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1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牙鲆消化道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2007, 31(3):400-404.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1988) HTML (0) PDF 0.00 Byte (2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生化成分变化(英文)

      2007, 31(3):303-310.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481) HTML (0) PDF 0.00 Byte (2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糖类、蛋白质及氨基酸、脂类及脂肪酸)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期了解胚胎形态发生与营养需求的关系。结果显示: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糖类总体含量很低。总蛋白与总氨基酸(TAA)的含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在必需氨基酸(EAA)中亮氨酸(Leu)和精氨酸(Arg)的含量较高,而在非必需氨基酸中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的含量较高。总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性脂和磷脂的主要脂肪酸均为C16:0、C18:0 、C18:1ω9和C18:3ω3。研究认为:在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糖类主要参与多种特异复合物的合成以及甲壳构建,这些特异复合物在细胞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信号传递作用。蛋白质和脂类都是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的结构和能源物质,蛋白质主要在早期被利用而脂类主要在晚期起作用。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16:0,C18:0,C16:1ω7 和 C18:1ω9)主要作为能源物质被消耗而高不饱和脂肪酸(PUFA)(20:5ω3和22:6ω3)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对于构建细胞膜以及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起重要作用。

    • 激光辐射对两种饵料单胞藻的活化与复壮作用

      2007, 31(3):405-410.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1922) HTML (0) PDF 0.00 Byte (2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绒线藻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

      2007, 31(3):311-316.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180) HTML (0) PDF 0.00 Byte (2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海洋红藻-绒线藻(Dasya villosa)经磷酸盐缓冲液抽提,20%~75%硫酸铵分级沉淀, Sephadex G-200分子筛层析,得到绒线藻凝集素(DVL)。用Sephadex G-200分子筛层析测得其分子量为547 ku。该凝集素凝集兔红细胞的作用不被D-果糖、D-半乳糖、葡萄糖、蔗糖、甘露聚糖、γ-球蛋白所抑制,仅被牛甲状腺球蛋白所抑制,最小抑制浓度为96.88 mg•L-1。2价金属离子Ca2+、Mg2+及EDTA对该凝集素凝集活性没有影响。其凝集活性在25~80 ℃保持不变为28,90~100 ℃加热30 min,活力为27,仍保留50%的活性,说明其具有较强的耐热性。经t检验,注射腹水型肝癌H22肿瘤细胞小鼠在DVL为低(65 mg• kg-1)、中(130 mg•kg-1)高(260 mg•kg-1)剂量时:肝指数、脾指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均无显著差异;抑瘤率分别为21%、27%、40%,DVL的低、中剂量下抑瘤率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均无显著差异;在高剂量下DVL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P<0.05)。图2表5参21

    • 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及其正反杂交后代的微卫星分析

      2007, 31(3):411-415.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1977) HTML (0) PDF 0.00 Byte (2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斑点叉尾鮰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蛋白酶的纯化及性质研究

      2007, 31(3):317-322.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1980) HTML (0) PDF 0.00 Byte (2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硫酸铵盐析,DEAE Sephadex A-50凝胶层析等方法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产物中提纯了一种分子量为45.7 ku的单一多肽蛋白酶。该酶对小鼠和斑点叉尾鮰具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其LD50分别为4.33 μg•g-1体重和3.49 μg•g-1体重。酶的最适温度为20 ℃,热稳定性差,100 ℃作用15 min酶活完全丧失,最适pH为9.0,PMSF对酶活无影响,部分金属离子如Ca2+、Hg2+、Cu2+能使酶活性明显下降,而Co2+对酶有一定程度的激活作用,EDTA能完全抑制酶活性,表明该酶为一种金属蛋白酶。图1表4参29

