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 13(4):308-315.
摘要:本文报导了病鱼的组织(肠、肝、胰、肾)病理变化,及血液(血清的钠、钾、氯化物、肌酐、尿素氮、谷草转氨酶总活力及谷草转氨酶同工酶。白细胞血式)病理变化,从而阐明了引起病鱼慢性死亡,而累计死亡率又高达60%的机理。查明了病原(崇明长棘吻虫)的中间寄主是模糊裸腹溞,找到了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在发病地区用鱼种池培育的鲤鱼鱼种的有效预防方法。
1989, 13(4):316-325.
摘要:本文对东海银鲳的卵巢周年变化、卵母细胞发育等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银鲳的繁殖期在5—6月。繁殖期过后,其卵巢发育长期处在重复发育的Ⅱ′期,并在此期过冬,至翌年3月下旬卵巢再次发育。在卵母细胞发育早期,胞质内便出现油球结构,胞质有分层现象。卵母细胞发育至大生长期晚期后,其放射带减薄且渐消失。待卵母细胞充分发育时,仅存单层的胶质膜结构。银鲳为短期分批产卵类型。
1989, 13(4):326-332.
摘要:在实验室内不同温度条件(恒温28℃、30℃和周期性变温28±4℃、30±4℃)下,分四组饲养罗非鱼,测定其增重、耗氧率、并推算能量同化率和组织生长效率(K2)。结果表明,变温组均比相应恒温组生长迅速。其中以变温28±4℃组日增重最快,增重百分率最高,其次为变温30±4℃组,恒温28℃组日增重最慢,增重百分率最低。能量同化率和组织生长效率也以变温28±4℃组最高;30±4℃组能量同化率虽较高,但组织生长效率却最低。本文对变温促进罗非鱼生长的机理和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989, 13(4):333-338.
摘要:本文研究琼枝多糖凝胶的结构和性质。大多数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和含二个氨基以上的化合物能够改良这种带负电荷的多糖凝胶的性能。从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各种凝胶的结果看出,琼枝多糖象绞合的纤维束同方向地聚集;琼枝多糖-KCl凝胶象疏松绞合着的纤维束同方向聚集;琼枝多糖-乙二胺凝胶象多锁链同方向聚集;琼枝多糖-明胶凝胶却象海绵一样网状聚集。根据试验结果,作者对琼枝多糖形成凝胶的机理进行了推断。
1989, 13(4):339-345.
摘要:本文叙述以放射性核素14C为指标,测定滤食性鱼类对饵料消化吸收率的方法。用此方法测得的白鲢和罗非鱼对细菌絮凝体的消化吸收率平均分别为45.1%和81.4%。用不同培养基培养出的细菌絮凝体的蛋白质含量在36.5~50.1%之间,而且均含有对鱼类生长必需的氨基酸。平均体重为338.1mg的白鲢鱼种和252.7mg的罗非鱼鱼种,用细菌絮凝体饲养13天后平均增重率为67.3%和104.1%。结果表明,水生细菌对滤食性鱼类具有良好的饵料效果;且水生细菌不仅是水体生态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分解者,而且它还通过食物链发挥着重要的生产者的作用。
1989, 13(4):347-352.
摘要:本试验测定了185尾在湖泊围养区和池塘内体质健壮的草鱼、青鱼、团头鲂、鲢鱼、鳙鱼的血液,共取得红血球、血红蛋白、血糖、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八项指标的1367个数据。经可靠性分析,除血糖指标的相对误差值略高于5%外,其余各项血液指标均值的相对误差,均达到生物调查实验要求。
1989, 13(4):353-355.
摘要:自Aida(1973)在香鱼的血清研究中报导了鱼的血清含有雌性特异蛋白以来,已有许多学者对鱼的雌性蛋白的生化特性、分子量以及生化提纯进行了一些工作,还用同位素示踪追踪C14在雌性特异蛋白合成的过程。但应用雌性特异蛋白和雌性鱼类性腺蛋白质复合物在黄鳝人工繁殖时期促进性腺发育和提高黄鳝苗的孵化率工作,直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发现有人报导过。我们这项科研目的就是要提高黄鳝人工孵化的效果。
1989, 13(4):356-359.
