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8年第12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论文
    • 大弹涂鱼仔鱼的摄食、生长和成活的研究

      1988, 12(3):203-212. CSTR:

      摘要 (2365) HTML (0) PDF 657.62 K (2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大弹涂鱼仔鱼阶段有关摄食和生长发育,以及不同饵料对仔鱼生长和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孵化后3—5日龄即仔鱼危险期,正处于内源性(包括混合性)营养转入外源性营养。颗粒有机碎屑是仔鱼的开口饵料,培育期间以底栖硅藻分解后形成的颗粒有机碎屑为饵料,其后期仔鱼成活率高达42.04%。6日龄起逐渐加投桡足类幼体和成体,其16同龄后期仔鱼平均全长可达6.15mm,平均体重1.24mg。

    • 鲤鱼棘头虫病的研究

      1988, 12(3):213-222. CSTR:

      摘要 (2111) HTML (0) PDF 943.99 K (20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道了1985—1987年在崇明县新民第三水产养殖场对鲤鱼棘头虫病的病原、症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结果。该病可引起鲤鱼自夏花至成鱼大批死亡,全场感染率在70%以上;发病严重的鱼池则感染率高达100%,死亡率高达60%。病鱼肠壁上形成肉芽肿结节,严重时能使内脏粘连,甚至体壁溃烂和穿孔。病原是崇明长棘吻虫(新种)Rhadinorhynchuschongmingnensis sp.nov。扫描电镜观察,吻上布满细毛。有吻钩14纵行,每行29~32个吻钩,粘液腺8个。治疗方法为每天每公斤鱼拌饵投喂0.6毫升四氯化碳,连服6天,效果良好。

    • 人工控制培育缢蛏幼苗研究

      1988, 12(3):223-232. CSTR:

      摘要 (2395) HTML (0) PDF 752.25 K (19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探索采用缢蛏动体实验生态研究的成果,控制缢蛏幼体各发育阶段较佳生态条件,进行人工控制培育幼苗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单位出苗量为5.46万粒/M2至21.06万粒/M2,每公顷产量达8000千克至20000千克.这比自然海区正常年景蛏苗产量提高10—20多倍,从而显示出工厂化人工育苗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文中也提及在人工控制培育幼苗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这些为缢蛏人工控制培育幼苗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 乙纶单丝捻线延伸性的研究

      1988, 12(3):233-241. CSTR:

      摘要 (2110) HTML (0) PDF 623.44 K (2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项试验是研究乙纶(PE之一种)单丝捻制成的网线在外力小于断裂强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特性(即延伸性)。网线的延伸性包括伸长、韧性和弹性三方面。本文的主要内容有:1.通过对乙纶网线结节(单死结)和无结拉伸断裂测试,得到了乙纶网线在1/2结节断裂强力作用下的伸长值;2.通过乙纶网线拉伸断裂试验时的拉伸曲线用三次样条函数(自然样条函数)插值法计算了网线的韧度和系数Q值,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3.通过对乙纶网线定伸长弹性试验,计算在不同恢复时间下的弹性恢复率,从而得到定伸长弹性恢复率与网线直径和恢复时间的关系。

    • 辽东湾海蜇生长的研究

      1988, 12(3):243-250. CSTR:

      摘要 (1889) HTML (0) PDF 484.27 K (1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描述了辽东湾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的生长特征。它与鱼虾类的生长特征不同,没有渐近值,到9月10日后个体收缩。我们用高次方程描绘了辽东湾海蜇的一般生长型.根据海蜇的一般生长型,研究了海蜇的生长速度。

    • 文蛤年龄的研究

      1988, 12(3):251-258. CSTR:

      摘要 (2274) HTML (0) PDF 1.28 M (2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透光法鉴定文蛤的年龄。当贝壳在光透射下,条纹清晰显出。贝壳的亮带形成是在5月至10月,暗带则在10月至翌年的5月间形成。不同年龄组的亮带和暗带形成的时间没有差别。通过贝壳的亮、暗分界线,可以判断文蛤的年龄。

    • 影响刺参幼参成活和生长的几个因素的研究

      1988, 12(3):259-265. CSTR:

      摘要 (1939) HTML (0) PDF 440.14 K (1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刺参人工育苗过程中,从稚参到幼参阶段极易受外界综合因子影响,成活率很低。本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选择四种因子对此阶段死亡率进行试验。从方差和直观分析看到稚参的附着密度和饵料品种对其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大于水温和换水方式。稚参附着密度以0.2头/cm2为最佳,0.5头/cm2次之;饵料以鼠尾藻磨碎液为最佳,其次是鼠尾藻液和叉鞭金藻的混合液。

    • >研究简报
    • 金鸡湖鱼类种群结构及其鱼产潜力的研究

      1988, 12(3):267-275. CSTR:

      摘要 (1825) HTML (0) PDF 627.04 K (17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金鸡湖位于北纬31°17′,东经120°19′,为长江下游平原型浅水湖泊,面积717.9公顷,平均水深1.5米。1956年起人工放养,至1973年的18年间每公顷渔获量年均255千克。1974年起经营者从湖泊生态学管理原则出发,逐步实施综合增产技术措施,渔获量显著增长。

    • 细鳞泥鳅消化系统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1988, 12(3):277-282. CSTR:

      摘要 (1818) HTML (0) PDF 442.43 K (18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鳞泥鳅(Misgurnus mizolepis Gunther)是鳅科鳅属的鱼类,俗名“肉泥鳅”。个体比泥鳅大,习性与泥锹相似。底栖杂食性,很容易饲养。是一种小型鱼类,可以食用,也可做其他鱼类的饵料。除高原外,全国均有分布。细鳞泥鳅消化系统与鲤科的草鱼及鲤鱼的消化系统有不少相似处,但也有其独特性。故做此项工作,为鱼类消化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 淡水白鲳的属种及其养殖特性

      1988, 12(3):183-192. CSTR:

      摘要 (1895) HTML (0) PDF 2.10 M (16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淡水白鲳系1985年开始引入我国大陆。该鱼原产南美亚马逊河,其种属名称,据我们初步比较鉴定,认为应属于colossoma brachypomum(Cuvier).它作为新的养殖鱼类,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杂食性,生长快,易捕捞;2)耐低氧至0.48毫克/升,耐盐度达10‰;3)对敌百虫和孔雀石绿等药物具敏感性,对硫酸铜和漂白粉则具较强忍耐性;4)在水温9~10℃时出现异常,8℃致死。生活温度范围为12℃~35℃,饲养容易。本文结合形态特征还进行了染色体和同工酶的分析,染色体数为2n=54,n=27。

    • >综述
    • 鱼类繁育群体遗传性能的保护

      1988, 12(3):283-290. CSTR:

      摘要 (1844) HTML (0) PDF 607.28 K (20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养殖鱼类的优良品种或品系,无论是原有的、引进的、还是新培育出来的,一旦因杂交而丧失了它们原有基因库中基因的配套,就很难恢复。因此,保存原始的优良品种或品系,是保护国家生物资源的重要措施。

    • >研究论文
    • 对贻贝养殖中的敌害生物中华豆蟹的繁殖和世代交替研究

      1988, 12(3):193-202. CSTR:

      摘要 (2084) HTML (0) PDF 654.22 K (20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根据在河北秦皇岛山海关东姜庄贻贝养殖海区三年来的调查研究资料,概述了中华豆蟹对贻贝养殖的危害和繁殖习性,着重探讨了中华豆蟹的世代交替情况,并提出两项改变现有贻贝养殖周期以防止中华豆蟹危害的措施。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