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 13(2):101-107,144.
摘要:对无锡市效区“河埒渔业一队”典型高产鱼池中异养细菌种类、数量及群落组成的分析测定,它表明在1984年3月至10月试验期间,试验鱼池水体中总细菌数和异养细菌数分别在1.30×105~15.90×105个/ml和1.56×104~14.50×104个/ml。鱼池淤泥中总细菌数和异常细菌数分别在1.20×106~68.0×105个/克和1.94×105~19.90×105个/克。同时经分析得知,试验鱼池中细菌数量的波动与鱼池水温等理化因子各有不同的相关关系。试验鱼池水体中共分离出11个属的异养细菌,其中优势菌为氮单胞菌属(Azomonas)等具固氮能力的菌属;淤泥中共分离出8个属的异养细菌,其中优势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革兰氏阳性菌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细菌普遍存在于鱼池的水体及淤泥中。试验表明,高产鱼池中的细菌数量变化有一定规律性,细菌数量及异养细菌的群落组成与鱼池的鱼产量有一定的关系。
1989, 13(2):109-115.
摘要:1982~1986年;作者采用外源药理学方法,使淡水养殖梭鱼(S‰0.297-0.569)克服了“淡水不育症”,雌鱼性腺成熟率85%以上,完全取代了“海水过渡”。在人工催产中又克服了排卵机制的障碍及胚胎对环境的不适应,并对梭鱼亲鱼血清激素含量进行放射免疫(RIA)测定及电子显微镜对梭鱼脑垂体亚显微结构进行观察。提出梭鱼存在血脑屏障。
1989, 13(2):116-123.
摘要:渤海、黄海北部秋汛捕捞对虾,以往主要使用拖网。为保护渔场水域的生态环境和幼鱼(幼体)资源,通过针对虾类行动的实验性观察,同时使用流网试捕。分析流网掉虾的原因和提出防范掉虾的技术措施,以便更好地实现“以流网代替拖网捕捞对虾”的技术改革。
1989, 13(2):124-132.
摘要:首次对绥芬河3种大麻哈鱼的溯河期、群体数量、群体结构等主要生物学特征及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从而提出资源增殖技木措施.
1989, 13(2):133-137,151.
摘要:在海带夹苗放养前,用0.5~1.0ppm三十烷醇浸苗,能提高叶绿素和岩藻黄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并可在相当长时间内,提高海带对磷酸盐和硝酸离子的吸收,还可使海带体内核酸含量增加,进而促进海带迅速生长,缩短了放养后的缓苗时间,为产量的形成打下早期生长的基础。
1989, 13(2):138-144.
摘要:本文比较了疫苗株FR—854和FR—836—w的免疫原性,及其对三寸左右草鱼种的有效免疫剂量。疫苗株FR—854和FR—836—w均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其保护力可达70%以上。但试验结果初步证明,FR—854疫苗比FR—836—w疫苗免疫原性更强。经统计分析,FR—854疫苗的免疫保护力可达88.9±12.0(6)%,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为160.5±58.9(6);而FR-838-W疫苗分别只有71.3±14.2(6)%、88.3±26.2(6);二者有显著的差异(0.05>P>0.01)。注射免疫三寸左右的草鱼种,FR—854的免疫剂量在3—5×104.5TCID0/尾左右,FR—836—w在3—5×107.5TCID50/尾左右,其免疫保护力可达80%左右,同时我们测得ER—854的半数免疫量为105.1TCID50/ml。
1989, 13(2):145-151.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紫菜半乳聚糖硫酸酯经过碱处理后,其化学组成、溶液流变性质及凝胶性质的变化。对处理前后的多糖应用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和核磁光谱进行分析,观察到由于碱处理使紫菜半乳聚糖硫酸酯的结构,变成3.6—内醚—半乳糖与D—半乳糖交替连结的琼酯糖结构,因而各项理化性能均与红藻类其他原料制得的琼胶一致。
1989, 13(2):152-156.
摘要:利用畜禽粪肥作为有机肥养鱼,是我国池塘养鱼的传统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养禽业和养鱼生产的发展,这一养殖技术也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由于实行禽、鱼混养,在进行综合利用、实现物质良性循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优点,已引起国内外有关方面的重视。国内方映雪等(1985)、杨华视(1986)都先后报导了不同畜禽粪肥的养鱼效果及配合方式。
1989, 13(2):157-159.
摘要:关于鱼类脂肪酸的研究,本世纪来国内外不断地有所报道。近十年来,由于对前列腺素和生物膜的研究,人们了解到鱼油中的ω-3多烯酸能加速胆固醇分解为胆酸,从而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EPA、DHA具有抑止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效果,确认ω-3多烯酸与生命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提高了ω-3多 烯酸在营养学上的重要性。
1989, 13(2):160-163,169.
摘要:随着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人工育苗技木的突破,我国对虾苗种生产量逐年递增,保证了养殖和增殖放流的需要。但是各育苗场的育苗效果差异较大:好者,平均每尾亲虾可培育十几万尾虾苗;差者,用数万尾亲虾,育苗量甚少。
1989, 13(2):164-169.
摘要:露斯塔野鲮(以下简称野鲮)是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国家淡水养殖主要鱼类之一。1978年引进我国,1981年在我国人工繁殖成功。 Alikunhi报道野鲮摄食植物碎屑、浮游藻类和泥沙等。但对当年鱼消化系统的发育和食性还未见有系统的报道。为探索野鲮在我国的养殖方式,更好地发展其养殖,作者对该鱼消化系统的发育和食性的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
1989, 13(2):170-172,180.
摘要:消化道粘膜是吸收和同化营养物质的重要部位,关于硬骨鱼类消化道的组织学虽已有研究,但大多局限于光镜水平。为此,我们在光镜结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木对露斯塔野鲮肠粘膜进行观察,并与鲮鱼进行对照比较,以探讨鱼类消化生理机制。
1989, 13(2):173-180.
摘要:江蓠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藻,是制造琼胶的重要原料。本文综述了我国江蓠人工栽培的现状,年产量约为4,000吨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