    • 千年笛鲷幼鱼的饥饿和补偿生长

      2007, 31(3):323-328.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2193) HTML (0) PDF 0.00 Byte (2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在22.5~31.9 ℃条件下,千年笛鲷幼鱼在不同饥饿时间(0、2、4、6、9、11 d)处理后再投喂的补偿生长。千年笛鲷幼鱼的体重在短时间(2~6 d)的饥饿后下降不大,9 d以上的饥饿可导致幼鱼的体重明显下降。经过饥饿11 d后,鱼体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脂肪含量略有下降,灰分含量有所上升,水分含量明显上升,表明千年笛鲷幼鱼在饥饿过程中主要依靠消耗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恢复投喂后,各组的鱼体生化组成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11 d组鱼在恢复投喂后全部死亡,半致死时间为10~11 d。结果表明:饥饿2 d组的千年笛鲷幼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具有超补偿生长能力,该补偿现象通过提高食物转化率达到;饥饿4 d组幼鱼具有完全补偿生长能力;饥饿6 d组幼鱼仅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饥饿9 d组幼鱼不具有补偿生长能力;饥饿11 d组幼鱼为饥饿致死。图5表1参13

    • 真鲷维持氮需要量的研究

      2007, 31(3):329-334.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2135) HTML (0) PDF 0.00 Byte (2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氮平衡试验和无氮日粮法研究了体重为50、100、150、200和250 g左右真鲷幼鱼,在饲喂粗蛋白质含量为38%~46%饲料条件下的维持氮需要量(Nm)。氮平衡试验结果表明:在总摄入氮中,氮沉积量的变化为0.15~0.30 mg•g-1•d-1,占总摄入氮12.1%~20.3%;粪氮排泄量为0.20~0.32 mg•g-1•d-1,占总摄入氮16.4%~21.6%;而内源氮排泄量是总摄入氮中主要的氮消耗部分,为0.80~0.96 mg•g-1•d-1,占总摄入氮的62.8%~67.7%。维持氮需要量与体重呈正相关,体重越大,Nm越大;但单位体重的Nm与体重呈负相关,个体越小,单位体重的Nm越大。在试验的体重范围内,单位代谢体重的Nm′,各生长阶段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平均为0.498 mg•g-1•d-1。无氮日粮法的结果表明:Nm′与无氮日粮的采食量呈负相关;随着真鲷采食量下降,Nm′增加;当无氮日粮的采食量为零(绝食)时,Nm′值为0.510 mg•g-1•d-1,与150 g体重的氮平衡试验0.508 mg•g-1结果相接近。考虑到试验鱼的应激反应和结果的稳定性,建议在维持氮测定时采用氮平衡试验方法。本试验还给出了不同生长期维持鱼体蛋白质所需要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图3表6参22

    • 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体的pH值在线自动控制系统

      2007, 31(3):335-342.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2363) HTML (0) PDF 0.00 Byte (24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体的pH值在线自动控制系统=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pH value in the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刊,中]/朱明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150070),曹广斌,蒋树义,韩世成//水产学报,-2007,31(3),-335~342 根据鱼类养殖的水体适合pH值范围为6.5~8.5,硝化细菌进行硝化反应去除氨氮的pH值在7.0以上,养殖水体的pH值大于8.75就会产生大量对鱼类有毒的非离子态氨的生产实际情况,进行了工厂化水产养殖水体的pH值控制研究。由于pH值的中和过程是非线性的,很难控制,所以本文根据水产水体养殖的要求确定将pH值控制在7.0~7.5之间的稳定范围内,确保整个控制过程在pH值变化的线性范围,降低控制难度。控制采用PID算法,以占空比方式控制电磁阀添加中和剂,实现对pH值的控制。中和剂选择NaOH和NaHCO3,并进行了稳定控制配比试验,浓度分别为2 g•L-1和20 g•L-1的配比组,获得满意效果。本控制系统使用电磁阀而不是变频器或是调节阀之类昂贵作为执行元件,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控制准确可靠,是一种非常适用于工厂化水产养殖的pH值在线自动控制系统。图8表6参9

