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北部鱼类组成特征分析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国家专项基金


The analysis of fish composition pattern in the northern East China Sea
Author:
Affiliatio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利用1997-2000年东海北部(29?30′~33?00′N,122?30′~128?00′E)四个季节的底拖网调查资料,选取生物量占总生物量90%的前27种鱼类,运用聚类分析和多维标度分析法,研究了东海北部鱼类组成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显示东海北部鱼类组成可分为三个群聚类型,即近海群聚、较深海域群聚和外海群聚.近海群聚的主要种类有凤鲚(Coilia mystus)、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黄鲫(Setipinna taty)等;较深海域群聚的主要种类有鳀(Engraulis japonicus)、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鳄齿鱼(Champsodon capensis)、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等;而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黄鲷(Taius tumifrons)、水珍鱼(Argentina kgoshimae)、日本海鲂(Zeus fober)、绿鳍马面纯(Thamnaconus septemtrionalis)等为外海群聚的主要种类.同时分析了水深、底层温度、底层盐度等环境因子与鱼类群聚的关系,表明影响鱼类群聚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水深、底层盐度.不同群聚间的种类分布是重叠交错的,并没有明显的群聚边界,但密集分布海域各异,不同群聚的种类组成在不同季节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其种类组成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李圣法.东海北部鱼类组成特征分析[J].水产学报,2004,28(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4-03-14
  • 最后修改日期:2014-03-14
  • 录用日期:2014-03-14
  • 在线发布日期: 2014-03-14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