲆亲鱼不同组织氨基酸的比较

      2010, 34(11):1736-1743. DOI: 10.3724/SP.J.1231.2010.07008

      摘要 (2959) HTML (0) PDF 1.17 M (2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明野生和人工养殖褐牙鲆亲鱼的繁育性能和卵巢发育之间的关系,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将处于Ⅲ~Ⅳ期和Ⅴ期的野生和养殖褐牙鲆亲鱼中肌肉、肝脏及卵巢氨基酸含量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褐牙鲆肌肉、肝脏、卵巢3种组织器官中总氨基酸含量大小关系为肌肉>卵巢>肝脏;(2) 发育同期的野生和养殖亲鱼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随着性腺的成熟,野生和养殖亲鱼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较为稳定,其中含量变化显著的必需氨基酸为蛋氨酸、组氨酸(P<0.05);(3) 发育同期的养殖亲鱼肝脏中大部分氨基酸含量高于野生亲鱼,随着性腺发育,野生和养殖亲鱼肝脏中氨基酸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4) 在Ⅴ期卵巢氨基酸组成中,除蛋氨酸、组氨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外,野生和养殖亲鱼卵巢中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总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随着性腺发育,野生和养殖亲鱼卵巢中氨基酸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显著的必需氨基酸有精氨酸、蛋氨酸、组氨酸(P<0.05)。

    • 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耳石形态学分析

      2010, 34(11):1744-1752. DOI: 10.3724/SP.J.1231.2010.06906

      摘要 (2880) HTML (0) PDF 1.32 M (1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茎柔鱼是大洋性重要经济头足类,其耳石包含着重要的生态信息。根据2009年7-8月哥斯达黎加外海采集的茎柔鱼耳石样本,分析其耳石外部形态,探讨耳石形态差异及生长模式。研究认为,茎柔鱼左右耳石及其分区间的形态差异均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认为,耳石总长(TSL)、吻侧区间长(RDL)、吻侧区夹角(RDA)可表征左耳石形态特征,TSL、吻区基线长(RBL)、RDA可表征右耳石形态特征。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耳石各部分均异速生长,其形态变化趋势为整体狭长、吻区长窄、背区宽大,符合中上层头足类耳石特征。耳石生长表现为两个阶段,TSL为1 600 μm前后其耳石形态出现显著差异。RDL/TSL由上升变为下降(P<0.05),RBL生长速度迅速上升(P<0.01),RDA由下降变为上升(P<0.05),TSL=1 600 μm可作为栖息水层变化的重要标志。

    • 鲤头长、体厚、体高性状的QTL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2010, 34(11):1645-1655. DOI: 10.3724/SP.J.1231.2010.07033

      摘要 (3262) HTML (0) PDF 1.26 M (2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174个SSR、41个EST、345个SNP标记对以镜鲤良种后代为祖父母本所培育的杂交F2群体的68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运用JoinMap 4.0软件包构建遗传连锁图。利用MapQTL 5.0区间作图法(interval mapping,IM)和多QTL区间定位法(MQM mapping,MQM)进行QTL检测,通过置换实验(1 000次重复)确定连锁群显著性水平阈值。在对体高、头长、体厚的区间定位中,共检测到6个与体高性状相关的QTLs区间,分布在LG1(SNP1339-SNP1490)、LG10(HLJE469-SNP1491)、LG12(SNP0922-HLJ1316)、LG13(SNP0937-HLJ328)、LG25(SNP1041-HLJ594)、LG35(SNP1425-SNP0389)等6个连锁群上,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20.0%~43.3%。其中,SNP1339-SNP1490区间LOD值最大为3.64,解释表型变异35.4%。6个与头长相关的QTLs,分布在LG1(SNP1339-SNP1490)、LG12(HLJ071-HLJ336)、LG13(SNP0937-HLJ328)、LG24(SNP1359-SNP0586)、LG24(SNP1016-SNP0326)、LG25(HLJ382-HLJ348)等5个连锁群上,其中LG24(SNP1359-SNP0586)解释表型变异达到50.2%。检测到10个与体厚相关的QTLs,分布在LG1、LG8、LG9、LG10、LG12、LG34、LG35、LG38、LG41等9个连锁群上,解释表型变异范围是16.1%~68.8%,其中LG38(HLJ1331-HLJ487)和LG41(HLJ688-HLJE6)解释表型变异分别达到60.8%和68.8%,是体厚性状的主效QTLs区间。

