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14(1):1-7.
摘要:1987年7~10月福建省平谭县对虾养殖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流行病。病虾活动力减弱,食欲下降,个体消瘦,头胸甲心区附近呈白色或浅桔红色,血淋巴液稀薄、混浊、不能凝固。因病虾步足、游泳肢及尾扇呈鲜红色,被称为“红腿病”。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从五只垂死病虾的心脏血淋巴液中分离到细菌作纯焙养,经肌肉注射和浸泡的人工感染方法,得到了与虾池中患病虾相同的症状。菌原菌是革兰氏阴性短杆鼠。以极生单鞭毛运动。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过氧化氢酶阳性。能还原硝酸盐成亚硝酸盐。精氨酸脱羧;鸟氨酸、赖氨酸不脱羧。V.P.阳性.在42℃中不能生长。不能在无盐和含有8%NaCl 的胨水中生长,但在含有3%和6%NaCl的胨水中生长良好。对弧菌抑制剂0/129敏感。经鉴定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Bergman)。
1990, 14(1):8-14.
摘要:本文研究了预报鳗苗捕获量的方法。非埃尔·尼诺年以后发生埃尔·尼诺的次年属于鳗鱼捕获量的增加隼度。捕获量的增加量与东太平洋海温距平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以全世界的捕获量为例,其关系式为:△Cn=31ATn-1+22(吨)(AT≤4.0)或 △Cn=-31ATn-1+270(吨)(AT>4.0)
1990, 14(1):15-24.
摘要:1986~1987年对粤东大亚湾的网箱养殖场和马氏珠母贝养殖场网箱和珠贝壳上的污损生物进行研究。共记录 124种生物。优势种是粘附山海绵、总合草苔虫、独角裂孔苔虫、华美盘管虫、放射牡蛎、网纹藤壶、皱瘤海鞘和冠瘤海鞘等。全年都有生物污损。最严重的季节是3月至6月。网箱污损生物的月湿重为8.3—545.0g/m2;季湿重 150.0—6250.5g/m2。最大的月覆盖面积为73.4%;季覆盖面积94.9%。网笼受生物污损上半年比下半年严重,最高记录为 4506.2g/m2。上半年珠贝壳上的污损生物多达50种,最大湿重为 16.5g/1个珠母贝。
1990, 14(1):25-32.
摘要:在近岸潮间带建设潜堤,并在堤顶设置拦网是一种新型的对虾人工养殖设施。这种潜堤网拦养殖设施,在涨潮时,海水越堤而过,注入池内;退潮时,利用拦网防逃,潜堤贮水,实现自行换水。该设施投资小,节省能源,管理方便,产量高。本文通过两个已建工程的设计,说明这种养殖设施的可行性,并提出潜堤和拦网设计中的各项参数的确定方法。
1990, 14(1):33-39.
摘要:本文根据1987年对虾养殖期间丁字湾海域的调查结果,以 IN、IP、COD和 DO为指标参数分析了该海域有机质和营养盐的污染状况和营养类型。分析结果表明,大面积对虾养殖排出的虾塘废水,能引起丁字湾海域有机质和营养盐的严重污染和富营养化,并且这种污染程度和营养类型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本文对丁字湾海域的赤潮能否形成也进行了预测。
1990, 14(1):40-43.
摘要:在不需从原料中提取脂质,而直接将磨碎原料中的脂质皂化、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的脂肪酸分析测定。这种方法与通常采用的先提脂质再行甲酯化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分析测定的数据与普通法极为一致,其优点是快速、操作方便、节省药品;即使样品很少,用普通法不易提取脂质时,此法也能顺利地完成分析工作。
1990, 14(1):44-49.
摘要:卵膜表面具卵膜丝为银鱼的重要特征。本文记述了十三种银鱼卵膜丝在胚极、侧面及对极的形态特征。其中 4种为首次记载;6种有补充修正。同时讨论了前人的工作。初步按卵膜丝结构把卵膜丝形态归纳为密致、稀疏直丝、稀疏弯丝、稀疏角丝和短线辐射五个型。
1990, 14(1):50-54.
摘要:本文研究次致死浓度Cu2+对罗非鱼呼吸生理的影响。通过比较15天里各污染组鱼呼吸频率、振幅和鳃盖运动的变化,得出罗非鱼异常鳃盖运动频率随Cu2+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咳嗽运动先于驱逐反射(expulsion reflex),提示鱼类的咳嗽运动和驱逐反射可作为次致死浓度下Cu2+污染的敏感生物学监测指标。
1990, 14(1):55-59.
摘要:鲥鱼是名贵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夏之交,沿我国东南近海作生殖洄游,并溯入长江、钱塘江和珠江繁殖。
1990, 14(1):60-65.
摘要:由于合成纤维弹性较大、表面光滑,打结后结不易牢固。
1990, 14(1):65-65,69.
摘要:中国水产学会资源专业委员会远洋渔业学术讨论会和农业部全国远洋渔业工作座谈会于1989年11月6—11日在浙江省普陀山同时召开。
1990, 14(1):70-71.
摘要:卤虫是生活在沿海盐区水体中的一种小型甲壳动物。
1990, 14(1):72-78.
摘要:一、新海洋法中的渔业规则 (一)1982年海洋法公约中的渔业规则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于1978年底召开,经过长期协商,于1982年4月23日通过了《海洋法公约》,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开始签字,有119个国家立即签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