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 6(4):307-312.
摘要:在本文中介绍了用瓦勃氏微量呼吸检压仪对同一海区养殖的广东紫菜和坛紫菜叶状体的暗呼吸强度及光合作用强度的测定结果;并对两种紫菜的单位产量作了比较。结果证明,广东紫菜比坛紫菜更适应于在我国南方水温较高的海区养殖。
纪明侯 , 徐祖洪 , 纪祥礼 , 曹文达 , 郭玉彩 , 韩丽君 , 龚诒芬 , 强美玉 , 白光
1982, 6(4):321-330.
摘要:本文报道了,对我国沿海野生马尾藻和人工养殖海带所含褐藻胶的提取、化学降解分级、原始褐藻胶及其分级产物 M/G 比值和粘均分子量的测定结果,并试验了各产物对85Sr在动物肠道内的阻吸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南方产马尾藻的褐藻胶M/G比值低,北方海带的M/G比值高;褐藻酸钠的草酸水解物G含量提高,M/G比值下降显著。而 MgCl2-EtOH 分级产物的M/G 比值下降较少;水解后的马尾藻褐藻胶的粘均分子量及聚合度都普遍下降;在动物肠道内,草酸水解前后的褐藻胶对85Sr有明显的阻吸效用,其中以裂叶马尾藻褐藻胶的阻吸效果最好。裂叶马尾藻褐藻胶的草酸水解产物对183Ba 也有显著的阻吸效果。
1982, 6(4):331-344.
摘要:本文报导 1973年武汉市郊两个渔业高产湖塘的理化、生物环境特点,并分析了各类环境因素间的关系。在养殖季节中,湖水溶氧量通常在7毫克/升以上,总氮平均为2.63毫克/升,总磷平均为0.38毫克/升;浮游植物平均为2,199×10~4-3,080×10~4个/升,主要为硅藻,甲藻和绿藻等小型种类;浮游动物平均为39,200-74,318个/升,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文中提出了各类环境因素间相互关系的方程式,定量地描述了饵料生物丰度和氮、磷的关系。
1982, 6(4):345-350.
摘要:本文报道了温度对湘华鲮胚胎及胚后发育的影响。湘华鲮亲鱼系采自湖南泸溪县的沅水及其支流,经鲤鱼脑垂体催情人工繁殖的受精卵,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孵化发育。观察的结果表明,湘华鲮胚胎对温度有较强的敏感性,其适宜的温度是 20±2.5℃。过低或过高的水温,可能造成停止发育、死亡或发育畸型。
1982, 6(4):351-358.
摘要:本文介绍了用庆丰霉素防治草、青鱼粘细菌烂鳃病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防治草、青鱼烂鳃病,以采用投喂口服为宜。治疗药量为每 10O斤成鱼每天投喂庆丰霉素(固体)半斤(含 250万单位),连投三天,有效率达95%;每100斤夏花鱼种,每天投喂1斤(含 500万单位),连投4天,有效率为72.7%。预防的投药方式和治疗剂量相同,唯应在该病流行季节之前投喂,夏花鱼种以连投 7天为宜。试验表叨,成鱼投药组死亡率为1.7%,对照组死亡率达27%;夏花鱼种投药组死亡率为15.7%,对照组死亡率为 40.3%。
1982, 6(4):359-368.
摘要:在池塘中,采用施肥繁殖天然饵料的方法,培育人工繁殖的梭鱼苗已达到生产规模。本文着重报道梭鱼鱼苗池的饵料生物与梭鱼苗的食性和生长等方面的研究。
1982, 6(4):369-378.
摘要:本文重点报道尼罗罗非鱼在成鱼阶段的群体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结果。尼罗罗非鱼的耗氧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在幼鱼阶段特别明显,但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增加;在体重和水温相同的情况下,尼罗罗非鱼的耗氧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日夜间有明显的生理活动周期性有规律的变化。尼罗罗非鱼的窒息点是 0.07—0.23mgO2/l。
1982, 6(4):379-384.
摘要:本文报导了从铜藻中提取褐藻淀粉的试验情况。自1974年10月到1975年3月,按月采集藻样。分析其褐藻淀粉含量:结果表明,褐藻淀粉从无到有地递增,3月份最高,可达4.32%。 将干藻粉用稀盐酸溶液提取,再经乙醇分级沉淀法分离提纯,制备出褐藻淀粉,然后将其用甲酰氨——氯磺酸碘化,最适磺化温度和时间为35℃和45分钟,可得含硫量(S%)为20±1的褐藻淀粉硫酸酯钠盐。这是一种具有降血脂疗效的药物。
1982, 6(4):385-388.
摘要:本文报道了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细胞质膜在电镜下所作的观察结果。观察表明,丝状体细胞质膜具有三层结构;在丝状体膨大细胞的质膜上观察到内陷现象;相邻的两个膨大细胞间壁上除了有相通的小孔之外,还有细胞壁的特化物孔状联系;在质膜的内陷中除了有从相邻的膨大细胞经间壁小孔透入的液态物质外,还观察到颗粒物质的存在。根据所观察到的质膜结构和内陷现象,本文还就质膜的功能进行了初步讨论。
1982, 6(4):287-306.
摘要:本文报道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截流后长江四大家鱼产卵场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长江干流上、中游四大家鱼产卵场的地理分布同60年代的调查结果基本相同。但其产卵总量仅为60年代调查结果的15.7%,资源量已严重衰减。产卵成色同60年代调查资料比较,草鱼和青鱼的比例显著增大,鳙鱼比例略有降低,而鲢鱼的比例显著下降。生殖群体结构已呈现简化(破坏),亲鱼个体变小,年龄组限减少,低龄鱼占群体数量的主导地位,初次性成熟的个体比重较大。调查表明,目前葛洲坝以上江段家鱼产卵数量占总量的36.4%,因此,在长江家鱼资源状况严重恶化的情况下,葛洲坝以上产卵场的地位就益显重要。鉴于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阻隔了洄游生殖鱼类上溯产卵通道,葛洲坝应尽快修建过鱼设施,使草鱼等洄游性鱼类得以过坝上溯产卵,以保护或扩大四大家鱼及其他经济鱼类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