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第14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拟老年低额溞的生长与生殖

      1990, 14(4):304-312.

      摘要 (2133) HTML (0) PDF 587.42 K (1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 12-23℃、20℃和30℃三种温度下,观察了拟老年低额溞(Simocephalusvetuloides Sars)的生长与生殖。其生长随龄数的增加而变慢,寿命因温度升高而缩短。在12—23℃时,寿命为45.80±20.54天,各成龄的果汁产仔数为205.12个,产仔率(a 值)为11.96;20℃时,寿命为50.20.9.86天,累计产仔数为205.21个,产仔率为10.22;30℃时,上述各项均小于前二者。根据实验结果,拟老年低额溞的适温范围为 15—20℃。 于20℃温度下,将该溞分二组培养,其中一组每5天更新20%培养液。更添食物,能延长寿命,提高产仔量,增加产仔次数,缩短产仔间隔天数。

    • 珠江广东鲂的年龄、生长及其最大持续渔获量

      1990, 14(4):313-320.

      摘要 (1963) HTML (0) PDF 487.63 K (1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珠江广东鲂的年龄、生长及其种群最大持续渔获量进行了渔业生物学分析。用鳞片鉴定年龄,年轮形成时间为 3~6月,随着年龄增加而略有推迟。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适用于广东鲂的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通过渔获物样本统计资料,在目前捕捞作业情况下,3 龄完全进入渔具选择,年总死亡率 φ=0.58,捕捞死亡率 E=0.27,自然死亡率 D=0.31。若能把首次捕捞年龄从 3 龄提高到 4 龄,捕捞强度控制在 F=0.35,渔获量可以比原来提高 16%左右,且产量也能持续下去。

    • 日本沼虾饲料最适蛋白质、脂肪含量及能量蛋白比的研究

      1990, 14(4):321-327.

      摘要 (2118) HTML (0) PDF 496.13 K (17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能量蛋白比。试验用饲料由酪蛋白、糊精、混合油、复合维生素和无机盐混合物等组成。本试验用的日本沼虾体重为 1.77±0.23克,试验期间水温为 21—25℃。用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肝胰脏α-淀粉酶活力等作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日本沼虾配合饲料适宜蛋白质含量为 36.8—42.27%,适宜脂肪含量为6—12%。当配合饲料的蛋内质含量在适宜范围内,饲料能量蛋白比(C/P)为8千卡/克蛋白左右,每公斤配合饲料的总能量为3006—3561千卡是最为适宜的。当饲料总能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饲料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增加,肝胰脏α-淀粉酶活力增强。

    • 团头鲂血细胞发生的研究

      1990, 14(4):328-335.

      摘要 (2074) HTML (0) PDF 883.96 K (1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团头鲂造血器官的血液细胞学和组织学。脾脏的脾髓,肾脏的管间组织、肝脏的窦状隙和小肠的粘膜下层是团头鲂的造血区。在一年中各个造血器官产生各种血细胞的数目变化很大,而且母细胞从造血器官释放入外周血有一成熟过程。对红细胞的发育有一较清晰的了解。嗜中性粒细胞的早期形态和成熟形态也能区别,但有关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发育过程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研究简报
    • 坛紫菜体细胞的连续克隆培养和悬滴培养

      1990, 14(4):336-340.

      摘要 (1919) HTML (0) PDF 700.22 K (1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用于分离海藻体细胞和原生质体工具酶的增多,近几年来,海藻单离细胞和原生质体的培养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对一些经济海藻如海带、紫菜的原生质体培养,国内外均进行了大量研究。严兴洪等把坛紫菜叶状体体细胞的复杂发育分化趋势初步归结成八类,并且建立了坛紫菜叶状体体细胞的分化模型。阐明坛紫菜叶状体体细胞的发育分化规律,不仅能为利用坛紫菜体细胞直接快速采苗,改进传统采苗工艺的新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对于开展坛紫菜体细胞与其它紫菜间的细胞融合的正确选材以及细胞融合以后的杂种筛选等研究均具较大意义。为此,我们对坛紫菜叶状体体细胞进行了连续数代克隆培养。单个细胞培养在高等植物中已获成功,但在海藻细胞培养中还未见报道,探讨单个细胞培养途径,对开展海藻细胞工程研究具重要价值。

    • 拟鮟鱇属Lophiodes(Pisces:Lophiidae)之一新种

      1990, 14(4):341-343.

