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 11(2):93-99.
摘要:在进行黄盖鲽人工孵化和育苗时,出现了一批双眼逆位和有眼侧无色素的个体.在1982到1986年的实验中,逆位个体所占的比例4—79.5‰,有眼侧无色素的个体只占0.2-10‰。本文描述了逆位黄盖鲽的形态特征,通过21尾逆位标本的解剖,描绘了视神经交义和内脏团的位置变化;从形态和生长上比较了它们和顺位个体间的差异;初步分析了逆位个体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1987, 11(2):121-134.
摘要:1.东海绿鳍马面鲀产卵群体自从开发利用以来,体长、年龄和体重组成出现了两次增大两次变小的过程。即1974—1976年和1981—1983年的个体较大,1977—1980年和1984年的个体较小,而1985年的个体最小。但性腺成熟系数却在提高,表明资源的密度在降低。 2.绿鳍马面鲀不同生活阶段的性比不一样,产卵期雄鱼的比例最高,越冬期居次,索饵期雌雄比例基本相等。 3.从产卵个体、仔稚鱼和产卵盛期渔获量的分布判断东海绿鳍马面鲀的产卵场在25°30'—30°00'N、122°00'—126°30'E海区,范围较广,主要产卵场在25°45'—27°00'N、122°00'—123°30'E,水深100—120米的海区。 4.东海绿鳍马面鲀的产卵期在3月底至5月下旬,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 5.从雌鱼性腺V_A、V_B期比例的周日变化判断绿鳍马面鲀产卵的主要时间在23时至翌日11时。 6.从绿鳍马面鲀人工授精卵附着实验的结果和产卵场环境条件的对照,说明海洋里的贝砾类、海藻、海绵体和珊瑚等物体是马面鲀卵的良好附着基。
1987, 11(2):135-142.
摘要:本文研究了淀山湖河蚬的性腺成熟、繁殖周期的规律。雌雄河蚬在壳长12-13毫米时性腺已达成熟期。河蚬繁殖高峰期是从六月初一直延续到九月底,捕捞季节可推迟到十月初或十月中旬,捕捞网孔不宜过小。研究结果为淀山湖河蚬的增殖、合理捕捞提供科学资料。
1987, 11(2):149-158.
摘要:本文对极边扁咽齿鱼,黄河裸裂尻鱼、花斑裸鲤和厚唇重唇鱼进行了食性分析和脑的形态结构观察,并对脑结构和食性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认为这四种鱼类属于底层味觉食性鱼类,其中极边扁咽齿鱼和黄河裸裂尻鱼主要靠口腔、腭部味蕾觅食泥土和藻类,迷叶发达;厚唇重唇鱼主要靠触须寻找甲壳类为主的水底昆虫,面叶和小脑发达;花斑裸鲤的脑结构特征与其杂食性相适应。
1987, 11(2):159-166.
摘要:本文把底层鱼类资源密度看成是海洋生态系整体系统的一个组成成份。应用柯尔莫哥洛夫假设拟合优度检验,系统分析了近两周年(二十三个月)共1,445网次的“南海北部大陆架底层鱼类资源调查”的综合渔获量资料。发现理论的对数正态分布完全符合观察的频率分布,二十三个月无一例外。因而,得出了该海域底层鱼类的渔获密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型这个初步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证了资源密度同样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型。这一发现,为研究该海域底层鱼类的数量分布提供了一个确当的随机性模型。
1987, 11(2):173-176.
摘要:鱼类皮肤创伤是渔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并是其他多种疾病的病因。本文供实验的鱼是体长为18—28厘米,体重在90—120克的鳙鱼,共16尾。实验期间水温波动在21—25℃之间。人为创口深0.5毫米,长5毫米。从1985年4月26日暂养至5月8日,在此期间按一定时间分别切取病灶作病理组织切片。
1987, 11(2):177-186.
摘要: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既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工艺,又是一个知识密集的新产业。有人预言,生物技术将成为未来工业结构调整和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是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应用方面的研究,包括基因重组、细胞融合、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等技术,这将大大推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