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8(3):203-209.
摘要:本文探讨了浙江沿海上升流区无机总氮、溶解氧同生物量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在上升流区及上升流影响较强海区,总氮和氧成反比关系;但是氧和叶绿素 a 成正比关系,氧和浮游动物也成正比关系。表明在高氮低氧的上升流核心区,不仅初级生产力不大,而且次级生产力也较小。
1984, 8(3):210-218.
摘要:为考察和比较不同水系鲢鱼的生长特点,把来源不同的四种鲢鱼,即长江野生鲢鱼、长江流域人工繁殖鲢鱼、珠江野生鲢鱼和珠江流域人工繁殖鲢鱼,分组在精养成鱼池、网箱及自净式水池中混养,进行同一环境中和不同环境中的生长速度的比较研究。试验鱼从2月龄起观察到16月龄止,平均个体大小从全长12厘米,体重16克起到39厘米、605克止。试验结果表明,来源于两水系的鲢鱼的生长速度有着规律性的差异。不论野生的还是人工繁殖的,珠江鲢鱼的早期生长速度都比长江鲢鱼略快,但后期的生长情况却相反,长江鲢鱼的生长速度变得比珠江鲢鱼快,在第二年的养殖中越来越显出长江鲢鱼的生长优势。第二年1月份试验开始时,体重比珠江鲢鱼小的长江鲢鱼,至11月份时却超过了珠江鲢鱼。在第二年养殖过程中,四种不同来源鲢鱼体重增长率的大小顺序是长江野生鲢鱼>珠江野生鲢鱼>长江人工繁殖鲢鱼>珠江人工繁殖鲢鱼。
1984, 8(3):219-226.
摘要:本文对人工培养的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作了形态描述。据观察,溞状幼体阶段蜕皮4次;大眼幼体阶段蜕皮1次。在22—25℃的条件下培养,自破膜孵出到变态为第1期幼蟹,需经15—18 天。
1984, 8(3):227-234.
摘要:本文根据黄、渤海航天遥感信息,将这两个海区的叶绿素 a 含量的遥感数据与同期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求得两种数据的相关系数为 0.85。本文还对遥感原始处理图象作几何纠正,并将它转换成黄、渤海区叶绿素 a 含量分布线画解译图。并进一步应用真光层初级生产力的经验式,计算得到了黄、渤海23个水域的冬季初级生产力值。
1984, 8(3):235-242.
摘要:本文介绍了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细胞观察的结果。发现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膨大藻丝细胞外壁上具有脊突;在丝状藻丝及膨大藻丝细胞的间壁上,存在着孔状联系。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细胞质中,清晰地观察到内质网结构;这些内质网多分布于细胞核的周围,有些地方并与核膜连接,在细胞膜的附近也能观察到内质网的存在。在细胞核中可以看到双层核膜,在双层核膜之间是一核膜间区,核膜上具有核孔,此外还可见到核仁和浓聚深色的染色质。
1984, 8(3):243-249.
摘要:本文介绍了粗壮红翎菜生殖器官的发育过程,着重探讨了红翎菜的雌性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对于雄性生殖器官的形成,以及无性生殖时出现的四分孢子囊的形成也进行了探讨。
1984, 8(3):251-253.
摘要:本文报道了锯齿米虾的一个新亚种,定名为安徽米虾(新亚种)Caridina denticulata au-huiensis,subsp.nov.。
1984, 8(3):197-202.
摘要:本文介绍了用条斑紫菜的单个营养细胞培养成叶状体的试验。试验表明,单个营养细胞,在适宜的培养液中有可能经过20天培养成小紫菜叶状体;其成活率为33%左右。此外,还介绍了冷冻度夏后的叶状体单个营养细胞的培养试验和不同含水量的叶状体营养细胞的培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