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24(6).
摘要: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锯缘青蟹成熟卵及其受精后卵膜变化和卵子附着特征。锯缘青蟹成熟卵子卵膜有三层即外层、内层和质膜。卵子产出后,无论受精与否,外层和内层卵黄膜形成壳膜,与卵子附着有关。刚产出的卵子卵膜具有溶胶性和延展性,卵子与刚毛表面之间或卵子之间接触便粘在一起,由于刚毛摆动和卵子的重力作用,形成卵柄或卵索。卵子受精后,发生皮层反应形成受精膜。由壳膜和受精膜构成的孵化膜为初级卵膜,保护胚胎发育,直至幼体破膜而出。
2000, 24(6).
摘要:对一龄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和二倍体能量收支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在5~30℃下,二倍体摄入能量的32%为粪能、3.65%为排泄能、41.66%消耗于呼吸、22.81%用于生物生长;三倍体摄入能量的23%为粪能、7.54%为排泄能、40.65%的能量用于呼吸、28.78%为生长。经协方差检验,倍性和温度对牡蛎的生长能、同化能和排泄能影响显著,对代谢能和摄食能作用不明显。实验还表明,二倍体K2值平均33.9%;三倍体K2的平均值37.4%。毛生长率二倍体平均为22.8%; 三倍体平均28.8%。经协方差检验,倍性和温度对K1的影响都达到极显著水平。三倍体牡蛎性腺指数平均为5%; 二倍体平均为25.6%,经方差检验,倍性对动物性腺指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2000, 24(6).
摘要:对波部东风螺幼虫进行不同时间的初次投饵实验,测定了饥饿对波部东风螺幼虫存活、生长及变态的影响。幼虫自身存在一个耐受饥饿不可逆点,实验测得约为105h。饥饿条件下,卵黄作为幼虫早期的内源性营养,对维持幼虫的生存和生长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36h的短时间饥饿并不影响幼虫的生长,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幼虫的存活率、变态率显著地降低,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幼虫自发变态时间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延长,二者呈线性关系,饥饿对变态幼虫大小的影响并不明显。
2000, 24(6).
摘要:从80年代初年起,应用实际种群分析法和计算机编程每年对东海绿鳍马面鲀资源量及产量作估算和预报,在10多年的工作中,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不断提高的优势,对评估方法逐步作了改进,根据捕捞方程采用迭代法直接求算捕捞死亡系数F值,利用反复迭代取消了初始值的估算,使得估算精度和计算便利性都有所提高。实践表明,评估预报结果对渔业生产和管理部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0, 24(6).
摘要:为了了解广东沿海pb含量水平的时空变化特点,1989~1997年,实施“南海贻贝观察”对广东沿海12个地点牡蛎体pb含量进行了连续监测。广东沿海牡蛎体pb含量范围为0.22×10^-6~2.06×10^-6(湿重),总平均值为0.77×10^-6。牡蛎体pb污染指数的范围和平均值分别为0.11~1.03和0.39,总体上属轻污染水平。牡蛎体pb含量的空间分布呈粤西海区≥珠江口海区〉粤东海区。
2000, 24(6).
摘要:根据金属元素在地壳、海水、近海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体内的丰度,吸收金属毒性实验研究成果,也考虑了沉积物内金属赋存形态对生物体吸收金属的影响,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对金属毒性的敏感程度,初步建立了近岸渔业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该体系对南海东北部红海湾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性作试评价,所得结论同其它研究结果互为补充和借鉴,并能为南海区半封闭型海湾规模化养殖的环境容量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2000, 24(6).
摘要:究了温室(18~25℃)池养暗纹东方鲀性腺发育、人工繁殖和河鲀毒素。试验结果表明:池养暗纹东方鲀雄鱼成熟系数二、三月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1480±0.0100和0.1317±0.0140;三、四月份雌鱼成熟系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2440±0.0400和0.3058±0.0460。与野生的暗纹东方鲀相比较,经统计检验,P〉0.05,成熟系数无显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