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七群体体形和腹部黑斑图案的差异比较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上海水产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上海市水产办科研项目


Comparative study on variation of body shape and belly black spot pattern among seven populations of Trionyx sinensis
Author:
Affiliation:

Key Laboratory of Aquatic Genetic Resources and Aquacultural Ecosystem, Ministry of Agriculture,Shanghai Fisher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0, China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对我国中华鳖代表性7个地方群体的成鳖阶段和后备亲鳖阶段的体形和腹部黑斑图案进行了比较和分析.(1)把包括背甲周长、背甲宽、裙边后侧宽等16个参数转化为以背甲长为基数的15项比例性状进行多元函数分析.聚类分析表明,太湖鳖和崇明鳖较近,黄河鳖和淮河鳖较近,洞庭湖鳖和鄱阳湖鳖较近.主成份分析表明,把7群体一起分析的绘图,相互覆盖较多,不易分清; 若是取3个群体,如对黄河鳖、洞庭湖鳖及太湖鳖分析绘图,则趋同性和趋异性十分清楚.判别分析表明,7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在44%~73%之间,黄河鳖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高;(2)裙边宽厚度是中华鳖的重要经济指标.黄河鳖、淮河鳖及洞庭湖鳖的裙边均较宽而厚,其裙边后侧宽/背甲长之比超过7群体总平均值1~4.6个百分点;(3)中华鳖体色存在群体间固有的差异.首先表现在腹部的黑色斑块的有无和多少上, 在后备亲鳖阶段,黄河鳖腹部全白的比例达100%,洞庭湖鳖和鄱阳湖鳖及淮河鳖腹部全白的比例在80%~90%;太湖鳖、崇明鳖及台湾鳖腹部全白的比例仅12%~22%.其次表现在腹部黑色斑块的出现频率和黑色程度有从黄、淮河流域和长江中游水域向长江下游水域及台湾增高、增强的明显趋势.黄河鳖、淮河鳖、洞庭湖鳖及鄱阳湖鳖是为"玉鳖"群,太湖鳖、崇明鳖及台湾鳖是为"花鳖"群.中华鳖腹部黑色斑块图案,是既受遗传控制,也受环境影响,还受遗传-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表型.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李思发.中华鳖七群体体形和腹部黑斑图案的差异比较[J].水产学报,2004,28(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4-03-15
  • 最后修改日期:2014-03-15
  • 录用日期:2014-03-15
  • 在线发布日期: 2014-03-15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