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讨了不同的蛋白和脂肪水平对斑点叉尾鮰生长与品质等的影响,试验设计以豆粕调节蛋白含量,混合油脂(鱼油∶豆油=1∶1)调节脂肪含量,并以α-淀粉和次粉为填充物,共配制3个蛋白(P)水平(28%,32%,36%),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L)水平(5.0%,7.5%,10.0%),共9种饲料,分别为P28L10,P32L10,P36L10,P28L7.5,P32L7.5,P36L7.5,P28L5,P32L5和P36L5,每组4重复,每重复80尾鱼[(1.5±0.02)g]。饲养60 d后,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采集肌肉等组织样本,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脂肪比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P36L7.5组增重率(WGR)、饲料效率(FCR)最高,与P36L10和P32L7.5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P36L10组试验鱼肥满度(CF)最高,与P32L7.5和P36L7.5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鱼体内脏比(VBR)、腹脂率(MSI) 随脂肪水平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试验各组肌肉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脂肪含量随饲料中脂肪和蛋白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肝胰脏脂肪酶、胃蛋白酶活力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而提高(P<0.05),但其他消化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7.5%的脂肪,32%的蛋白质,蛋能比22.4 mg/kJ可满足斑点叉尾鮰幼鱼的生长需要,同时又能保证其正常生理机能,建议可在实际生产配方中作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