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叙述了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初期对饵料大小和活动能力有明显选择性。培养时,能及时投放个体小、幼虫生长快的单胞藻为饵料,可缩短幼虫培养周期和使幼虫变态更一致。试验表明,湛江叉鞭金藻、角走藻和三角褐指藻是幼虫较理想的饵料。幼虫摄食上述饵料,变态成稚贝的存活率可达36-50%。如投放湛江叉鞭金藻和角毛藻,或湛江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混合的饵料,能使幼虫生长快,变态成稚贝的存活率分别提高到70%和71%。投放上述单一或混合饵料时,培养初期饵料密度应控制在每天1.5万个/毫升,培养二天后,密度逐渐增至每天4-5万个/毫升。 文中还论述了“老化”的湛江叉鞭金藻和10—20%“老化”的角毛藻液对蛤仔幼虫生长变态有影响。培养蛤仔幼虫时,应选择“指数生长期”的藻类为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