    • 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

      2010, 34(11):1753-1761. DOI: 10.3724/SP.J.1231.2010.06991

      摘要 (3343) HTML (0) PDF 1.21 M (2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评价南中国海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和更好地保护其鱼类,根据西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组成的历史资料对西沙群岛及其16座岛礁的珊瑚礁水域鱼类物种数目、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16座岛礁的G-F多样性指数作了分析。结果显示,西沙共记录鱼类661种,隶属于25目、93科、305属。其中,永兴岛(351种),华光礁(173种),东岛(160种)记录鱼类物种数目较多。西沙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约为60.2,各岛礁的Δ+与物种数目无关。中建岛、晋卿岛、玉琢礁等岛礁鱼类平均Δ+显著低于西沙鱼类Δ+。西沙鱼类Δ+小于陆架和河口区鱼类Δ+,说明珊瑚礁海域鱼类亲缘关系比陆架和河口区域的都要接近,此外大尺度上,一般纬度越低,中国海洋鱼类Δ+越小。但G-F多样性测度各指数由物种数目的大小决定,一般物种数目较大的岛礁G-F多样性各指数也相对较高,而RG-F指数更适合该海域鱼类多样性的测度。以石岛为例初步探讨了G-F指数为负的原因,一是物种数目较少,二是多样性测度的关键函数Y=-XLnX并不是单调函数所致;物种数目较大的岛礁如永兴岛、华光礁、东岛等应该成为西沙珊瑚礁海域鱼类保护的重点区域。

    • 大口黑鲈生长激素促分泌素cDNA结构和早期发育阶段表达谱分析

      2010, 34(11):1656-1663. DOI: 10.3724/SP.J.1231.2010.06834

      摘要 (2796) HTML (0) PDF 1.25 M (2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采用RT-PCR、RACE和PCR技术从大口黑鲈胃组织中克隆得到ghrelin基因的cDNA。该基因全长434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321bp,编码107个氨基酸的前肽,20个氨基酸的成熟肽位于第27位到第46位氨基酸处。前肽和成熟肽的氨基酸与已报导的舌齿鲈进行同源性分析,相似性分别为85%和90%。为进一步了解ghrelin基因在鱼体早期发育阶段的表达,本实验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了ghrelin基因在大口黑鲈胚胎和仔鱼发育过程的表达谱。结果显示,ghrelin基因在受精卵时期就有少量表达,但直到体节出现之前表达量均较低。出膜第4天ghrelin基因出现大量表达,第12天ghrelin基因表达量更显著增加,出膜第4天和第12天的表达量分别是受精卵时期表达量的206.77倍和531.20倍。出膜第4天正是大口黑鲈仔鱼“开口觅食期”,仔鱼消化系统初步发育成型,由完全利用卵黄囊营养转为从外界觅食阶段,到出膜第12天,仔鱼消化系统已发育完善,完全依靠外界营养提供能量,由ghrelin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可推测其可能参与了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调节。

    • 人工鱼礁的矩形间隙对黑鲷幼鱼聚集效果的影响

      2010, 34(11):1762-1768. DOI: 10.3724/SP.J.1231.2010.06923

      摘要 (3117) HTML (0) PDF 1.29 M (1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人工鱼礁的矩形间隙大小对鱼类行为产生的影响,实验利用特征礁体的不同组合来模拟人工鱼礁矩形间隙的大小,在来流速度分别为19.1、23.4和27.7 cm/s情况下,探讨不同礁体矩形间隙(水平、垂直)的大小对黑鲷幼鱼行为产生的影响,总结出黑鲷幼鱼的喜好流速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当礁体矩形间隙设计为水平38.8 cm时,相对其他情况来说,黑鲷幼鱼具有最大趋礁率43.1%,对应的喜好流速范围为9.6~23.4 cm/s;当礁体矩形间隙设置为垂直20 cm时,黑鲷有最大趋礁率50.1%,对应的喜好流速范围为6.7~27.9 cm/s。总体来说,礁体矩形间隙设计为水平时的集鱼效果要好于礁体矩形间隙设计为垂直时。

    • 鲤胰蛋白酶原基因的电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0, 34(11):1664-1672. DOI: 10.3724/SP.J.1231.2010.07037

