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19(4).
摘要:运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JHA-ZR515)诱导罗氏沼虾同步产卵进行了生产性规模试验。每尾雌虾体外点滴40μlJHA—ZR515(1%浓度),通过体表渗透促进卵巢成熟和产卵.药物处理后16—17天,产卵率为41.81%,较常规生产的自然产卵率提高50.23%。罗氏沼虾卵巢生物学和组织学研究表明,性成熟后的任何发育阶段,卵巢中均存在由卵原细胞组成的生发带和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即使在雌虾抱卵孵化阶段,卵巢已开始再发育,表明罗氏沼虾在生殖季节的卵子发生是连续的,属一年多次成熟和产卵的类型.
1995, 19(4).
摘要:黄鳝雄性性成熟产卵后,卵细胞败育,卵巢逐渐退化。同时,分布于生殖褶上的原始精原细胞开始生长发育,形成精小囊。这样,残留的雌性生殖细胞与发育的雄性生殖细胞共同存在于生殖囊腔内,此为黄鳝的雌雄间性发育阶段,这一阶段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黄鳝雄性个体是由雌性个体通过性变化发育而来,这种性别的变化是单方向的。黄鳝的雄性性成熟发育也可以划分为六个时期(Ⅰ→Ⅳ),雄性发育为多周期类型。
1995, 19(4).
摘要: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制备杂交鲫(F1)及其双亲的染色体。结果表明,白鲫染色体的2n=100,其组型是2n=20m+28sm+38st+14t,NF=148;散鳞镜鲤的2n=100,组型是2n=20m+26sm+30st+24t,NF=146;杂交鲫的2n=100,组型是2n=20m+27sm+34st+19t,NF=147.经分析比较证实,杂交鲫的染色体是由双亲各提供一组单倍体而组成的。此外,在受检的20尾杂交鲫中存在一尾三倍体(3n=150±3)的个体。
1995, 19(4).
摘要:研究了用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DNA探针快速检测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IPNV,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对探针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了测定,并与其它快速检测技术作了比较。
1995, 19(4).
摘要:从患暴发性传染病的中国对虾组织中分离了一种病毒,经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及Shepharose2B柱层析纯化了一种形状为杆状的病毒。提纯病毒核酸电泳为一条带,分子量为20kb。将提纯病毒免疫新西兰兔获得较高效价的抗血清并初步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可在六小时内完成对样品的检测,检测灵敏度达60纳克(ng)。
1995, 19(4).
摘要: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了青鱼等十三种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外周血红细胞的DNA含量。其中青鱼、草鱼、鲢和鳙的DNA含量比较接近,其2C值分别为2.20、2.18、2.18、2.15pg,四种鱼相比较,差异不显著。兴国红鲤、镜鲤、荷包红鲤的DNA含量也比较接近,其2C值分别为3.80、3.73、3.76pg。相比较差异也不显著。银鲫的DNA含量为6.09pg/N,与鲤比接近3:2。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DNA含量几乎相等,分别为2.27、2.20pg/N。虹鳟、鲟和团头鲂的DNA含量分别为3.47、11.73、2.66Pg/N。由DNA含量可见这些鱼类的血缘关系。最后讨论了测定鱼类体细胞DNA含量的方法等问题。 更多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