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 17(1):1-06.
摘要:运用梯度法设计亚油酸、亚麻酸三水平饲料试验。结果指出,中国对虾的增重率和存活率受饲料中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和比值双重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中国对虾对亚油酸、对亚麻酸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2.16%和0.87%,二者的最适比值为2.48。作为必需脂肪酸,亚麻酸的活性高于亚油酸。在以富含亚油酸的植物蛋白饲料为主要原料的对虾实用饲料中,亚油酸对亚麻酸的比值偏高,而且二者含量均不足。按需要同时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将可获得最佳效益。
1993, 17(1):07-13.
摘要:采用脑垂体离体灌流孵育系统,研究细胞外 Ca2+和 K8对鲤鱼脑垂体基础的和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sGnRH)刺激的生长激素(GH)分泌的影响。离体灌流孵育的鲤鱼脑垂体基础 GH分泌和 sGnRH 刺激的 GH 分泌都是细胞外 Ca2+依赖的,缺细胞外 Ca2+存在时,基础 GR分泌显著下降,2分钟脉冲式 sGnRH 刺激的 GH 分泌反应接近消失。Ca2+通道阻滞剂异搏定以剂量依存形式显著抑制基础的和2分钟脉冲式sGnRH 刺激的 GH 分泌,表明细胞外 Ca2+的作用至少部分通过细胞膜电位敏感性 Ca2+通道。50mM K8显著刺激基础GH 分泌,并显著加强高剂量sGnRH 刺激的GH 分泌,且K8的作用是细胞外 Ca2+依赖的。
1993, 17(1):14-23.
摘要:本文根据 1963—1991年6月至翌年3月间收集的8627尾样品体长和体重资料,引用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对黄渤海蓝点马鲛当年幼鱼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蓝点马鲛当年幼鱼体重与体长之间呈 W=aL8 相关关系,b 波动于 2.9867—3.0355 之间;一般生长型为 L_1=422.84[1-e(-0.188(t-2.18)],W_t=629.66[1-e(-0.188(t-2.18)]8,以8月1日至11月1日为体重主要生长期;生长存在年间差异,生长参数 L_1、W_∞、k分别由 1963—1969 年的 438.00mm、675.82g、0.1366 变化到 1990—1991 年的 399.06mm、512.16g、0.2307,体重主要生长期则由8月11日至11月11日提前到8月1日至10月11日。从当年幼鱼生长特性考虑,其秋汛首捕渔期推迟到10月21日之后为宜,以达到蓝点马鲛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1993, 17(1):24-35.
摘要:本文根据1988—1990年对吉林省镇赉渔场养鱼池的生态学调查材料,论述了鱼池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初级和次级生产量、有机碳的平衡、能流和生物能量收支。一年约有28.3—51.4%收入有机碳沉积池底。各池鱼产量约为总收入能量的4.7—10.2%;鲢鳙产量约为浮游植物毛产量的5.1—13.7%;鲤产量约为人工饲料能量的6.5—13.1%。浮游植物和细菌的能量有55.2—81.4%为浮游动物所利用,18.4—22.4%为鲢鳙所利用,仅0.2%为底栖动物所利用。
1993, 17(1):43-51.
摘要:本文报道彭泽鲫、异育银鲫及白鲫对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暴发性鱼病抗病力的研究结果。在菌液浓度为6.0×108个/ml,注射剂量为0.3ml/尾时,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彭泽鲫 10-1.34,异育银鲫 10-1.61,白鲫 10-2.21,差异极显著(P<0.01)。从三个方面进一步研究了造成以上差异的机理:(1)补体总量——彭泽鲫 6.40 单位/ml,异育银鲫 5.97 单位/ml,白鲫 2.20 单位/ml,差异极显著(P<0.01);(2)补体替代途径(Cd 旁路)杀菌能力——彭泽鲫和异育银鲫极显著优于白鲫(均值多重分析 D>D0.01),彭泽鲫好于异育银鲫,但差异不显著;(3)白细胞吞噬功能——三种鲫鱼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吞噬百分率是彭泽鲫极显著优于白鲫和异育银鲫(D> D0.01),吞噬指数是彭泽鲫和异育银鲫显著优于白鲫(D>D0.05)。彭泽鲫是对暴发性鱼病抗病力较强的品种,白鲫是对暴发性鱼病抗病力最差的品种。
1993, 17(1):52-59.
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国对虾经锌和氨氮的毒性作用后肝胰脏内部结构发生的变化和损伤。结果表明,当锌和氨氮的不同浓度试验液对对虾经不同时间的中毒试验后,构成对虾肝胰脏肝小管的细胞组成、肝小管结构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和损伤。在低浓度的锌和氨氮试验液的毒性作用下,构成肝小管管壁的分泌细胞增多,吸收细胞减少,且分泌细胞内形成较多的分泌小泡;当经高浓度的试验液作用后,不但肝小管管壁内的吸收细胞减少,分泌细胞增多及产生大量分泌小泡,而且因分泌细胞的破裂解体导致部分肝小管损伤或破坏。文中并就对虾肝胰脏在锌和氨氮的毒性作用下发生的变化与肝胰脏自身的解毒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993, 17(1):60-63.
摘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诊断病毒性疾病,由于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简便等优点,已在医学和兽医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鱼类病毒检测方面,Dixon,P.F.和Hill,B.J.用ELI-SA方法(1983)快速检测传染性胰脏坏死症病毒(IPNV)和(1984)几种鱼类弹状病毒,江育林等(1990)曾报道用此技术快速检测IPN病毒,1990年在我国本溪虹鳟鱼苗中分离出一株弹状病毒,暂称之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中国本溪株(IHNV-B),由于该病毒对虹鳟(rainbow trout)鱼苗危害极为严重,为预防和控制其蔓延,本文报道了应用ELISA方法对感染的鱼苗、鱼卵和细胞培养物中的IHNV-B病毒进行快速检测,可用目测或酶标检测仪来判定结果。
1993, 17(1):64-67.
摘要: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又名黑加吉,它是具有养殖潜力、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洋鱼类。通过1983—1989年7月连续进行黑鲷鱼池养殖试验发现,它适应性强、食性广,适于集约化养殖;且肉味鲜美,含脂量高,颇受沿海某些地区消费者的欢迎。
1993, 17(1):68-72.
摘要: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区,气候严寒,结冰期长达半年之久,栖息在该环境条件下的草鱼,卵巢周期变化呈现一种区域性的特征。在培育方法和生长环境相同时,草鱼产卵时间往往会出现早晚之差,从习惯上讲,这种情况应被视为正常现象;但在北方寒冷条件下,不同时间产卵的草鱼,卵巢发育速度不尽相同,以致使卵巢发育进度呈现非同步性。
1993, 17(1):78-82.
摘要:用江篱制造琼胶已有多年历史。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随着工艺的因素不同而不同,往往出现产品的质与量相矛盾。如凝胶强度大,生产周期也短,但产率不高,或色泽不好等;反之亦然,产率高,但凝胶强度小或周期长等。
1993, 17(1):83-84.
摘要: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是主要分布在暖水性海域中的大型虾类,有生长快,适盐范围广,离水存活较久等特点在我国养殖颇具规模。相建海(1988),相建海等(1990)对我国部分经济虾类的染色体研究有报道。本文为斑节对虾染色体的初步研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