    • 盐度对草鱼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2007, 31(3):343-348.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2743) HTML (0) PDF 0.00 Byte (2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考察盐度对草鱼生长和肌肉品质的影响,设置盐度为0(对照组),5.0、7.5、10.0的4个水平,饲养平均体重为(725±42) g的草鱼30 d,测定草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和肌肉物理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0、5.0、7.5盐度中草鱼生长良好,成活率均为100%,增重率为27.6%、28.3%、26.4%,但在盐度为10.0的水体中,草鱼成活率和增重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仅为60%、4.5%, 而饲料系数显著上升(P<0.01);在肌肉基本营养成分方面,盐度为0,5.0,7.5各组草鱼肌肉水分、粗蛋白、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但盐度为10的草鱼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增加,粗蛋白含量降低。经过不同盐度水体暂养后,草鱼肌肉中脂肪含量显著减少(P<0.01),胶原蛋白含量增加,肌纤维耐折力提高,肌纤维直径减小,而盐度对肌肉失水率的影响则呈现不同的特点,其中5.0、10.0盐度使肌肉失水率显著上升(P<0.01),而7.5盐度则使肌肉失水率显著下降(P<0.01)。上述结果表明,半咸水暂养草鱼可改善其肌肉品质,适宜的盐度值为7.5。表4参28

    • 裙带菜3n、4n孢子体的人工育苗和海区栽培

      2007, 31(3):349-354.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193) HTML (0) PDF 0.00 Byte (2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室内保存培养的裙带菜2n♀♂配子体自交及与正常n♀♂配子体杂交,培育出裙带菜2n♀×n♂、n♀×2n♂两个组合3n幼孢子体和2n♀×2n♂组合的4n幼孢子体。经过40 d海区暂养后测定,3n幼孢子体两个组合平均长度分别为1.2 cm和1.1 cm,大于对照组合2n幼孢子体的0.9 cm和4n幼孢子体组合的0.7 cm。使用从短滨螺中提取的粗酶和R10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将2n、3n幼孢子体酶解为原生质团,经Giemsa染色后观察到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n=60,3n=90。分苗后的海区栽培期间,在藻体的长度和重量方面,2n♀×n♂、n♀×2n♂两个3n孢子体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合2n孢子体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在裙带菜进入繁殖期的5月上中旬,3n孢子体仍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在5月20日测定两个组合的藻体长度和重量分别达到4.2 m、2.3 kg和4.0 m、2.2 kg,而对照组合2n孢子体仅达到2.3 m和1.3 kg。4n孢子体生长明显地慢于对照的2n孢子体(P<0.01),藻体生长最大值的时间为3月中旬,最大藻体长度和重量仅为1.6 m和1.1 kg。 试验结果表明,3n孢子体不发育,在繁殖期内无孢子叶形成,表现出不育的特性;4n孢子体形成孢子叶,但孢子叶很薄,孢子囊形成的数量少,发育水平也很低,经阴干刺激仅有极少量的孢子放出,显示出低育的特性。图2表1参15

    • 糖和蛋白质水平对饲养于咸淡水中的凡纳滨对虾生长、体营养成分组成和消化率的影响

      2007, 31(3):355-360.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422) HTML (0) PDF 0.00 Byte (20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试验制作了蛋白梯度为35%,40%,45%的6种饲料,在每种蛋白水平下设计两种糖水平(15%和20%),饲养初始体重为(1.10±0.02) g的凡纳滨对虾,经过56 d的生长试验,观察不同糖和蛋白质水平对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成活率、机体营养组成和消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对不同水平的糖和蛋白质的利用表现出差异性。各组的成活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糖水平为20%且蛋白水平为35%组的成活率要高于其它各组,糖水平为20%且蛋白水平为45%组最低,它们分别为93.3%和61.1%。糖水平为20%且蛋白水平为35%组的凡纳滨对虾体增重在各组间最高(269.4%),而且明显高于糖水平为20%且蛋白水平为45%组(117%)(P<0.05)。糖和蛋白质水平对全虾脂肪含量影响较大,在同一糖水平下,体脂肪含量随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同样,在同一蛋白水平下,20%糖组的体脂肪含量要高于15%糖组。糖和蛋白质的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对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影响不显著;糖的消化率在蛋白水平为35%且糖水平为20%组最高(P<0.05)。表4参21

