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14(2):79-88.
摘要:本文论述对翘嘴红鲌所作的观测,获得年龄、生长资料。采用Schaefer,Beverton-Holt模式评析。结果表明:翘嘴红鲌体重生长拐点为3.4110龄,自然死亡率M=0.4079,捕捞死亡率F=0.1050,总死亡系数Z=0.5129,最大持续产量MSY=113.21吨,最适捕捞强度fMSY=458164公斤/日·吨,当F=0.2、te=2.5时,渔获量是现行产量的2.65倍。
1990, 14(2):89-94.
摘要:通过UV对草鱼出血病病原病毒敏感的草鱼ZC 7901细胞株反覆诱变,获得了对出血病病原病毒具有抗性的AHZC 88细胞株。经生物学特性测定,AHZC 88细胞的染色体2n=48,温度适应范围4°~38℃,最适生长温度27℃,分裂指数在36小时时达最高值。经病原病毒的人工侵染等试验表明,AHZC 88细胞不受草鱼出血病病毒感染。在电镜切片观察中,细胞内不见病毒颗粒。LDH同工酶分析,比敏感细胞少1条酶带。
1990, 14(2):95-104.
摘要:本研究将白鱚卵的胚胎发生过程严格区分为27个阶段,并就各不同发生阶段的卵对高温突变、落下冲击和紫外线照射的感受性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得出了卵裂早期和原肠晚期至胚孔封闭期的卵对高温突变的感受性高;卵裂晚期至胚体出现期,对落下冲击的感受性高;对紫外线照射的感受性,则以胚体出现期为最高。文中同时分析了这种不同环境因素作用于相同鱼卵的同一发生阶段,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建议在鱼类资源保护和鱼苗生产的孵化管理上,应尽量避免感受性较高的相应环境因素变化对鱼卵的影响。
1990, 14(2):105-113.
摘要:本文报道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革胡子鲶仔幼鱼的摄食习性和生长的研究结果。仔鱼孵出2或3日,尚残存卵黄囊时即行开口摄食。仔鱼适口的开食饵料是轮虫,随着鱼体的生长,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的比例迅速增加。幼鱼昼夜摄食强度有一定的节律,夜间18:00~22:00时摄食强度最大。经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确定革胡子鲶仔幼鱼的全长与日龄呈直线关系,体重与日龄和全长对体重的关系均为幂函数关系,并计算出它们相应的回归方程式。
1990, 14(2):114-119.
摘要:本试验测定了中国对虾亲虾在禁食和静息状态下的耗氧率、二氧化碳排出率和氨氮排泄率,研究了它们的呼吸商、氧氮比、能源的化学本质及其消耗量之比。结果表明,体重为85.1±14.8克的亲虾,在水温19~22℃时的耗氧率为0.25±0.08毫克/克·小时,二氧化碳排出率为0.28±0.09毫克/克·小时,氨氮排泄率为8.86±3.53微克/克·小时;亲虾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混台物为能源,其中以蛋白质为主,脂肪次之,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最少;亲虾的耗氧率(Y)与体重(W)呈负相关,Y=1.89W-1.3,而与性腺发育的影响则相反,性腺发育好的亲虾代谢率高,性腺发育差的亲虾代谢率低。
1990, 14(2):120-128.
摘要:本文根据增殖对虾标志放流重捕和生产回捕的渔场统计资料、海洋水文及跟踪监测虾群的资料,对放流增殖对虾洄游分布和中心渔场变动进行了研究。据之分析表明:研究期内,每年6月中旬至7月初放流入海的幼对虾,主要生活在放流的湾内河口浅水区,并逐步向周围扩散索饵;8月上、中旬,主群陆续游出湾内的低盐高温区(盐度为28—30‰,温度为25—29℃),洄游分布在湾外5—15米水域;随时间推移,虾群逐渐趋向20米以深的高盐低温区(盐度为31—32.5‰,温度为20—23℃)索饵;10月下旬(底层水温18—19℃)为交尾盛期,11月上旬交尾结束,虾群分散进入越冬场。
1990, 14(2):129-136.
摘要:畜肉状浓缩鱼蛋白是八十年代开发的一种新产品。本文作者利用中国海区的中、上层鱼类——沙丁鱼、马面鲀等作为原料,参考畜肉的物、化特性,经过反复实验、研究,制定了以下的工艺流程和条件。原料鱼经去头、去内脏、采肉后加入适量的氯化钠,调整pH至7.5左右,经机械挤压扭曲,然后乙醇萃职两次,多脂鱼进一步用高温乙醇萃取,最后干燥至要求水份,而得到高蛋白、低脂肪的产品,其复水性达到5倍,相对鱼肉得率17%以上。蛋白质在加工过程中损失较少,得到了充分利用。
1990, 14(2):144-148.
摘要:本文报导了鲈形目(鱼叚)虎鱼科裸头(鱼叚)虎鱼属的一新种,定名为横带裸头(鱼叚)虎鱼C.transverse fasciatus。
1990, 14(2):149-152.
摘要: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是一年生的中型乌贼,俗名叫墨鱼,生长快,肉质鲜美,是受市场欢迎的海味食品。
1990, 14(2):157-159.
摘要:珍珠是传统名贵中药,具有镇心安神、养阴熄风、清热解毒、明目去翳等功效。
1990, 14(2):160-164.
摘要:我国养殖淡水鱼类居世界首位。
1990, 14(2):165-169.
摘要:有关17α-羟基-20β双羟孕酮[17α-Hydroxy-20β-dihydroprogesterone(4 Pregnen-17α-20B diol-3one)](以下简称17α-20βP)对鱼类排卵效应及其生殖机理作用的研究,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已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
1990, 14(2):170-170.
摘要:白鱀豚是世界上淡水豚类中数景最少的濒危物种,我国将它列为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严禁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