摘要:随着生物工程学的发展,在超低温下(-196℃)保存生命有机体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超低温下生命活动几乎停止,变异的频率降到很低的程度,可以提供稳定的种质。超低温保存生物体不需大量人力和物力,也不需要巨大的空间,是种质保存的一种好形式。Finkle,B.J.等报道,到1985年止,至少有40多种高等植物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培养物在-196℃冷冻保存而不失去活力。
1989, 13(4):360-364.
摘要:鳜鱼是终身食活鱼虾的狭食性鱼类,目前尚无法使它主动摄食配合饲料,这不仅成为大规模养殖鳜鱼的首要难关,而且使鳜鱼营养生理的研究难以进行。 在测定鳟鱼饲料消化率时,为了精确控制饲料摄入量,减少损耗,国外学者曾采用过强制填喂饲料的方法。但国内在鱼类或其他动物的营养研究中,尚未见采用这种方法的报道。
1989, 13(4):365-369.
摘要:如何使拖网渔船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具有满意的推进效能,一直是渔船设计者关注的课题。螺旋桨惯用的设计方法有三种:一是按自由航行工况配桨设计,是当前我国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设计具有较高的航速,但拖网工况时,则只能利用主机70~80%的功率;二是按拖网工况配桨设计,其拖网工况时,利用主机功率最大,但自由航行时,只能利用主机70~80%功率;三是按航、拖两种工况的折中值配桨设计,此法不常用。
1989, 13(4):370-374.
摘要:脂肪作为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来源是鱼类生长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鱼用配合饲料中不同种类脂肪及其含量多少对鱼类生长作用的研究开始较晚。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日趋增多。竹内(1978)米(1978、1985)分别阐述了脂肪和必需脂肪酸对淡水鱼和海水鱼的营养价值;渡道1(1976)等对鱼类的能量代谢进行了研究;T.C.Yu和O.Sinnhuber(1979)等研究了用牛油和鱼油作为银大麻哈鱼饲料中的能量代谢进行了研究。
1989, 13(4):285-297.
摘要:本文对山东埕口盐场、海南岛莺歌海盐场及青海柯柯盐湖天然采集的卤虫卵进行了孵化特性研究。埕口、莺歌海及柯柯的虫卵壳厚分别为9.7,11.4及13.2μm。在放入海水中进行孵化前上述三品系的卤虫卵分别在自来水中浸泡2,3及4小时能获得最佳孵化率。它们的最适孵化温度分别为25.6~28.5℃,27.0~30.0℃及27.0~33.0℃。最适孵化盐度分别为30,20及35%。孵化的同步性以“莺歌海”为最好,为6.4小时,“埕口”次之,为6.5小时,“柯柯”为7.4小时。 实验室内培养产卵后24小时内收集的虫卵用下列方法处理能终止虫卵的滞育状态:(1)埕口卤虫卵:浸泡于粗盐饱和溶液中2~3个月,孵化率可达91~94%。(2)莺歌海卤虫卵:浸泡于粗盐饱和溶液中2~5个月,孵化率可达80~91%。(3)柯柯卤虫卵:置于5℃2~3个月孵化率可达96~98%。用3%H2O2及3%甲醛溶液处理对终止滞育状态没有作用。天然采集的三个品系的卤虫卵用3%H2O2或3%甲醛溶液或用去壳溶液处理均可以提高孵化率。
1989, 13(4):298-307.
摘要:本文研究了高产鱼塘分子氨含量昼夜变化、垂直变化的规律性。结果表明,晴天分子氨含量昼夜变化明显。以早晨含量最低,下午2—3点含量最高,此后含量逐渐减低;而晴天下午2—3点上层分子氨含量最高,中层次之,下层最低,垂直分布差别咀显。夜间至早晨,上、中、下三层分子氨含量相近。阴天分子氨含量的昼夜变化、垂直变化均不明显。大风天气,分子氨含量昼夜变化明显,但垂直分布差别不大。文中还阐述了浮游植物光台作用,鱼类和浮游动物的呼吸、排泄及鱼类粪便、残饵等含氮有机物的降解对分子氨含量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