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尼罗罗非鱼的细菌性腐皮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感染率可达80%以上。本文对尼罗罗非鱼腐皮病的致病细菌的分离及毒力试验结果作了报道,并对这种细菌的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等性状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确定其病原为Ⅰ型嗜水产气单孢菌嗜水亚种(Aeromonas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 biotype Ⅰ.)
摘要:本文报导了对含酚水的自净试验、鱼类急性中毒试验、鱼类对含酚水的回避试验、鱼体酚污染的嗅感与味感测定、以及鱼体酚的积聚与消除试验和鲤鱼酚中毒的组织学检查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水温越高,水中酚浓度降低越快;白鲢、草鱼、鲤鱼在水温28℃时,酚污染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 25.14毫克/升、30.98毫克/升、31.00毫克/升,水温降低酚毒性增强,即其半致死浓度下降;白鲢、草鱼、罗非鱼在水温 21—26℃的含酚水中,都无回避表现,即使在含酚量高达 25毫克/升时,仍无明显回避行为;酚中毒的鲤鱼,在肝脏组织切片上可以发现细胞膜收缩、核增大、细胞间出现空泡等现象。
摘要:本文介绍了对篮斑背肛海兔生长的研究结果。海兔的生长在幼苗期、营养生长期、繁殖生长期和成熟产卵期是不同的,而且有受水温制约的明显季节差异。根据实验结果,本文对海兔各发育阶段的体重——体长关系、体重生长——时间关系、体重生长率和相对体重生长率进行了探讨,并初步提出了它们的生长数学模型。
摘要:本文根据1978—1981年对杭州湾海蜇所进行的观察结果,描述和分析了生殖腺各发育时期的外部形态和组织结构以及成熟卵和精子的形态特征。作者将海蜇生殖腺成熟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早期发育阶段、生长发育阶段、成熟产卵阶段和产后阶段。此外,本文还对海蜇的产卵类型和繁殖力作了分析和测定;对杭州湾海蜇的产卵习性、产卵场和产卵期作了简要介绍。
摘要:本文报道了对三角帆蚌珍珠囊形成过程的研究结果。方法是把石蜡制成的核和一块细胞小片插入蚌的外套膜中,在不同时期取样,进行组织切片。结果表明珍珠囊的形成是细胞小片细胞先形成一层“初生珍珠囊”上皮细胞,由于细胞小片是异体细胞(来源于供片蚌),因而受到育珠蚌(受体蚌)细胞的“识别”而被排斥,结果初生珍珠囊上皮细胞与基部的细胞脱离,造成死亡并溶解。其后育珠蚌结缔组织最内层细胞再转化为上皮细胞,形成一层“次生珍珠囊”上皮细胞。所以在珍珠囊形成过程中,插入小片细胞和育珠蚌结缔组织细胞在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和位置变化的同时,还有细胞“识别”的现象。在水温20℃左右条件下珍珠囊形成约需30天;在尾部插核的蚌,珍珠囊形成比在中部插核的要快;5月手术的珍珠囊形成比10月手术的要快。
摘要:为了解决冬季培育鲤鱼苗的饲料问题,从1981年冬开始,对鲤鱼苗的人工饲料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1983 年初研制成功“5号”人工开口饲料。用这种饲料直接喂养鲤鱼苗,可使其成活及正常生长。在鱼苗放养密度分别为20万尾/米3和10万尾/米3,水中不含饵料生物的条件下,经过15天饲养,鱼苗体长分别可达到11—13毫米,体重可达 15—22毫克,成活率为77—97%。5号饲料的成份为;粗蛋白36.7%,粗脂肪5.5%,粗纤维1.8%,水分8%,灰分19.0%,碳水化合物29%。
摘要:本实验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方法对莫桑比克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和尼罗罗非鱼(Tilapia milotica)及其杂交种——福寿鱼(T.missambica ?×T.nilotica ?)的血清蛋白进行了分离,同时对其雌性特异蛋白进行了氨基酸组成分析。莫桑比克罗非鱼的血清蛋白电泳图型具有 12—14条蛋白质带,尼罗罗非鱼有12—13条蛋白质带,杂交种—福寿鱼有12—15条蛋白质带;三种鱼血清蛋白电泳图型在雌、雄性别上有明显的差异。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成熟雌鱼有两条新的蛋白质带,这些带都比同种的雄鱼所显示的颜色深。杂交种——福寿鱼的血清蛋白电泳图型,为其亲本的中介型。 此外,本文还对雌性特异蛋白的蛋白质带,进行了氨基酸组成分析。
摘要:大银鱼 Protosalanx hyalocranius(Abbott)为太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为了合理利用太湖银鱼资源和探讨湖泊鱼类构成“小型化”问题提供参考,在1981年2月至 1982年 2月研究了太湖大银鱼的周年生长与食性,主要结果如下:大银鱼全年在太湖上长发育,属一年生的定居性小型鱼类,其生长较为迅速,经7个月平均体长可达到110毫米;大银鱼为肉食性鱼类,幼鱼阶段摄食枝角类与桡足类,成体在太湖中主要以湖鲚和太湖短吻银鱼等为食。为提高太湖银鱼产量和合理利用资源,建议大银鱼的起捕规格由全长40毫米提高到60毫米(体长约为52.4 毫米)。
摘要:本文报导了在半咸水池塘中梭鱼仔幼鱼的摄食习性。梭鱼仔幼鱼在全长20毫米前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20毫米后,由于浮游动物数量急剧减少,摄食的种类迅速增多。梭鱼仔鱼适口的开口饵料是桡足类的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适口饵料生物的宽度为口宽的25—71%。梭鱼稚鱼昼夜摄食强度有一定的节律:日出前后开始摄食,日落前饱食指数最高;夜晚基本不摄食。
摘要:网片对称剪裁工艺具有节省材料和人工的优点,在我国渔网制作中广为应用。为此,作者于1983年8月至11月设计编制了网片对称剪裁计算机程序。 该程序是针对网片纵向带半目数的对称剪裁工艺的排列计算而设计的。可应用于编网编织和剪裁的实时控制,即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并可作为一个程序模块应用于渔具系统设计、选优,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中。对电子计算机技木在渔业中应用进行了探索。 程序编制中,吸收了人工经验排列时的逻辑判断,并创造了“镜像数组排列法”,使对称剪裁排列结果为最佳均匀状态。比仅仅依靠公式计算的结果更为符合生产单位应用中的实际情况。 该程序用 BASIC语言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