      摘要 (3209) HTML (0) PDF 1.24 M (2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深入研究胰蛋白酶在鱼类中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成功获得了鲤3种胰凝乳蛋白酶原cDNA序列(ccTRP1、ccTRP2和ccTRP3)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三者均含有一个长度为729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由242个氨基酸组成的胰蛋白酶原,其中包括15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和5个氨基酸(LDDDK)组成的激活肽。总平均亲水性GRAVY(grand average of hydropathicity)分析表明,三者均是亲水性蛋白。氨基酸比对结果显示,三者具备胰蛋白酶原的保守结构特征,如含有催化三联体氨基酸(His-57、Asp-102和Ser-195),12个半胱氨酸,位于底物结合口袋底部Asp-189和口袋开口处的Gly-216、Gly-226等。同时,鲤3种胰蛋白酶之间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进化树结果显示,鲤3种胰蛋白酶均属于Group I(阴离子型胰蛋白酶),且三者的进化距离不一致。

    • 浙江省沿岸岛礁区贝类种类组成与分布特征

      2010, 34(11):1769-1775. DOI: 10.3724/SP.J.1231.2010.06997

      摘要 (4668) HTML (0) PDF 1.21 M (2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于2009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分别在浙江温州、台州、宁波和舟山各选取2个站点,在其岛礁区潮间带采集贝类样品,调查贝类的种类和数量分布特征,共鉴定出贝类26种,隶属3纲、11目、16科、22属。春季,高生物量分布于8号站位(499.11 g/m2),高密度分布于3号站位(145.67 ind/m2),低生物量和低密度皆分布于1号站位(31.96 g/m2、36.92 ind/m2);秋季,高生物量和高密度皆分布于8号站位(206.82 g/m2、93.00 ind/m2),低生物量和低密度也分布于1号站位(26.92 g/m2、38.91 ind/m2)。采用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相结合作为贝类优势种衡量指标的方法得出,优势种有疣荔枝螺、青蚶、条纹隔贻贝和渔舟蜑螺。贝类季节变化显著,春季生物量和密度大于秋季。通过气温、水温、海流等环境因子的分析得出,随春季水温回升,大量的贝类由潮下带来到潮间带,故春季密度分布很高,但受水温下降、被捕食和自然死亡等因素影响,秋季则趋于明显回落,且8号站位(南麂列岛)由于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其贝类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明显高于其它站位,其优势种的优势壳高(壳长)组在各个站位中也相对较高。1号站位主要由于过度采捕,其贝类资源衰退严重。

    • 鲤胸腺素Tβ全长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010, 34(11):1673-1680. DOI: 10.3724/SP.J.1231.2010.07041

      摘要 (2556) HTML (0) PDF 1.22 M (1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荧光DDRTPCR从鲤外周血白细胞克隆了鲤胸腺素β(thymosinβ,Tβ)基因cDNA全序列。序列分析表明,Tβ cDNA全长528 bp,其完整的读码框架位于40~178 bp,编码46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长39 bp,3′非编码区长为348 bp,且具有Poly(A)加尾信号(AATAAA),将该基因序列递呈GenBank,注册序列号为AY45794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鲤Tβ氨基酸序列与鲤Tβa、斑马鱼Tβa及斑马鱼Tβ2同源性均为84%。在系统发生树上,鲤Tβ与鲤、斑马鱼、白斑狗鱼和鲑Tβa及斑马鱼Tβ2聚类。

    • 缘管浒苔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克生作用

      2010, 34(11):1776-1782. DOI: 10.3724/SP.J.1231.2010.06752

      摘要 (3115) HTML (0) PDF 1.17 M (2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缘管浒苔新鲜组织、干粉末、培养水过滤液和水溶液抽提液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克生作用。结果表明,缘管浒苔新鲜组织、干粉末和水溶性抽提液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具有强烈的克生作用。当培养液中缘管浒苔新鲜组织、干粉末和水溶性抽提液的浓度为5.0 gwet/L、1.2 gdry/L和1.0 g/L时,球等鞭金藻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长或全部死亡。在缘管浒苔培养水过滤液培养实验中,一次性添加缘管浒苔培养滤液,不能持久地抑制球等鞭金藻增殖,而半连续添加缘管浒苔培养滤液,其克生作用较强,说明克生物质的连续分泌是有效抑制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关键。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的缘管浒苔培养滤液对球等鞭金藻无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缘管浒苔所分泌的克生物质在高温高压下不稳定和易分解。