    • 鳜和鲢肌肉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及其蛋白质组成的比较分析(英文)

      2007, 31(3):361-368.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2447) HTML (0) PDF 0.00 Byte (27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和二维电泳方法,对鳜和鲢肌肉组织蛋白质组成成分以及肌肉蛋白质双向电泳分布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证明,鳜肌肉组织蛋白质干重为34.7%,而鲢肌肉干重为33.6%;鳜肌肉组织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甘氨酸)均高于鲢。同时,将两种鱼肌肉蛋白进行2D gel双向电泳分离,发现鳜和鲢肌肉蛋白质组成和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研究将肌肉蛋白质组成成分和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结合起来,进行蛋白质组分归类分析,可为进一步研究两种鱼肌肉肉质研究打下基础,为水产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鱼类的养殖和肉质的改良、利用提供一个指标。图3表3参24

    • 碳水化合物、脂肪对翘嘴红鲌PEPCK基因表达的影响

      2007, 31(3):369-373.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306) HTML (0) PDF 0.00 Byte (2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实时定量RT-PCR测定了摄食无糖(脂肪9.13%,蛋白63.38%)、高糖(糖23.93%,脂肪9.94%,蛋白40.53%)、低脂(中糖)(脂肪9.92%,糖14.45%,蛋白50.14%)、高脂(脂肪19.93%,糖14.98%,蛋白40.88%)饲料的翘嘴红鲌在摄食后0、3、6、12、24 h PEPCK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饲料中糖含量一致的情况下,高脂组和低脂组翘嘴红鲌PEPCK的表达差异不显著;脂肪水平一致时,高糖(23.93%)和中糖(14.45%)饲料组翘嘴红鲌PEPCK的表达,除了在0、3 h时高糖组显著高外,6、12、24 h没显著差异,但12、24 h高糖组PEPCK相对较低,分别是中糖组的75%和65%;无糖组PEPCK的表达量除了在12 h和其他各组一致(均较低)外,在其他时间均明显高,特别是摄食后24 h其表达量为其他组同期的2.5~4.7倍。由此可见,当饲料中至少含14.45%糖但又低于23.93%时,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对PEPCK的表达没显著影响,而无糖饲料PEPCK的表达明显较高,和无糖饲料会引起较强的糖异生作用一致。表2参17

    • 镜鲤两个繁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几种性状的基因型分析

      2007, 31(3):273-279.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2332) HTML (0) PDF 0.00 Byte (2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扩增效果好、在群体中具有多态性的28个微卫星标记,检测国家换新良种场的镜鲤繁殖群体和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松浦实验场的镜鲤繁殖群体的遗传组成,计算了两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参数,换新与松浦两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874和3.102, 期望杂合度分别是0.565和0.603,多态信息含量分别是0.534和0.568;遗传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群体的多样性较高,信息含量丰富,具有进一步筛选出优良品种的遗传基础。但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这两个群体在较大的选择压力下,已严重偏离Hardy-Weniberg平衡,要保持群体的优良性状相关的遗传基础,应该在进一步的选种中注意增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也用28个基因座的不同基因型与换新208个亲本的体重值进行了连锁分析,得到12个与镜鲤体重相关的基因型,其中紧密相关的基因型3个;分析了一些严重偏离平衡的基因型,并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同时探讨了一些基因型与胚胎期致死或易感病基因连锁的可能性。为描述基因型偏离程度,创造了基因型偏离指数,并用其对群体中一些基因型出现的偏离现象进行了探讨。图1表2参19