      摘要 (2035) HTML (0) PDF 204.08 K (16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拟鮟鱇鱇属Lophiodes鱼类的主要特征;头、体平扁;关节骨具2棘。鳃孔伸达胸鳍基的前方。背鳍棘3—6,其中后头部1—3棘部分或全部埋于皮下,或无。背鳍条8。臀鳍条6。内蝶耳骨棘很发达,外蝶耳骨棘低而圆;前额骨隆起嵴光滑,无高起的瘤突或棘;方骨具1低棘;下鳃盖骨具1—2棘;肩棘发达,形状各异;复合的尾椎横切面圆形,无横突;椎骨19。

    • 草鱼、青鱼体外培养细胞的属间、亚科间核移植

      1990, 14(4):344-346.

      摘要 (2089) HTML (0) PDF 642.28 K (18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King和Briggs 1952年首次报道了细胞核移植在两栖类上获得成功以来,这项卓绝的技术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和兴趣,并逐渐应用到两栖类以外的其它动物。在我国,童第周教授等1963年首次应用此项技术于鱼类。他们在金鱼和鳑鮍鱼上的开拓性实验,证明鱼类细胞核同样可以进行核移植。七十年代起,我国在鱼类细胞核移植方面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以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在鲫、鲤,鲢、草鱼、团头鲂等鱼类上进行研究,得到了几个不同组合的移核鱼或胚胎,其中某些移核杂交鱼是可育的。为了进行鱼类遗传改良研究,作者在草鱼、青鱼、团头鲂上着手进行了细胞核的移植,利用体外长期培养的体细胞作供体,在属间和亚科间鱼类上作移核实验,得到了不同发育期的胚胎。现将此工作作简要报道。

    • 用光合细菌菌液池塘培育淡水鱼种的试验

      1990, 14(4):347-350.

      摘要 (2191) HTML (0) PDF 288.59 K (1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简称为PSB,是种营养价值较高且营养组份较全的细菌。在厌氧弱光条件下,具有处理低分子有机物,净化水质等显著功效。当前,在淡水、能源、饲料粮三紧缺的条件下,将其用于池塘养殖中,能获得节水节电节省饲料粮的效果。同时利用PSB富含维生素(尤以B族维生素最多)和辅酶Q等生理活性物质,将PSB混拌添加于鱼种精饲料内或泼洒于池塘中。通过提高鱼种饵料的营养水平,增强鱼种抗病力和改善鱼池水质,以达到提高鱼种成活率和增产、降低成本之目的。用PSB菌液进行链、鳙、草鱼、鲂夏花的池塘育种并育成11.8厘米左右的大规格鱼种试验,迄今尚未见正式报导,为此,我们于1989年在山东省济宁市郊区淡水养殖试验场做了此项试验,现报告如下。

    • 大鲵肌肉及其天然饵料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1990, 14(4):351-356.

      摘要 (1985) HTML (0) PDF 432.04 K (1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Blanchard),俗名娃娃鱼,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种大型两栖动物,并被列为我国的第二类保护动物。其肉质细嫩、鲜美,并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特种水产品养殖的良好品种。但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大鲵的研究,多集中在外部形态观察、系统解剖分析、生态及资源调查,未进行过营养方面的研究,而要保护并利用大鲵资源,进行人工养殖,对大鲵及其天然饵料营养方面的了解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开展大鲵肌肉及其天然饵料营养成分比较研究,对保护和利用大鲵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

    • 太湖新银鱼胚胎染色体组型分析

      1990, 14(4):357-358.

