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嵊山带鱼渔场位于东经122°30'—123°40',北纬30°00'-31°10'。在冬季水温适宜的前提下(温度界限22~17℃),高盐水舌锋位置的变化,对中心渔场的转移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在一般年景,汛初至汛中高盐水舌锋位置变化不大。渔汛后期,高盐水舌锋位置南移。从它的概位与中心渔场相比看出:带鱼中心渔场均位于高盐水舌锋北侧,并有随着高盐水舌锋变化而转移的迹象。年际间,它的变化有如下三种类型: (1)第一种类型:渔汛期间,由于风、流作用相对平衡,高盐水舌锋分布稳定,汛末时逐渐偏南退缩。 (2)第二种类型:渔汛期间,由于大风形成的涡动作用大于其他因素,高盐水舌锋偏南提前退缩。 (3)第二种类型:渔汛期间,由于大风偏弱,海流对渔场的作用相对明显,使高盐锋区退而复进。 鉴于上述,带鱼中心渔场在转移时,鱼群也相应出现稳定、偏南、偏北等结果。由此可见,高盐水舌锋的变化,无疑地可作为带鱼中心渔场因海洋环境变化而转移的一项指标。 但是,从生产实践中又看到,当高盐水舌锋具有下列情况时,指标性变差: (1)当舌锋位于北纬30°30'以南海区时。 (2)当舌锋轴线位于东经123°30'以东海区时。