    • 凡纳滨对虾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010, 34(11):1681-1688. DOI: 10.3724/SP.J.1231.2010.06993

      摘要 (3169) HTML (0) PDF 1.25 M (2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克隆了凡纳滨对虾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全长cDNA并进行了序列分析。该基因由1 042 bp的碱基组成,开放阅读框长411 bp,编码由13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基因两翼分别存在113 bp(5′端)和518 bp(3′段)的非翻译区。聚类分析表明,凡纳滨对虾脂肪酸结合蛋白氨基酸序列与斑节对虾脂肪酸结合蛋白紧密聚为一支,之后聚类顺序依次为刀额新对虾、意大利蜜蜂、斑马鱼、大西洋鲑、鸡、猪和人。通过半定量RTPCR对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抗IHHNV对虾肠、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表达较高,在心肌中表达较低,在眼柄中不表达。比较该基因在抗IHHNV对虾和IHHNV易感对虾心、肝胰腺、肠、胃、眼柄和肌肉组织表达发现,该基因在两种对虾心、肠、胃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但在肝胰腺中抗IHHNV对虾的表达量明显高于IHHNV易感对虾的表达量,说明该基因参与抗性对虾抑制IHHNV感染的免疫过程。

    • 链状亚历山大藻的培养及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提取和检测

      2010, 34(11):1783-1788. DOI: 10.3724/SP.J.1231.2010.07036

      摘要 (2992) HTML (0) PDF 1.16 M (2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toxins,PSP)的来源和检测,对实验室分离培养的产麻痹性贝类毒素的链状亚历山大藻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接种对数生长期藻细胞,培养8 d内就能达到最高细胞密度(2.4×104 cells/mL)左右,再以0.05 mol/L的醋酸超声波破碎藻细胞提取粗毒素,结合小白鼠生物检测法,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本株藻主要含有C1/2、GTX4、GTX5和NEO,浓度分别为GTX5(0.827 5)>GTX4(0.339 2)>C2(0.252 6)>NEO(0.126 6)>C1(0.045 5)(单位:μmol/L),毒素粗提液经过Sephadex-G15凝胶层析柱处理,用小白鼠生物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联合检测定位,收集到纯度较高的PSP,本论文工作为将来贝类毒素的研究提供资料。

    •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初步鉴定雌性三疣梭子蟹视神经节GnRH受体

      2010, 34(11):1689-1697. DOI: 10.3724/SP.J.1231.2010.07058

      摘要 (2898) HTML (0) PDF 1.40 M (2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受体在甲壳动物视神经节中的存在及分布情况,采用Max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兔抗人GnRH受体的多克隆抗体,对不同发育期雌性三疣梭子蟹的视神经节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GnRH受体的免疫阳性物质在视神经节的多个部位,视神经层、视外髓、视内髓、视端髓及X器中都有较为广泛的存在,在视外髓、视内髓与X器处的神经分泌细胞中尤为明显。不同发育期的雌性三疣梭子蟹视神经节GnRH受体的免疫阳性分布位置相似,免疫阳性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三疣梭子蟹视神经节存在的GnRH受体免疫阳性物质,为GnRH参与视神经节调节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极边扁咽齿鱼人工繁殖技术

      2010, 34(11):1698-1703. DOI: 10.3724/SP.J.1231.2010.07009

      摘要 (3391) HTML (0) PDF 1.25 M (2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捕获黄河上游玛曲段极边扁咽齿鱼,在甘肃省临夏国家级鲑鳟鱼良种场驯养后,进行人工繁殖研究。结果发现,极边扁咽齿鱼繁殖期为5-6月,雌鱼和雄鱼都在6龄达到性成熟,雌鱼成熟系数为18.19%~23.02%,雄鱼成熟系数为7.13%~8.34%。成熟卵径为(2.1±0.1)mm,每克卵子数为134.9粒,绝对繁殖力为12 630~40 470粒,相对繁殖力为每克体重12.6~28.78粒。通过干法授精,两年累计孵化极边扁咽齿鱼受精卵14万粒,平均受精率87.5%,平均发眼率77.5%,平均上浮率72%,发育平均积温为6 321.5 ℃·h。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