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仁良 , 谭玉钧 , 吴嘉敏 , 阎希柱 , 包祥生 , 姚继明
摘要:河蟹在蜕壳前,血淋巴中 20-羟基蜕皮酮(20-HE)含量达到最高峰——116.16±32.96ng/ml;蜕壳时降入低谷——7.09±1.39ng/ml;蜕壳后仍然很低。血淋巴中20-HE 调控着河蟹的蜕壳周期。雌性河蟹卵母细胞进入大生长期,9月份血淋巴中 17β-雌二醇(17β-E2)出现峰值——3.62±1.11ng/ml,促进了卵母细胞的卵黄积累。雄性河蟹10月份血淋巴中睾酮(T)含量开始上升,至12月份达到 2.15±0.28ng/ml,诱导精巢发育成熟。雌性河蟹血淋巴中 20-HE 含量在5月和8月各出现一个峰值,分别为 13.15±6.99和 15.80±7.40ng/ml;雄性河蟹则在6月和9月各出现一个峰值,分别为 20.25±13.58和 14.00±9.48ng/ml。雌、雄河蟹同在2月份为全年最低值,分别为3.75±3.38 和3.68±1.78ng/ml。实验结果阐明了雌、雄河蟹 5、6月份血淋巴中 20-HE 出现的峰值与生长有关;8、9 月份出现的峰值与青春蜕壳、早期性腺发育相联系。
摘要:用 Bam HI、Eco RI、Dra I、Hinf I、Hind III、Hpa II、Msp I、Pst I、Sau 3AI、Sma I、Xba I、Xho I和 Sal I等十三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方正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白鲫(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和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的线粒体 DNA(mt DNA)进行单酶酶切以及其中八种识别六碱基对序列的限制性内切酶的双酶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分析且计算出各酶切片断大小,得出三种鲫鱼的 mt DNA分子大小:方正银鲫为 15990±90碱基对(bp);白鲫为 16600±130碱基对(bP);鲫为 15540±140碱基对(bp),并且分别建立了方正银鲫、白鲫和鲫 mt DNA由 Bam HI、Pst I、Eco RI 及 Xba I等四种限制性内切酶构建的酶切图谱。
摘要:1989年9月青岛崂山区上马镇养虾场部分虾池中流行红腿病。自垂死病虾体内分离出多株细菌,其中二株经感染健康成虾得到与病虾相同症状,证明所分离菌是对虾红腿病病原菌。经 63项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为普通变形菌(Protetus oulgaris Hauser)。中国对虾养成期红腿病系由条件致病菌所致,其作用部位在对虾血淋巴并引起血淋巴混浊、变稀、凝固能力下降。该病的实质是由于细菌侵入对虾循环系统而导致的败血症。
摘要:在湖泊的渔业生产中,乌鳢一般是作为敌害鱼类被加以清除的。通过渔获物调查和对乌鳢种群结构和食物组成的分析,认为在花园湖现有的生态条件下,乌鳢对经济鱼类的危害不大,还能起到抑制小杂鱼过量繁殖的作用,可以作为特种经济鱼类予以保留。
摘要:本文将难以捕捞的鲤鱼为主要研究对象,测定了鲤鱼在 x/4双向脉冲电场中的感电场强、电流阈值以及双极式线状电极的感电范围。采用电场与网具互补和紧密配合的技术路线,在兜式拉网底纲设置合理电场阻止鱼类钻纲,底纲加设网兜堵塞“抬纲”产生的逃鱼“漏洞”,较好地摸索了底层鱼的捕捞技术。面积0.67公顷圈养区3网鲤鱼捕获率为85~96%,10公顷圈养区5网捕获率为87%。与传统渔具渔法相比,提高鲤鱼单位网次捕获率10倍以上。
摘要:本文记载了对渤海石鲽(Platichthys bicoloratus)、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及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四种经济比目鱼类食性的研究所得。石鲽及星鲽属底栖生物与游泳生物食性鱼类;高眼鲽属底栖生物食性鱼类;焦氏舌鳎属底栖与游泳生物食性鱼类。生活于同一生物群落中的比目鱼类以其营养生态位的部分交错,从而缓和了对食物的竞争。
摘要:近年来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工厂化育苗技术的进步,已能使海捕亲虾与养殖越冬亲虾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产卵,然而虾卵孵化之后能否健壮地生长以及如何提高变态存活率,幼体的饵料起着关键的作用。生物饵料虽然效果好,但受到培养技术及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育苗生产中的饵料仍以豆浆、蛋黄为主,辅以少量的生物饲料与配合饵料,以致幼体的抗病力差,变态存活率低。所以研究适合于中国对虾幼体营养需求的配合饵料很重要。至今有关日本对虾幼体营养的研究屡见报导,而中国对虾幼体的营养研究还未有报导。对虾营养的研究方法有分析虾体成分、梯度或正交法设计饲料试验以及能量代谢试验等。周洪琪(1990)通过能量代谢研究中国对虾亲虾的营养。
摘要: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Temminck et Schlegel)是我国名贵海产经济鱼类。近几年来,因盲目钩捕,在东南沿海资源日益减少。因此,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赤点石斑鱼性腺发育进行周年研究,并开展了人工繁殖和育苗试验。然而,由于此鱼雌雄同体,雌性先熟,在六龄鱼才转变为雄鱼。由此常见因缺少雄鱼无法开展人工繁殖。所以,作者在非繁殖季节,试图用外源性雄激素拌入饵料中,喂低龄和高龄赤点石斑鱼,目的在于诱发其性逆转,现已取得显著的效果,这对于解决雄鱼困难,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自然界存在着巨大的风能,它大大超过水的能量,也大于液体和固体燃料能量的总和。国际气象组织(WMO)提出风的储量为3×1011kW,其中可利用的为2×1010kW。这说明风能储量之丰富,而人们目前对它的利用还远远不够。
摘要:李思发教授等的科学论著《长江、珠江、黑龙江鲢、鳙、草鱼种质资源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是我国淡水养殖业近年来的瑰宝之作,现对该论著提出如下述评意见: 鲢、鳙、草鱼是我国淡水养殖鱼类主要当家品种。鲢、鳙为滤食性鱼类,利用天然饵料,生产投资小、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草鱼是草食性鱼类,食物链短,肉质好,为群众所喜爱的鱼品,且饲料易于解决。这三条鱼在全国淡水鱼总产量中所占比重大、居举足轻重地位。
摘要:中国湖泊可养面积187万公顷,水库可养面积200万公顷,总共占全国内陆可养水面的70%以上。这些水面既是我国渔业在本世纪末年产量达到1800万吨宏伟目标的潜力与后劲之所在,也是“八·五”期间本行业科技攻关的重点。 湖库资源特点与水产增养殖发展概要 (一)湖库资源特点 湖泊可养面积90%相对集中于平原地区,而水库总数的89.4%分布在长江、珠江和黄河三大流域的丘陵地区,具有良好的分布格局。湖泊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下的占总数的98%以上,水库中中小型的占99.6%,另有塘坝63万座,中小型水面有利于采取各种集约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