      摘要 (1877) HTML (0) PDF 541.75 K (1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我们以胚胎细胞制取染色体标本,进行了太湖新银鱼春季群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 >研究论文
    • 南海北部大陆架鱼种组群初步分析

      1990, 14(4):267-276.

      摘要 (1955) HTML (0) PDF 746.74 K (1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南海北部大陆架水深40—200米范围内200网次底拖网鱼类调查资料,计算125个鱼种在采样中同时出现的 Jaccard 群落系数,用聚类分析导出8个组群。分析鱼种组群格局与环境因素之间关系的结果表明,组群中所包含的鱼种具有相似的环境需求特性,从而按组群概括阐述了各鱼种的环境适应特点和分布区域。优势鱼种组群对环境的适应范围广,分布遍及整个调查海区。其余各组群的形成与一定的环境条件相联系,并沿等深线分布在特定水深范围内。陆架外缘环境因素的明显变化,成为大多数陆架鱼种分布的阻限。本研究还以鱼种组群为基础对群落格局作了反相分析。

    • 诱导池养斑节对虾的性腺发育与产卵

      1990, 14(4):277-285.

      摘要 (1970) HTML (0) PDF 667.58 K (1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室内条件下,采用切除、烫灼眼柄及蓝、绿色光源光照,可有效诱导池养斑节对虾的卵巢获得不同程度发育或成熟产卵,有效率分别为64.8%和15.5%,总有效率达80.3%。亲虾个体大小及水温与卵巢发育或产卵的关系密切。体重70克以上的亲虾卵巢易催熟,性腺发育成熟大多出现在水温较高的 5—9月份(平均水温 25.0—29.5℃),尤其产卵仅在这些月份发生。亲虾产卵量较少(每尾 3—11万个/次)。室内环境下亲虾无自然交配,卵子不能孵化,仅其中一次产卵中,进行了人工交配孵化出无节幼体。

    •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可鲁克湖渔业环境和鱼类引种

      1990, 14(4):286-296.

      摘要 (1956) HTML (0) PDF 746.37 K (1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可鲁克湖(以下简称克湖)位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海拔2800米,面积43~54平方公里,呈洼地型,最深8米,盐度0.79%。5~9月份最高月均水温通常在 18℃以下,但浅水区广阔,夏季晴天多,出现有较高的水温。湖内生物种类简单,多为广温、低温、广盐、淡水和喜清洁种,优势种数量大。因地理隔离等限制因子,地方鱼类仅有裸鲤和条鳅。1978年起引入鲤、鲫、鲢、鳙、草鱼、青鱼和团头鲂等,其中鲢、鳙、青鱼等引种失败;草鱼、团头鲂尚有成功的可能;鲤、鲫鱼已取得成功,且已能繁殖。要提高移植鱼类的成活率、生长率,以及湖泊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等,还需要投放大规格鱼种,使之有面对高原环境条件新能力。另外,克湖要成为青藏高原优越的引种驯化基地,需要进一步寻找和探索适应高原环境的引种对象。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 鲢在低温冻藏时的生化和质地特性研究

      1990, 14(4):297-303.

      摘要 (1963) HTML (0) PDF 488.15 K (1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鲢在低温冻藏时的生化和质地特性参数之变化规律,来考察几种冻藏方法对其品质的影响,从而对鲢的冻藏提出合理的工艺。生化特性参数以K值和EPN值来检验。质地特性采用具有样品测定室为挤压剪切室的 Ottawa 质地测定系统。试验结果表明:①冻结前的去内脏等处理可很显著地影响肌肉的鲜度K值(P<0.01);②快冻比慢冻可减少质地的损失,快冻后冻藏的肌肉鲜度很明显地比慢冻的好(P<0.01);③-30℃冻藏比-18℃冻藏可显著地减缓蛋白质变性的速度(P<0.05);④冻藏时是否镀冰衣,其K值和EPN 值在半年内无显著性差异(P>0.10)。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