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15(1):1-8,26.
摘要:根据波纹巴非蛤生殖细胞发育的规律和它们在滤泡中所占的比例,把波纹巴非蛤生殖腺发育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五个阶段。根据相对重量、鲜出肉率、干出肉率等指标的变化,并结合性腺的组织切片确定,波纹巴非蛤的性腺发育在闽南海区一年—个周期。繁殖期在5月中旬——10月下旬,但其繁殖高峰则有两次,分别在5月下旬和10月上旬。这表明波纹巴非蛤的成熟期和生殖期是相互重叠的。此外还观察到该种有雌雄同体现象。
1991, 15(1):9-16,26.
摘要:本文根据24个地点水温与气温的相关资料,建立了一组计算水温的区域模式。利用各地的气象资料,对我国东部530个地点的河水温度作了推算。以淡水鱼类不同温度生态型的生物学界限温度为指标,分别确定了暖水性鱼类的安全越冬北界和冷水性鱼类的安全度夏南界;并以10℃和15℃为指标,绘出了 4条水积温等值线,据之将东部地区划分为5个鱼类生长的气候适应区。对鱼类养殖各气候区具有不同的生产意义。
1991, 15(1):17-26.
摘要:通过对围网渔船起网过程中所受外力的实测和分析,表明在绞收括纲阶段临近结束时,即底环集中串挂在船舷括纲吊柱处时的外力,最大可达7,140公斤。起网时外力对船作用最终表现为外力矩,其数值与网具的纲索或网衣相对于船的出水点位置以及各种捕捞、起吊设备的安装位置有关,也即与力的作用线方向和作用点有关。作者认为在围网渔船稳性核核中,仅校核起吊底环和绞收网衣时的倾侧力矩是不够的,应选取整个起网过程中最大起网力矩(绞纲阶段末尾的倾侧力矩)用于渔船稳性校核和摇摆计算。
1991, 15(1):27-33.
摘要:本文报道葡萄球菌 A蛋白协同凝集(SPA COA)快速检测草鱼出血病病毒的方法以及对提纯病毒、染毒细胞内病毒和病鱼组织检测的初步结果。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特异性和敏感性考核以及凝集物的电镜观察。该方法快速、特异、设备简单,适合基层单位检测草鱼出血病病毒,并有可能作为草鱼出血病疫苗质量鉴定的指标之一。
1991, 15(1):48-54.
摘要:我们用条斑紫菜体细胞进行室内育苗,并下海养殖。对细胞苗养成的紫菜的总氮量及氨基酸量进行了测定,并与传统法育苗养成的紫菜的总氮量及氨基酸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细胞苗紫菜与传统苗紫菜的总氮量及总氨基酸量相近,说明从群体上看,两者的主要营养成份无甚差异,营养价值相近。
1991, 15(1):55-61.
摘要:以白鲢(鱼种),罗非鱼(鱼种)、鲤(鱼种)、鲫(成鱼)、中华绒螯蟹(幼体)、克氏螯虾(成体)、蝌蚪等水生动物为材料,做银的毒性试验,同时分析含银水体中,鱼体内的银富集状况。试验结果表明:(1)银离子对这几种水生动物幼体的半致死浓度(LC50)仅在2—40ppb之间;但对成鱼的 LC50要比幼体大得多。(2)在含银水体中,底层鱼类(如鲫)的银富集量最大的部位在内脏;上层鱼类(如鲨条)富集量最大的部位是鳃。鱼类中肌肉的富集量最小,其次是骨。
1991, 15(1):62-67.
摘要:气流干燥装置已广泛地应用于鱼类饲料生产的烘干过程,气流干燥管是该类干燥装置中的主要干燥部件。干燥管的设计计算目前尚无一定的方法,不同学者各有已见。国内应用较多的有费道洛夫()法、桐荣良三法,南京化工学院和天津大学也有各自的计算方法。
1991, 15(1):68-71.
摘要:形成珍珠的外套膜,国内外曾作过组织学、组织化学、正显微结构、珍珠囊形成等研究。本文作者利用扫描电镜的立体感强、景深大,可观察整体标本表面结构的优点,观察了河蚌外套膜内、外表皮及结缔组织表面结构,并对珍珠质等分泌物来源及分泌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1991, 15(1):72-76,81.
摘要:大连紫海胆是产于西北太平洋沿海水域的一种重要经济海胆,也是我国正在研究发展的新的海水增养殖种类。为搞好其人工育苗与培养殖技术,探讨主要环境因子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必要的。
1991, 15(1):77-81.
摘要:太平洋丛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 steenstrup)的年产量,在八十年代高达四、五十万吨,占目前世界头足类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是世界最重要的头足类资源。丛柔鱼的分布区局限于太平洋,主要分布在日本群岛周围海域,其群体密度最高;在黄海北部和东海外海的分布区,也有一定产量,主要为流网和底拖网所兼捕。
1991, 15(1):82-84.
摘要: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是生物的繁殖习性和生物积温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如菊地省吾提出皱纹盘鲍性腺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以后,人们已可以通过控制积温的方法有效地预报和控制鲍鱼的产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