    • 嗜水气单胞菌重组β-hemA-ISCOMs对鳗鲡的浸泡免疫效果

      2007, 31(3):374-378.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2218) HTML (0) PDF 0.00 Byte (19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嗜水气单胞菌重组β-hemA-ISCOMs对鳗鲡的浸泡免疫效果=Immune effects of the eel after immersed with ISCOMs containing recombinant β-hemA of Aeromonas hydrophila[刊,中]/吴宗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龚晖,陈红燕,杨金先,刘晓东,林天龙//水产学报,-2007,31(3),-374~378 应用嗜水气单胞菌β-hemA重组菌表达产物作为抗原,制备成免疫刺激复合物(β-hemA-ISCOMs),通过浸泡途径免疫鳗鲡,测定免疫鱼细胞和抗体应答水平和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1)β-hemA-ISCOMs在电镜下呈笼格状颗粒,直径约40 nm;(2)一免后第44天,β-hemA-ISCOMs免疫组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高于非β-hemA-ISCOMs免疫组(P<0.05);(3)免疫浓度在30~120 mg•L-1时,β-hemA-ISCOMs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与浓度正相关,且显著高于ISM1312佐剂组与无佐剂组(P<0.05);(4)免疫浓度在30~120 mg•L-1时,β-hemA-ISCOMs免疫组存活率与免疫接种剂量正相关,在同等剂量下,β-hemA-ISCOMs免疫组的存活率高于其它组。因此β-hemA-ISCOMs浸泡免疫可诱导宿主产生细胞与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产生保护性免疫,ISCOMs技术适用于制备浸泡型渔用疫苗。图3表4参13

    • 双螺杆挤压机操作参数对膨化水产饲料物性的影响

      2007, 31(3):379-384. DOI: 10.3724/SP.J.1231

      摘要 (1939) HTML (0) PDF 0.00 Byte (2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Clextral BC-45型双螺杆挤压机对豆饼粉、鱼粉和玉米粉的混合原料进行挤压蒸煮生产水产饲料。通过改变螺杆转速、进料速率和进水速率来生产具有不同物性的水产饲料,并对所得到的饲料进行膨化度、堆积密度和水中稳定性指数的测定,同时对挤出物的浮性进行了观察。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进行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结果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来描述操作参数与膨化度、堆积密度、水中稳定性指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螺杆转速、进料速率和进水速率均与膨化度和堆积密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与水中稳定性指数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应用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预测和控制挤压产品的膨化度与堆积密度。操作参数与水中稳定性指数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表4参19

    • 微卫星标记在RR-B系剑尾鱼遗传监测中的应用

      2007, 31(3):280-286.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2166) HTML (0) PDF 0.00 Byte (1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49对微卫星引物对RR-B系剑尾鱼和红眼红体的非选育系剑尾鱼进行PCR扩增,有46个微卫星座位能获得稳定的扩增产物,7个微卫星座位能区分RR-B系与非选育群体剑尾鱼。7个微卫星座位在选育系剑尾鱼为单态纯合,而在非选育群体具有多态性,座位Msa014鉴定RRB系剑尾鱼排除概率最高,为98.75%,座位Msd003排除概率最低达到了87.50%,其余5个座位排除概率介于两者之间。为方便今后的遗传监测,对RR-B系剑尾鱼样品的7个微卫星座位进行了测序,确定了其大小和具体的微卫星结构。本实验建立了RR-B系剑尾鱼分子检测方法,为实验动物剑尾鱼的遗传监测奠定了基础。图4表3参23

    •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选育过程中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2007, 31(3):385-390.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2152) HTML (0) PDF 0.00 Byte (18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选育新品种新吉富罗非鱼(F8-9)群体、基础群体(F0)、以及选育中群体(F6-7)在选育过程中出现的遗传变异进行观察与分析。19个微卫星位点扩增后的等位基因数为3~11个,随引物不同而异,合计得到115个等位基因,大小在70~270 bp之间。五群体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F0:(0.3083±0.1834)、F6:(0.2982±0.1889)、F7:(0.2923±0.1898)、F8:(0.2572±0.1923)、F9:(0.2743±0.1597),表明随着选育的进展,群体呈现出纯化趋势。AMOVA分析表明,在总遗传变异中,93.24%来自选育群体内,仅6.67%来自选育群体间。群体间的校正偏差后相似性系数在 F0与F6、F7之间分别为0.943 5和0.942 2,相对较高;而在F0与F8、F9之间分别为0.933 2和0.930 3, 相对较低。遗传距离在F0与F6、F7之间分别为0.058 1和0.059 5,相对较小;而在F0与F8、F9之间分别为0.069 1和0.072 2,相对较大。配对比较Fst值在F0与F6、F7之间分别为0.037 68和0.064 37,平均 值为0.051 03;而在F0与F8、F9之间分别为0.060 93和0.075 87,平均值为0.068 40,有所提高。这些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经9年9代选育,已在罗非鱼世代间造成程度虽小但却可监测到的遗传分化;同选育群体F6-7相比,\"新吉富罗非鱼\"(F8-9)在遗传上更为稳定。图1表4

