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鳗鲡属(Anguilla) 鱼类共有19 种和亚种, 其中以欧洲鳗鲡( A. anguilla ) 和日本鳗鲡( A. jap onica) 最为重要。鳗鲡属 鱼类发育需经历奇特的柳叶状仔鱼( leptocephalus larva) 阶段, 其人工育苗技术是一道世界难题。柳叶状仔鱼现象仅见于 真骨鱼类最原始的一个类群海鲢总目Elopomorpha( 鳗鲡目Anguilliformes, 海鲢目Elopiformes, 背棘鱼目Notacanthiformes) 。 有关柳叶状仔鱼的发育策略, 已从形态学、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等方面进行了不少研究, 但柳叶状仔鱼的摄食机理至今不 明。 日本鳗鲡的人工诱导催熟试验始于上世纪60 年代, 日本北海道大学Yamamoto 等[ 1] 于1973 年进行日本鳗鲡人工授 精、孵化获得成功, 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我国在.. 七五.. 期间和.. 八五.. 期间, 由上海水产大学、河北省水产研究所、中国 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和复旦大学等进行了人工繁殖鳗鲡试验研究, 对亲鳗催熟、催产、孵化等方面都取得很 大的进展。但是, 孵化后3~ 5d 时, 仔鳗大量死亡, 仅极少数个体偶尔可最长成活到24d[ 2] 。目前, 日本水产厅养殖研究 所Tanaka 等[ 3] 通过采用以鲨鱼卵冷冻干燥粉末为主要成份的糊状饲料作为日本鳗鲡的育苗饲料, 获得重大突破, 在世 界上首次使人工孵化仔鳗成活达到253d, 体长30mm 以上, 并已完全变态为柳叶鳗。该研究成果证实导致日本鳗鲡早期 仔鱼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仔鳗摄食问题, 而不是仔鳗的异常发育或深海水压等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以人工孵化日本 鳗鲡柳叶状仔鱼为材料所获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并结合近年来海鲢总目柳叶状仔鱼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 以期探 讨日本鳗鲡仔鱼摄食机理及其营养策略, 并为鳗鲡人工育苗饲料的研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