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紫外辐射(UVR)对条斑紫菜藻体不同部位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以探讨条斑紫菜不同部位对紫外辐射反应的差异性。在全光谱 PAB(PAR+UV-A+UV-B,280~700 nm)和滤除紫外辐射UVR(UV-A+UV-B)的有效光辐射(PAR,395~700 nm)两种处理下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PAB处理后的各部位藻体最大光化学效率下降程度均高于PAR处理后,且弱光期恢复程度低、速度慢。藻体不同部位间最大光化学效率下降程度也存在差异,藻体梢部对PAB的耐受性高,恢复也较快;基部耐受性最差,恢复也较慢。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PE)和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对不同辐射处理较敏感,PAB辐射处理后,各藻体部位的PE、PC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其中藻体梢部PAB处理后的PE、PC含量的均极显著升高(P<0.01)。然而不同部位藻体在PAB和PAR照射下,叶绿素a(Chl.a)和类胡萝卜素(Car)并无显著变化(P>0.05)。藻体的紫外吸收物质(MAAs)的含量从基部到梢部逐步升高,不同辐射处理前后,各藻体部位的紫外吸收物质也未显著增加(P>0.05)。总之,条斑紫菜不同部位藻体光合生理特性存在较大差异。推测条斑紫菜应对紫外辐射的策略有遮蔽作用,积累紫外吸收物质和动态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