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12(1):1-11.
摘要:本文以菲律宾蛤仔的受精卵孵化、蛤苗培育至成贝生长等阶段的发育生长速度为主要研究对象。文中系统地记述了菲律宾蛤仔的胚胎发育、浮游幼虫培育、幼苗至成贝诸阶段的生长发育速度、生长特点以及亲蛤的繁殖能力。经1978-81年三年暂养试验表明,9月底将亲蛤暂养于池塘内并适当地控制生态条件,能使亲蛤的性腺保持三个月不排放精卵,从而可延长繁殖期,做到有计划地分批催产和育苗。1至3龄亲蛤都能繁殖后代,但以3龄亲给为好。
1988, 12(1):21-33.
摘要:鱼体重金属蓄积量的研究,同时取相应组织块进行病变的内在联系及重金属对鱼胚和鱼苗的毒性作用的研究,证实了温州市水产养殖场遭受到附近一家铅锌冶炼厂废水、废渣的污染。
1988, 12(1):35-41.
摘要:用酪蛋白和明胶作为饲料蛋白源,配以豆油、糊精和纤维素粉及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混合剂组成精制试验饲料。将其调制成五个蛋白水平,每个蛋白水平分别包括五个能量级,以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鱼种为试验对象,经过60天的喂养试验,用净增率、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系数等作为评定指标。结果表明:青鱼鱼种配合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为35%~40%;饲料能量蛋白比(即C/P值)为9.1千卡/克蛋白;每公斤饲料的总能量为3185~3640千卡是最为适宜的。上述这些数据是制定应用饲料配方的主要理论依据。试验还发现,青鱼鱼种对糊精之类的碳水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利用能力;试验证明: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节约饲料蛋白的作用。
1988, 12(1):43-50.
摘要:本文研究池塘养殖的花鲢在各发育、生长时期摄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规律。花鲢终生所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是基本相同的,摄食的浮游动物种类在不同发育生长期有所不同。养鱼池中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的数量.对花鲢摄食强度的影响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但是,浮游动物的热能高,在质量上显得比浮游植物重要。所谓“不能消化”的浮游植物种类,起着维持养鱼池生态平衡作用。影响花鲢产量的因素是水体中能提供营养的悬浮有机体和有机物的数量。
1988, 12(1):51-55.
摘要:头足类稚仔的种类与分布是头足类资源调查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报道并描述采自东海南部的6种头足类稚仔,其中鸢乌贼、柔鱼和剑尖枪乌贼均为西太平洋开发利用中的资源种类。
1988, 12(1):57-62.
摘要: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在中国东、黄渤海均有分布。近年来,其产量不断下降。因此开展乌贼生物学的研究,合理地利用、保护乌贼资源已引起人们的注重。关于乌贼繁殖生物学,仅对其繁殖习性作了些研究。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孵化近年来作过初步探讨。在乌贼性腺发育方面,对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作过研究。
1988, 12(1):63-66.
摘要:蛋白质和脂肪等是鱼类生长和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尤其蛋白质极为重要。研究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不仅可满足鱼类的需要、加速鱼类的生长,而且可提高鱼类对蛋白质的利用率。国内外通常采用蛋白质梯度法测定鱼类的蛋白质需要量,但该法仅适用于摄食人工饵料的鱼类。鳜鱼终身以活鱼虾为饵料,所以蛋白质梯度法不适于测定鳜鱼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1988, 12(1):67-69.
摘要:江蓠(Gracilaria)属红藻门(Rhodophyta)的经济海藻,广泛分布于世界许多国家的沿海和岛屿附近,与石花菜(Gelidium)一样,是当前藻胶工业制取琼胶的主要原料。随着国际市场上对琼胶需求量的增大,供求关系矛盾日益尖锐,供不应求,原料和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天然采收的江蓠和石花菜量已远远不能满足琼胶工业发展的需要,人工养殖江蓠已势在必行。
1988, 12(1):71-80.
摘要:鱼类生长的研究,是鱼类生理、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描述鱼类生长过程的数学表达式,因鱼类本身的生长规律及运用数学分析手段的不同而异。von Bertalanffy(1938)从生理学角度出发,假设鱼类体重与其体长的立方成正比,提出了著名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迄今在鱼类生物学与资源学中广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