    • 建鲤新品系的选育

      2007, 31(3):287-292.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2081) HTML (0) PDF 0.00 Byte (2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并采用家系选育、系间杂交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技术培育成功的鱼类新品种建鲤,具有生长快、体型好、青灰色、肉质肉味好、饲料转化率高、适应性抗逆能力强等优点。为进一步提高建鲤的生长速度、遗传稳定性和抗逆能力,选用超大的亲本群体和选择强度、快速世代更新及低温繁育筛选等方法,对建鲤进行了3代选育和生产验证,而育成的建鲤新品系,较选育前的建鲤群体增重快13.6%~15.1%,日增重快13.7%~15.48%;青灰色、长体型等表型性状的一致性由选育前的96.2%和95%左右,提高到近乎100%。新品系体型增长,体色一致,群体整体性、美观性有明显提高,体长/体高比值平均增加0.37,增长13.8%,标准差减少11.4%,扩大了推广,进一步验证了建鲤的适应性和抗逆能力。表3参30

    • 鱼类与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回顾和设想

      2007, 31(3):391-399.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12919) HTML (0) PDF 0.00 Byte (7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褐菖鲉消化道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

      2007, 31(3):293-302. DOI: 10.3724/SP.J.00001

      摘要 (2159) HTML (0) PDF 0.00 Byte (2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褐菖鲉消化道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Study on histology and histochemistry of digestive tract in Sebastiscus marmoratus[刊,中]/石戈(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浙江 舟山 316004),王健鑫,刘雪珠,王日昕//水产学报.-2007,31(03).-293~302 利用光镜技术对褐菖鲉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组织学研究表明:褐菖鲉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4部分组成。口咽腔较大,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带,粘膜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并含有大量黏液细胞和少量杯状细胞;食道粗而短,上皮组织包括扁平上皮层区域和单层柱状上皮层区域,上皮含有大量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粘膜层的固有膜中含有腺体;胃呈Y型,包括贲门、胃体和幽门3个区域,胃粘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在贲门和胃体部的粘膜层中有厚的结实层,上皮有大量的胃小凹和胃腺组织;胃幽门部括约肌明显,幽门上皮不含胃小凹;胃与肠相接处有8~9个指状幽门盲囊,其形态学和组织学特征与前肠类似;肠道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丰富的微绒毛形成明显的纹状缘,上皮中含有大量杯状细胞,肠道系数为0.54。组织化学研究显示:幽门、幽门盲囊和肠上皮细胞顶端胞质和纹状缘具碱性磷酸酶活性;幽门盲囊及肠道上皮细胞顶端胞质中检测到酸性磷酸酶活性;在贲门部和胃体部的固有层以及幽门上皮还检测到酯酶活性,且酯酶定位于幽门柱状上皮细胞胞质的上半部。整个消化道的粘膜层中存在许多粘液细胞:食道上皮含大量酸性粘液细胞,胃上皮细胞均含有中性粘液,而肠道由前向后中性粘液物质逐渐减少,酸性粘液物质逐渐增多。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结果表明褐菖鲉食道有润滑和微弱的消化作用,胃有消化脂类和吸收糖类的功能;幽门和盲囊有较强的吸收脂类的功能;前肠、中肠和后肠有活跃的细胞内消化和吸收功能,整个消化道结构与其肉食性功能密切相关。图3参29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